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超微粉碎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加工方法.已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对超微粉碎加工的基本原理度其技术特点进行了概述,同时重点介绍了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其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微粉碎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加工方法,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全面介绍了各种超微粉碎设备加工的基本原理、设备及其技术特点, 同时介绍了超微粉碎技术在各种食品加工行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超微粉碎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加工方法,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全面介绍了各种超微粉碎设备加工的基本原理,设备及其技术特点,同时介绍了超微粉碎技术在各种食品加工行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超微粉碎技术在谷物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超微粉碎技术在谷物中,尤其是在小麦、玉米、稻米、荞麦等作物加工中的应用现状。运用超微粉碎技术对谷物及其副产物进行处理,既减小了原料粒度,改善了食品口感,提高了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谷物中功能成分的功效,提高了副产物利用率和附加值,又扩展了市场上谷物产品的种类。目前,超微粉碎技术在谷物加工中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物料粉碎粒度控制技术、粉碎机理、食品专用粉碎设备的开发等问题都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动物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微粉碎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加工方法,已受到普遍关注.对超微粉碎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其技术特点进行了概述,同时重点介绍了超微粉碎技术在动物资源开发中的应用情况,其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优势及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微粉碎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加工方法,已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对超微粉碎加工的基本原理度其技术特点进行了概述,同时重点介绍了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和研究情况,其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和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微粉碎技术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中药材和保健食品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分布于细胞内,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可以极大增加其溶出和促进人体吸收利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和保健食品上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为超微粉碎技术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桑树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超微粉碎技术的特点、分类及优势,介绍了超微粉碎技术在桑叶、桑椹和桑枝灵芝及桑枝灵芝孢子方面的应用情况。研究表明,超微粉碎对提高桑树资源的利用率、新型食品的开发、产品品质的改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超微粉碎在食品加工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超微粉体在人体内的消化机理,介绍了超微粉碎的分类,详细讨论了超微粉碎技术在巧克力食品、贝壳类产品、食品加工副产物利用以及畜骨加工等方面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0.
超微粉碎加工技术在农产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结合近年来超微粉碎技术在天然农产资源深度开发方面的研究,对超微粉碎技术特点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在在农业产后资源开发方面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旨在引起企业与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以便企业、政府、科研单位三家共同作好此技术在农产资源深度开发方面的应用文章。  相似文献   

11.
超微粉碎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微粉碎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新技术,将导致物料结构和表面积发生一些变化,从而产生原物料不具有的新的优势,从而使此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尤其在食品、化学、制药等方面得到较快发展。着重就超微粉碎技术在粮食与饲料中应用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此技术在粮食与饲料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指出今后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微粉碎的方法处理甜荞麦麸皮,研究超微粉碎对甜荞麦麸皮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可溶性膳食纤维、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性质影响,并比较不同粒度的超微麸皮粉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甜荞麦皮粉经超微粉碎之后,其持水力,膨胀力,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和阳离子交换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持油力略有提高,超微粉碎频率为20 Hz时制得的微粉C(粒径≤16.34μm)综合指标最佳。  相似文献   

13.
超微粉碎对红米理化性质和加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加工红米,对超微红米粉的理化性质和加工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改善红米的加工适用性。结果发现,随着红米粉粒径的减小,粉体的堆积密度、溶解度逐渐增大,糊化温度降低;冻融稳定性、酶解性质、高温持水能力、透明度、沉降性能和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这表明超微粉碎技术可以改善红米粉的粉体性质和加工特性。在制作冷冻和冷藏食品时,红米超微粉可作为主料,但在制作速溶和方便食品时,则适合用做辅料。  相似文献   

14.
15.
为拓展超微细糯玉米淀粉的应用范围,对超微细糯玉米淀粉与未经超微细处理的普通糯玉米淀粉在溶解度、高温持水力、酶解率、糊化液的透光率与沉降性能等加工特性方面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发现,300目超微细糯玉米淀粉比未经超微细处理的普通糯玉米淀粉的溶解度、高温持水力、酶解率、糊化液的透光率等特性均有明显改善或提高;冻融稳定性降低,凝沉性加大。  相似文献   

16.
以红小豆粗粉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频振动超微粉碎处理,研究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对红小豆全粉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红小豆微粉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减小,微粉颗粒大小更均匀,颜色更白亮,更均匀。与粗粉相比,红小豆微粉的休止角和滑角均增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均小于粗粉。超微粉碎处理可以显著改善红小豆全粉的颗粒均匀性、颜色均匀性、吸湿性、溶胀度、溶解性等物化特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直链以及支链淀粉含量、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及碘结合能力为分析手段,研究木薯淀粉经过不同时间(0、15、30、45、60 min)超微粉碎处理后的老化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时间超微粉碎处理后,木薯淀粉表面结构破坏,颗粒团聚,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支链淀粉含量降低;木薯淀粉糊液回复值显著降低,且处理时间超过30 min后,下降趋势变缓,这说明不同时间超微粉碎处理对淀粉的短期老化有抑制作用。然而,随着超微粉碎处理时间的增加,木薯淀粉冻融稳定性降低、凝沉性增加、碘结合能力增强,这表明超微粉碎处理对木薯淀粉的长期老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超微粉碎对莲子心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超微粉碎技术加工莲子心,对超微莲子心粉体的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和相关物质进行研究,以期改善莲子心粉的加工适应性。方法检测不同粒径(D90分别为302.5μm、175.0μm、75.2μm和34.3μm)莲子心粉的溶解度、高温持水能力、抗氧化活性、酚类物质总黄酮含量。结果随着莲子心粉粒径的减小,粉体的溶解度逐渐增大,高温持水能力得到显著改善。超微粉碎处理提高了莲子心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莲子心粉的粒径越小,其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越高;增加了相关抗氧化活性物质(总酚、总黄酮)的溶出量,溶出量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加。结论超微粉碎技术可以改善莲子心粉体的理化性质,提高莲子心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翟文俊 《食品科技》2006,31(9):74-76
介绍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和超微粉碎技术联合使用,制得冻干柿子超微粉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柿子最佳冻干工艺条件是:物料粒度5mm,物料厚度10 ̄15mm,预冻结温度-20 ̄-25℃,预冻速率0.03 ̄0.05h/mm,干燥仓真空度20Pa以下,加热板温度25℃,冷阱温度-35℃。得到的冻干柿子超微粉平均直径8.82μm,比表面积0.95m2/mL。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Dendrobium officinale powder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were prepared, and the functional components solubility, phenolic compounds conten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Results showed that powders with smaller particle size usually showed bette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coarse ones; however, finer particles were not necessarily better. The nutritional ingredients solubility, antioxidant components conten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creased with an initial decrease in particle size and then plateaued, indicating that rational processing can meet its objectives. 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article size of ~30 μm was suitable for D. officinale powder processing considering the nutritional ingredients solubilities and the antioxidants contents; whil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ntioxidant activities, ~20 μm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s of micronization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 officinale was expected to provide new insights in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nized food powders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