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以及N-乙基丙烯酰胺(EA)两种单体合成了温敏型线性共聚物P(NIPA-co-EA),并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以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该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浊度观察法和分光光度法两种方法分别对聚合物的LCST值进行了测试研究,探讨了通过调节两种单体的组分比例来调控体系的LCST值,并讨论了外添加剂NaCl以及BSA对线性聚合物P(NIPA-co-EA)LCST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A单体摩尔配比的增大,对应共聚物的LCST值也相应增大,且在32~41.6℃之间可调。向P(NIPA-co-EA)水溶液中加入NaCl,当NaCl的量由0.9%(质量分数)增加到2%(质量分数)时,共聚物的LCST值从34.3℃降为31.6℃;加入BSA,线性共聚物的LCST随BS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当EA10水溶液中加入20mg/mLBSA时,线性共聚物P(NIPA-co-EA)的LCST可高达38.9℃。  相似文献   

2.
通过乳液共聚合分别合成了两种具有互补结构的共聚物乳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聚P(MMA-BA-MMA)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乙烯基吡咯烷酮)P(MMA-BA-VP)。通过^1H-NMR测定,研究了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投料组成的关系;通过FR-IR、DSC、表 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P(MMA-BA-MMA)/P(MMA-BA-VP)共聚物复合体系氢键相互作用及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BA-MMA)/P(MMA-BA-VP)共聚物复合体系存在氢键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导致复合体系表面降低、拉伸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VAc/MMA半连续种子乳液共聚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计算半连续种子乳液共聚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计算模型。用模型计算定量分析了加料速率、单体比例、乳化剂量和引发剂量对乳液共聚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共聚物分子量随加料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VAc/MMA单体比例及引发剂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减小,乳化剂量对最终阳无显著影响,但上述因素对分子量分布影响大多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合成了新型的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钠(NaAMPS)/N-乙烯基己内酰胺(VCL)/二乙烯苯(DVB)温敏缔合共聚物(PAVD)。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元素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确定了PAVD的分子结构和重均分子量;研究了共聚物溶液的温敏增稠特性,并进一步考察了共聚物质量浓度、盐浓度等因素对其温敏增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共聚物溶液达到一定浓度时,其具有优良的温敏增稠性,且增稠效果随共聚物质量浓度及外加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抗老化实验结果表明,PAVD在80℃时具有优良的耐温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丙烯腈-醋酸乙烯酯)/蒙脱土(P(AN/VA c)/C lay)纳米复合材料。通过TEM、X-R ay、IR、NM R、DSC、TG对其形貌、粒径、组成、结晶结构和热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N/VA c)/C lay纳米复合材料的粒径尺寸为50 nm~80 nm,并呈多片层结构,clay片层均匀分布于P(AN/VA c)基体中,其耐热性均优于P(AN/VA c)。  相似文献   

