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露莹 《山西建筑》2007,33(4):25-26
结合里伯斯金个人的建筑思想和创作风格,分别从设计的构思、建筑的空间、室内装置以及立面等角度,对其代表作———柏林犹太博物馆进行剖析,从而解读出建筑师在这一建筑作品创作中所赋予的非理性表征之下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陈炜 《建筑知识》2007,27(2):60-62
日本美秀博物馆与德国历史博物馆都是贝聿铭晚期的重要作品。本文试图对这两件作品进行分析,这里建筑技巧的解读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解读他独特的设计思维,为解决中国当下的建筑问题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3.
徐怡珊  周典  玉镇珲 《华中建筑》2010,28(11):13-16
该文以分析查尔斯·柯里亚(Charles Correa)建筑作品中物质性与精神性的表达为切入点,从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结合他深邃的建筑思想,通过对贝拉布尔住宅区的深入剖析,全面解读了查尔斯·柯里亚(Charles Correa)的建筑作品对印度社会生活的思考,探求了设计师在建筑作品中体现物质性与精神性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昌迪加尔的总督府项目在柯布西耶住宅项目中占据着一个独特的位置。本文从功能、形式、秩序和理念四个方面层层深入的对这个形式奇特而且结构庞大的建筑进行解读,以揭示该建筑与其理念原型——印度法特普尔·西克里城(Fatehpur Sikri)宫殿建筑群的枢密殿(Diwan-i-khas)之间的关联,这就为理解柯布西耶晚期作品(主要是昌迪加尔首府广场建筑群)的设计手法和意图提供了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5.
李彦伯 《时代建筑》2015,(3):99-105,98
文章介绍了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雅昌(上海)艺术中心,作者主要从城市更新、建筑适应性再利用、建筑设计实践及建筑学本体反思这几个不同维度,对该作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孔圣丹 《华中建筑》2021,39(5):21-26
该文通过对西扎作品中几个异形柱设计的追问,挖掘柱子形态背后的隐喻,解读柱子结构性以外的设计逻辑和意义,从中反映阿尔瓦罗·西扎建筑的独特魅力和他个人式的设计手法,并总结了设计中不囿于结构可以进行怎样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光的场所"理念融合了斯堪的纳维亚传统与现代主义建筑精神,突出地域环境特质"光"的表达。其对光的运用体现在对建筑形体比例与材料的表现把握和人们生活情感的表达,同时对可持续和自然资源利用方面也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从建筑师亨宁·拉尔森个人背景、社会人文和时代因素等角度,探讨"光的场所"设计理念成因,从形态特征、场所体验、地域价值三个层面,对亨宁·拉尔森及其事务所这一设计理念的实践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以期激发对当代建筑地域性设计表达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建筑师弗拉基米尔·奥斯波夫的思想及作品为解读对象,通过对其成长经历与教育背景的介绍,探讨其既吸收东西方不同建筑文化又基于夏威夷本土的设计途径;以其3个设计作品为例,着重分析其中基于气候和场所的"地域现代主义"建筑语言,指出奥斯波夫的建筑创作属于"热带现代主义"这一大的范畴,是现代性和地方性的高度融合,并强调其对当代建筑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评语这是一个叙事性超过技术性的设计作品。其图面渲染及模型表达都非常吸引人,让人在阅读作品的时候很快受到其欲传达故事的感染。作为一个低年级的概念性单项训练,作品完成得很好。从个人叙事着手开始设计不失为一种建筑设计的方法,但这样的作品应该在设计中表达出个人叙事之外的,设计者让作品作为一个"建筑"而成立所进行的技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0月,"非建筑——同行的设计"展览在北京的今日美术馆开幕了,这是我和16位建筑师的"特殊"设计作品群展。这是建筑师脱去了建筑和艺术的双重外衣,以群体的方式呈现生活中的器物设计。不仅展示了桌椅、CD灯具、皮包、瓷器、首饰,甚至还有专供建筑师自娱自乐的棋牌。众多社会媒体试图通过解读展览告诉整个社会,建筑师跨越"建筑"和"非建筑"的全设计时代来临了。其实建筑师从事"非建筑"设计早有历史可寻。2011年意大利著名设计品牌"Alessi"曾组织张永和、  相似文献   

