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当前的汽机房屋盖设计均采用平面模型计算屋盖结构所受的内力,未考虑风荷载等空间影响因素,对汽机房屋盖的空间受力响应特点也缺乏深入的探讨,对汽机房屋盖的空间计算已经成为了该结构的一个瓶颈问题。论文采用STAAD/CHINA软件包,对某实际工程的汽机房屋盖进行了空间整体结构弹性分析,考虑了屋盖结构和支撑构件在空间荷载下的协调作用,对支撑受力进行了计算,提出了横向水平支撑的选用准则,并对不同软件的计算结果,相同软件在空间模型下和平面模型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着重分析了以往基于平面模型下计算的不当之处,以保证工程设计的安全性,可供今后类似结构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漳州后石电厂全封闭圆形煤场大跨度进仓栈桥设计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云甫 《四川建筑》2002,22(1):51-53
漳州后石电厂全封闭圆形煤场大跨度进仓栈桥,是特大跨度输煤皮带栈桥,采用全钢结构连续桁架和灯笼架,用平面程序计算并用空间程序复核,实践证明结构布置及计算结果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框排架厂房空间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一端设置山墙的框排架厂房在地震作用下将出现扭转振动,不考虑这种影响对结构设计来说是偏于不安全的。本文用于空间计算模型分析了框排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并与平面结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类结构的空间作用调整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4.
林建京 《福建建筑》2010,(6):46-47,38
对于由钢斜梁与钢筋混凝土柱组成的混合排架结构,在新建工程的结构设计时一般按平面结构体系进行横向与纵向的计算分析。在既有建筑的可靠性鉴定中,若按平面计算模型分析的排架柱承载能力略偏低时,是否可以考虑纵向连系梁对排架柱的约束作用,进而尽可能地降低实际的加固工作量,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空间计算分析时,纵向连系梁的支点位于山墙处,由于一般工程的纵向平面尺寸较大,连系梁在排架平面内的线刚度较排架柱线刚度小得多,无法有效约束排架柱的变形,在竖向荷载、风荷载以及局部荷载等各种工况组合作用下,排架柱按平面模型计算的结果与按空间模型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即对于该类型结构,在既有建筑可靠性鉴定以及排架柱的加固设计时,一般仍按平面结构体系进行结构横向与纵向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5.
许良梅 《安徽建筑》2010,(4):128-130
对某有错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排架厂房进行空间和平面地震反应分析,重点研究扭转及错层对框排架性能的影响,将空间计算模型与平面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提出针对该类型框排架空间作用调整系数,以应用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改霞  刘庆舒  王平  蒋雅君 《四川建筑》2013,(5):197-200,203
目前在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中常采用平面简化模型,但由于其局限性,并不能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受力情况.文章通过对一个地铁车站的平面简化模型计算和空间模型计算进行分析比较,说明两者受力存在的差异性.进而根据受力情况对结构进行配筋,并对配筋结果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平面计算模型在结构配筋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深圳地铁岗厦北站主体结构空间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平面简化方法的局限性,以深圳地铁岗厦北站为例,利用ANSYS 13.0建立车站标准段主体结构空间有限元模型,对车站主体结构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下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车站各层板承受双向正弯矩;侧墙单向受力明显;空间计算模型能避免平面简化模型对车站各结构构件协同受力作用和中板开洞的忽略;正常使用阶段工况为最不利工况。研究结果对类似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平面垂直杆剪力墙单元模型的修正 ,推导了空间垂直杆剪力墙单元的计算模型。模型考虑了墙体平面内的非线性变形特征 ,适用于结构的空间地震反应分析。算例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蔡世泽  梁佶  范旭  黄珏 《建筑结构》2011,(10):15-21
云南海埂会议中心商务会议中心建筑功能和造型复杂,结构平面不规则,且具有一定的竖向不规则性;结构设计采用大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大型钢箱梁、预应力混凝土梁、大跨度钢网架等来实现建筑的功能和空间要求;结构计算分析采用多种软件、模型和计算方法,并进行相互对比、复核,找到结构的薄弱环节,采取多种措施予以加强,并严格控制规范规定的...  相似文献   

10.
