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8)
作为上海都市文化的重要代表建筑,海派建筑石库门是展现上海地区历史文化底蕴的名片,折射出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历史变迁。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馆"的设计就采用了上海石库门的造型。石库门建筑风格简约,外观色调朴素,整体建筑装饰的格调现代,符合上海这座城市历史与现代交融、东方与西方文化融合的城市特征。因此,可以将石库门建筑作为本土的美术课资源,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传承优秀建筑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正上海WEWORK联合办公室空间位于上海静安区延平路。这片区域曾是英国租界,附近是一片弄堂,一座座石库门,一条条里弄坐落其间。透过这些老建筑,仿佛可以触及往昔的岁月。弄堂的空间由外到里被分隔成不同层次,由此住宅的外貌、内饰,乃至老上海人们的生活日常也由此被层层展开。在本次为We Work联合办公室项目做的设计中,连图建筑设计(Linehouse)便围绕"弄堂"这一概念,探索着这一特殊空间的各种可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2)
<正>项目位于上海南京西路丰盛里,穿过密集的石库门建筑和新业态商铺,靠近地铁口,不足25平方米的小店便是小鸟杯。这里场地局促,人流拥堵——如何于嘈杂环境中提取一处"情绪地标"便成为首要设计线索。设计师并未受限于"商业空间"这一属性,试图让"有表情"的设计吸引人们驻足。整体空间采取减筑手法,大面积地使用玻璃材质和雾面金属,铺就一个辨识度极高的灰白空间。空间形态通透平展、刚柔并济:曲面屋顶、软膜天花洒下的均匀灯光,让原本灰冷的金属意象得以松动,共筑一个轻柔梦境。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6,(8)
宁波江北岸在近代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里式建筑——石库门。大多数人所了解的石库门大多位于上海,但如今人们所知晓的上海石库门其实是源于宁波。据《鄞县通志》记载,商人邑人所擅长,唯迩年生齿日盛地之所产不给予用。本埠既无可发展,不得不四出经营以谋生活。本文以史实为线索,对明清及近代时期宁波民居中"墙"的基本构成与造型演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现代装饰》2009,(10):34-39
新旧融合 本案位于上海新天地石库门建筑中,除了是呈现一系列精彩音乐表演的场所,亦是一处在老建筑里融入新媒材和空间内容,并让城市历史缩影立足现代,进而与当代都市娱乐生活,彼此互望的场所。  相似文献   

6.
正石库门是旧时上海传统弄堂最具代表性及民居特色的建筑,它融汇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特点,逐步形成了上海传统里弄堂住宅的代名词和一种标志,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上海石库门建筑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占据了当时沪上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至今仍有不少申城市民居住在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石库门中。上海石库门建筑始建于19世纪70年代初清同治年间。1860年,以忠王李秀成为首的太平军发动东进,攻  相似文献   

7.
"里弄"、"石库门"的由来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随之英法各国在此建立了租界.1854年,英、美、法三国领事撇开中国政府,建屋出租给中国人居住.这种住宅一般采用联排式总体布局,木制结构,成本低廉,施工简单.并取某某"里"为名称,是后来上海里弄住宅的雏形(图1).1870年以后,施工考究的石库门里弄取而代之,改进后的住宅是根据江南地方传统的生活习惯而构成住宅平面与空间,并在原来简朴的建筑外立面上施以西洋古典装饰.一时间风靡上海,成为老上海中产阶级主要的居住场所.  相似文献   

8.
建筑文化是一个区域建筑的特有价值属性。北京的四合院、昆明的一颗印、湘西的吊脚楼等,无不体现该区域深层的文化特性及建筑特点。石库门建筑作为上海典型的地域性民居形式,是一种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形式,其建筑装饰艺术独具一格。本文通过对石库门建筑的装饰探究,以便更加立体地认识石库门建筑的装饰艺术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正>新年传出新消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馆主题已正式确定为"永远的新天地",馆型以石库门建筑造型为主要元素,布展也将以石库门文化为主要内容。石库门是前辈上海人依托中国传统建筑,融入世界建筑科技、材料、文化元素,创造出来的独特建筑样式。  相似文献   

10.
缪斯 《建筑技艺》2021,27(2):89-93
1 庭院的变形 被北京壮丽的西山景观所包围的五里春秋泛文化艺术中心,试图创造一个建筑、景观、室内三位一体的空间,建筑和室内设计试图让观者身临其境地体验被景观环绕的感受.一条连续的坡道由室外向室内盘旋上升,远处的景观被动态地引入建筑中,景观的"第一自然"和室内的"第二自然"无缝地联系在一起.由于室内外空间都紧密围绕着景观...  相似文献   