11.
邓敬 《时代建筑》2006,(4):102-107
文章以徐行川近期的建筑作品四川安仁镇“建川博物馆聚落”川军抗战馆为例,解析了他在创作中的对结构、构造以及造型整合上具有特色的探索,并结合他个人背景、设计对象和工作状态的变化,对其向真实创作的精神回归作出了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表皮背后--从建筑表皮的差异解读建筑师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璐 《中外建筑》2004,(4):8-11
建筑表皮不仅是建筑视觉表现的关键因素,也是建筑构造组织形态的体现.本文从建筑表皮出发,对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卒姆托、妹岛和世三位(组)建筑师及其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试图解读不同建筑师不同的建筑思想.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冯先生做建筑如作诗,典型的诗化建筑哲人。他不仅有诗化作品问世,而且有诗化设计理论、立意、构思的方法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设计与实施、使用全过程中走出一条诗化现代公民建筑的蹊径,使其作品让人感到"质朴、实用、养眼、动情"。此文从五个视角切入解读:走振兴与发展中国文人建筑(园林)之路;建筑的诗化;诗化建筑的生成;质朴、实用、养眼、动情的建筑品位以及冯先生特有的建筑设计哲学。文章指出冯先生建筑设计哲学的几个特征:1做"以人为本"的公民建筑设计师;2走"与古为新"的现代主义之路;3通过"空间原理"解决建筑核心问题;4实现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双驱动——让情动、意动领先。  相似文献   

14.
文章比较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1870—1933年)和理查德·诺伊特拉(Richard Neutra,1892—1970年)这对师徒的设计理念和技法,识别和讨论两人的传承和个人独特发展。文章选取路斯的莫勒住宅(Moller House,1928年)和诺伊特拉的克罗尼什住宅(Kronish House,1955年)作为案例。通过改变空间高度进行空间区分是两人成熟时期作品中关键的设计手段,但是驱动这一手段的建筑理念和其产生的空间效果却不同。在路斯的莫勒住宅的起居空间中,这一手段一方面与室内空间体验的戏剧性有关,另一方面与空间的经济性有关;而在诺伊特拉的克罗尼什住宅的起居空间中,则和建筑与景观之间边界的弱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公民建筑"是指那些关心民生,在设计中体现公共利益、倾注人文关怀,并积极为现时代状况探索高质量文化表现的建筑作品.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自2010年8月11日启动以后,组委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设计单位和个人的作品,经过两岸三地12位提名人的紧张工作,最终共有125个作品(人)被提名.  相似文献   

16.
正id+c:建筑师个人的成长经历、认知过程和对空间的理解,直接影响设计作品的表达。您有尝试过划分自己的设计阶段吗?张雷:从开始学习设计,到留校任教,到做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南大设计院)院长,再到开办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我所关注的问题一直在变化。早期(1990~2000年)我更多的是在探究基本建筑领域的问题,从建筑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基座是建筑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这涉及到建筑如何连接大地。本文以极少主义绘画及雕塑作品对待“基座”的方式作为引子,通过对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早期作品利口乐工厂仓库的设计分析,解读利口乐工厂仓库这一当代具有极少主义倾向的建筑如何以基座消隐的策略来连接大地,从而获得建筑的独立表现。  相似文献   

18.
<正>区别于传统阅读理论,后现代文学批评家罗兰?巴特认为:作品完成之际,作者就已经死亡,所有阅读活动,都是读者心灵与写定文本的对话。就此意义来讲,解读本文关注的建筑作品——舟宿夜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根据个人的体验,它可以被拆解为一千种方式,对建筑的阅读过程,仅仅是作为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19.
避难层(间)的设置是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的重要措施。从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特征入手,通过对新旧规范的比照、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和工程实践的介绍,阐述了超高层建筑(包括250m以上)避难层(间)设计技术方法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平面生成过程的分步图解还原和空间设计的剖面分析,显示了阿尔瓦罗&#183;西扎1974年作品平托&#183;索托银行设计手法和思路中独特的几何特征,为解读西扎的建筑作品和设计理念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