唐小方  罗志峰 《山西建筑》2007,33(23):60-61
介绍了大悬臂钢雨篷的空间作用效应,通过与平面框架模型进行比较,得到其空间作用系数,并与简支结构形式的空间作用系数比较,分析了不同结构体系之间的空间作用效应的差异,指出大悬臂结构空间作用效应明显,此类大悬臂结构应采用空间计算模型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1.
任剑莹  梁滨波 《山西建筑》2004,30(22):186-187
结合工程实例,对主桁杆件轴力及下弦各结点的竖向位移计算,分析比较了平面杆单元、平面梁单元、空间杆单元和空间梁单元模型四种计算模型结果,为结构的改造和加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限元程序对某超高层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进行分析,采用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空间有限元分析程序分别计算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及变形,并采用SAP2000复核跨层柱的稳定性及计算长度,从而验算结构承载力并进行加强,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变形和强度均满足要求,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交错桁架的产生,介绍了交错桁架的结构组成,分析了交错桁架的结构特点.以某学生公寓为例,根据交错桁架的特点,提出了平面有限元计算模型,将其在荷载下的结构响应与空间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计算结果相近,说明可以通过对平面模型的计算分析代替对三维模型的计算分析,从而为交错桁架提供了简化的设计方法,有助于其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云南文苑为云南省五大标志性文化建设项目之一,由于建筑功能及造型的要求,该项目在平面和立面上造型复杂,结构计算分析时采用多种结构计算软件对结构主体进行较为详细的计算分析、对比、复核,同时对结构的大空间、楼板大开洞、结构超长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各项计算指标均较好地满足规范的要求,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以深圳大运会篮球馆的弦支穹顶屋盖为工程背景,基于ANSYS空间模型的分析结果和对称结构在对称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提出了用于定性分析的平面简图,并以此平面简图为基础,解释了ANSYS空间模型得到的四种平衡路径。同时,对比分析了平面简图预测结果与空间模型计算结果在结构承载力及变形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平面简图受力分析能正确预测单个节点的承载能力及位移的变化趋势,但在结构达到极限承载力以后,无法正确预测节点间相对位移的变化。最后,论述了四种平衡路径的适用范围,并讨论了其在现实结构中实现的可能性及对应结构方案的优劣。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计算模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个单箱双室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结构平面梁单元模型、空间梁格单元模型以及空间实体单元模型。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指出了一般设计中常用的平面梁单元模型和空间梁格单元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并对该类桥梁结构设计中采用何种模型和建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结论对同类桥梁的设计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白晓红  白国良  吴涛 《工业建筑》2007,37(11):34-37
针对钢筋混凝土横向框排架、纵向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某火力发电厂主厂房,提出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空间整体计算模型,进行平扭耦联的空间地震反应分析,以研究该类结构的动力特性。在三种地震波输入下,计算结构的层位移、层间变形及层剪力,对比平面模型和空间模型的计算差别,提出结构的空间作用比及考虑扭转作用的空间工作调整系数;得出对于偏心不规则结构,不考虑空间扭转效应的设计是不安全的,获得了具有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采用规范中平面刚架结构模型对软土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变形性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将规范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 2D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复核。研究结果表明,规范方法高估了后排桩的作用,建议适当增强桩间土传递土压力的作用,增强前排桩抵抗变形作用,弱化后排桩抵抗变形的作用;建议开挖段与嵌固段采取不同的土压力分配比例,且嵌固段的土压力分配比例宜较开挖段大。  相似文献   

19.
张峦 《建筑知识》2014,(9):103-103
本文通过一个大底盘框架结构的实例,分别建立普通抗震结构模型、层间隔震结构模型,以及混合减震结构模型,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计算,并采用动力时程分析复核,通过计算结果的对比,详细分析了层间隔震结构和混合减震结构各自的优势,并对结构设计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立军 《工业建筑》1993,(8):7-11,15
一端设置山墙的多层框架厂房在地震作用下将出现扭转振动,不考虑这种影响对结构设计来说是偏于不安全的。本文用空间计算模型分析了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并与平面结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所得到的结果对工程设计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