11.
正"一座城市没有了建筑,城市将不复存在;没有了记忆,文化将枯竭凋零。"石库门作为特有的一种建筑文化形态,或清晰或模糊地呈现着老上海的城市记忆。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商贸中心,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就像一个长子,总是在国家最艰难、最需要之时,倾其所有,努力为这个大家庭提供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在沿海开放、浦东开发、自贸区建设等关键节点,上海总能以"先行先  相似文献   

12.
宋伟 《城建档案》2011,(7):18-23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中国人民生活在山河破碎、军阀混战、水深火热之中。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追求中华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都与海派建筑特别是民居石库门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这些石库门建筑被称为"红色建筑",文章将对石库门建筑及发生于此的党的创建工作作些介绍,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相似文献   

13.
因本质之名     
建筑的本质是什么?这也许是一个愚蠢的问题,从开始接触建筑就会了解建筑的本质是空间。建筑起初是给人提供遮风避雨的空间,之后人发现不同的建筑空间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而当城市形成,各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浮夸的世界中,建筑肆无忌惮地彰显着表现力,建筑离本质越来越远"离浮华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4.
石库门建筑是旧上海所具有的 一种特色建筑。所谓石库门者;是房屋建筑大门的门框均用条石构成,考究的还在门的上方砌有如蝙蝠等象征有“福”的雕饰,或是刻有如“长发其祥”、“松柏长青”等吉祥字句的石牌。上海石库门建筑有单元式或分成几进的,均为砖木结构。上海市区和郊县城镇,乃至在上海附近的江浙两省都有。石库门建筑在建造时,颇重视防火,往往用高墙与邻居隔断开来。这种建筑的形制,很有可能是受徽州明清民居建筑的影响。 在上海的石库门建筑中,有一种“里弄式石库门建筑”,这种建筑形式是上海滩上城市居民的典型特色建筑之…  相似文献   

15.
晚期石库门里弄--步高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最早的里弄称老式石库门里弄,始于1870年前后。建于1930年的步高里是面向华人住户而开发的新式石库门里弄。它被列入上海第一批优秀近代建筑名单,现在又升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6.
于洋  张彤 《当代建筑》2023,(7):25-31
本文以上海市石库门里弄民居的典型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模拟分析及交互验证,探析样本建筑构形要素与环境性能表现的关联性,探求石库门气候适应性的建筑构形要素区间。本文将“气候—空间—能量”的视野由单体向群组延伸,运用能量构形图示的创新方法,耦合展现经典建构特征的剖切图示与性能计算分析结果,探究上海市石库门里弄空间气候机理。  相似文献   

17.
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张园是典型的传统石库门里弄建筑群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虽然对张园传统居住形态有一定的研究,但从环境与行为研究的视角对居民活动和行为的研究仍较少。该文选取张园为调查现场,通过行为观察法,对张园传统石库门建筑群的户外空间环境及使用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与分析,并尝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以揭示传统石库门居住区中空间环境及行为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石库门建筑的保护开发与更新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上海石库门的发展过程与海派民俗文化的形成过程基本同步,它们互为渊源,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一起走向成熟。石库门曾经只是一种旧上海的普通商业住宅,但如今已经成为了海派文化的名片。石库门的生命力来源于他所扎根和塑造的海派民俗文化。当前国内的商业住宅以市场和商业文化为设计导向,对地域文化的漠视导致了国内千城一面的格局。创造中国当代建筑样式是几代建筑师追求的目标,当下商业住宅的设计可以从石库门建筑中获得一些启示,将民俗文化作为设计理念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9.
《新建筑》2015,(4)
当代建筑的外表与其内里已经日益脱离开来。这既造就了不需要室外的"室内建筑"的奇特类型,比如电影院、博物馆、商场,也造成了建筑室内空间和城市室外空间之间的一种割裂。拟从建筑历史和理论的双重角度,阐释孤立的"室内"是如何与室外发生联系的,以及这种联系对当代城市发展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福建的土楼、江南的粉墙黛瓦、广州的老骑楼……这些透视着民族历史、折射着传统文化、镌刻着城市纵深记忆的建筑,早已成为流传千古的文明.然而时至今日,轰鸣的推土机正无休止地铲除着传统的痕迹,古老建筑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