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贯彻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方针,当今城市化浪潮下,景观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方向,山地步道作为绿道系统的重要环节,应满足人们日益上升的对城市山水休闲游憩活动的需求。基此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鼓楼区福山生态郊野公园为例,对福州城市西北片区最具原生态的自然山地型公园,同时也是登山漫步揽城临江和亲近自然、沁人心脾的郊野公园的生态保护理念为依托,秉承保护山地景观肌理和自然本底的生态公园,通过主游步道建设串联起沿线景观资源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研究,归纳总结了山地步道在建设过程的技术要素和相应的景观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2.
加强乡村民居的经济性建设,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四川成都大坪村灾后重建生态民居为例,从建造成本、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消费成本及周边有限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分析其经济性,为西部山地乡村的民居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高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山地城市因其复杂的自然环境特征面临着生态系统衰退、人居环境恶化等危机。绿色基础设施具有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保障区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适应性、自组织性、可持续性,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本文通过梳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发展历程,借鉴欧美战略规划案例,结合山地绿色生态空间的特征,构建包括风险评估、绿色空间网络构建、优先级评价、弹性管理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新城绿色基础设施战略规划作为实践应用,构建"山-水-绿-文"复合要素的全域绿网,实现山地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的风险把控、要素测控、空间管控,为探索生态文明导向下的城镇化路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灾后重建安置工程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重大工程。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对灾后重建的山地型地区,因地制宜开展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不仅符合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而且能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距。本文基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社区灾后重建安置规划实践,针对山地型新型农村社区——七堰社区的总体布局、户型规划、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进行归纳总结,并从土地利用规划、户型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及配套设施规划方面提出规划建议,为灾后重建背景下山地型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6.
7.
区域协同理念下山地城市空间统筹的规划应对——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2016,(1)
山地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因此其空间拓展难免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部分经济区位较好的山地城市形成了巨大的空间扩展动能,跨越自然地理与行政区的限制,在区域尺度上寻求协同发展成为其空间扩展策略之一。文章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剖析其在自然地理的局限下开展区域空间协同发展的迫切性,并对大三明城市区域的构建措施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文章指出,山地城市的空间协同发展不仅存在于战略架构层面,还存在于具体的一体化物质空间建设方面,这决定了山地城市的空间协同措施不仅要有宏观的顶层设计内容,还要有精细化的可操作性内容。 相似文献
8.
9.
震后绵竹市面临着城市住房和公共设施破坏严重、产业布局急需调整、城市面貌受到重创等问题。其总体规划特别强调近期恢复重建与长远城市发展的统筹考虑:近期首要进行居民安置与公共设施重建,加快产业恢复重建和布局优化;远期着重考虑以重建为契机,优化交通组织、调整功能布局、塑造风貌特色、构建防灾体系,以促进城市灾后的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73-76
体育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高度注重体育生态价值的文明形态,其实质就是在生态文明大背景下,结合生态学的观念去对体育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对太原市城市空间重构及体育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太原城市空间重构中体育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惑,探索体育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城市规范发展的重要内容,与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山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为主要研究案例进行分析,对山地城市空间开发利用模式进行相应分析和研究,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该文在明晰"反规划"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回顾了修文县空间发展历程及现状空间格局,归纳了"反规划"视角下的山地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综合影响因素,提出了修文县采取"以河为轴、两岸开发、东进为主、适度南拓北延、西部调整、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策略,构筑了"一主三副,三带五组"的空间布局结构,合理安排了空间发展时序,实践证明该思路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6.
城市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核心特征——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国际征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所在地,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市在5.12大地震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受成都市人民政府委托,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和都江堰市人民政府于5月29日共同发起了向国内外无偿征集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的活动,作为制定灾后恢复重 相似文献
17.
18.
19.
关于构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系的探讨——以汶川地震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地震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迅速组织编制了一系列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目前《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其10个专项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颁布实施,为做好下一步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简要回顾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组织途径、总体思路和规划内容;对规划在定位、前期法律法规与政策储备、科学性以及协调性方面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构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系的设想,并就其体系建构的原则和框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民众需求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提升重建满意度的有效举措.但民众需求是否达到"重建得更好"的目标,尚缺乏实践验证.以四川长宁Ms 6.0地震为例,结合"重建得更好"和灾后需求评估方法,构建恢复重建需求指标体系,通过田野调查分析了民众需求特征及对"重建得更好"的响应程度.结果显示,民众需求侧重灾后短期生活、生产恢复,忽视长期的社区重建、降低风险和提升韧性等的需求内容;职业、家庭、社区类型的差异性导致了民众需求在恢复重建时序、空间上的差异性.灾后恢复重建需求在内容、重建时序和空间上的差异性均影响对"重建得更好"目标的落实.鉴于此,提出建立动态化需求评估机制和多元化目标的恢复重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