6.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为反应介质,制备了醋酸乙烯酯(VAc)和三氟氯乙烯(CTFE)的共聚物。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压力及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并对产物的结构及膜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不同分子量、不同氟含量的共聚物,且共聚物中氟含量的不同是聚合物膜对溶剂接触角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借助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和环氧功能基团的大分子后修饰反应合成具有梳型结构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co-GMA)-g-mPEG)。首先,采用ATRP方法,以2-溴代丙酸乙酯(EPN-Br)为引发剂,氯化亚铜(CuCl)/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无规共聚,合成二元无规共聚物P(MMA-co-GMA);然后,在催化剂BF3/Et2O的作用下,无规共聚物P(MMA-co-GMA)的环氧基团开环,与单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mPEG)发生接枝(grafting-onto)反应,获得具有梳型结构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coGMA)-g-mPEG。采用红外光谱(IR)、凝胶色谱(GPC)、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技术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的特点是无规共聚物的合成可控性好,后修饰反应获得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效率高,为研究接枝共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提供了物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sopropylacrylamide,NIPAAm)、3-丙烯酰胺基苯硼酸(3-acrylamidophenylboronic acid,AAPB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ydroxypropyl methacrylate,HPM)和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丙酯(3-trimethoxysilylpropyl methacrylate,TMSPM)合成为P(NIPAAm-co-AAPBA-co-HPM-co-TMSPM)四元共聚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动态光散射等手段对终产物进行化学结构、分子组成和响应行为等方面的鉴定与考察。结果表明合成的共聚物由NIPAAm、AAPBA、HPM和TMSPM按照设计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比组成,为短链型聚合物,兼具温度和葡萄糖双重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条件下的正负电晕充电,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热刺激放电(TSD)电流谱分析和热脉冲技术,首次研究了偏氟乙烯(VDF)和三氟氯乙烯(CTFE)共聚物P(VDF/CTFE)的驻极体性质,结果指出:共聚物驻极体的空间电荷热稳定性明显优于PVDF;TSD谱分析说明这种材料驻极体也是极性驻极体,即体内同时包含有偶极和空间电荷。本文还对样品的正负电晕充电后的电荷储存稳定性做了对比;研究了材料的能阱分布,确定了样品在不同温度电晕充电时平均电荷重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以等离子体引发方法制备了溶剂响应性的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P(PEGMA-DFHMA))共聚物刷,其结构中带有浸润性不同的聚乙二醇(PEG)侧链和十二氟烷基(DF)侧链。通过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共聚物刷表面的溶剂响应性行为。结果表明,共聚物刷表面经水处理后的接触角较小,而经石油醚处理后的接触角较大,两者相差可达33.5°,表现出明显的溶剂响应性质。XPS结果显示,共聚物刷与水接触后其亲水的PEG侧链会向表面富集,而与石油醚接触后其疏水的DF侧链会向表面迁移,2种侧链翻转引起的表面结构重组是共聚物刷表面具有溶剂响应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DEA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一系列三元无规共聚物P(PEGMA-co-DEAEMA-co-MMA)(PEDM)。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 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等对无规共聚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溶剂挥发法将共聚物制备成膜,接触角测试表明共聚物膜具有一定的pH值响应性;改变溶剂种类还可以调控膜的浸润性及表面形貌,并研究了不同膜表面的细胞粘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合成一系列有机锡含量不同的顺丁烯二酸甲基三丁基锡酯与乙酸乙烯酯及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研究了共聚物中锡含量不同及水解条件不同对共聚物水解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共聚物水解速度均随着锡含量、水解介质的温度和pH值的增大而增大。同时还研究了共聚物水解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3.
单检测器体积排除色谱法测定共聚物的组成分布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积排除色谱测定共聚物组成分布一般需双检测器。本文提出用示差折光仪单一检测器选择多种溶剂作多次测定可获得共聚物的组成分布。应用这种新方法测定了硅氧烷-苯乙烯双组分和硅氧烷-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三组分接枝共聚物的组成分布,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以P(St-BA)二元共聚物乳胶作种子乳液,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P(St-BA-AA)三元共聚物乳胶体系.通过分步调节碱和酸度,并在高温条件(90 ℃)下进行酸碱处理,首次制得P(St-BA-AA)三元共聚物纳米微孔乳胶粒子.通过TEM、SEM观察其形态与表面形态,确认微孔结构在乳胶粒子内部形成.依据成孔机理,确认本体系的最佳酸碱处理温度应该高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  相似文献   

15.
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对共聚物组成曲线进行了处理;首次得到了交替共聚的恒比点为F1=f1=1/(2-r)(0〈r1〈1,r2=0)或F1=f1=(1-r2)/(2-r2)(r1=0,0〈r2〈1)。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种温敏性嵌段两亲性共聚物P(NIPAAm-co-DMAAm)-b-PLA.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含端羟基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 和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m)的温敏性无规共聚物,利用端羟基开环丙交酯得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NIPAAm-co-DMAAm)-b-PLA.核磁氢谱的结果验证了嵌段共聚物的成功合成,此两亲性共聚物在水中可以自组装成胶束,采用可控温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了其温敏性能,测量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显示了较好的温度敏感特性,相转变温度LCST被成功地调节到40℃以上.此嵌段共聚物兼具良好的温度敏感特性,将在药物缓释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聚偏氟乙烯和三氟乙烯的铁电共聚物P(VDF/TrFE)的铁电弛豫现象,并讨论了铁电弛豫异常想象.比较了VDF不同含量的共聚物在辐照前后铁电性能的改变,电子辐照大大改变了聚合物样品的性能,使VDF含量52%和70%的样品出现了明显的铁电弛豫现象,但发现在VDF含量为80%的样品中存在一种铁电弛豫异常现象:铁电居里峰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向低温端移动.研究样品的二氟乙烯(VDF)的摩尔含量在52%~80%之间.  相似文献   

18.
<正> 1.前言共聚物的链结构以及组成分布比均聚物要复杂的多,无疑对其物理力学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共聚物的链结构及其组成分布是很有意义的工作。研究共聚物链结构及其组成分布的方法很多,有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以及核磁共振法等。由于共聚物结构的复杂性,单靠某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直接缩聚制得的聚乳酸(PLLA)和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SA)预聚物为原料,以1,4-苯基二噁唑啉(PBO)及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双扩链/偶联剂,采用扩链/偶联法制备可生物降解多嵌段共聚物P(LLA-mb-BSA)。重点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扩链/偶联反应的影响,并对共聚物的链结构、热转变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该法简便高效,可制得高分子量的多嵌段共聚物。P(LLA-mb-BSA)多嵌段共聚物的软、硬段不相容,PLLA硬段保持较好的结晶性,而软段当分子量较低时接近无定型结构,其力学性能可由组成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20.
以萘钠为引发剂,以聚乳酸(PDLLA)为疏水链段,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亲水链段,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了新型P(VP-b-DLLA)两亲型生物降解嵌段共聚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热重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两亲型嵌段共聚物表征证明了嵌段共聚物的发生,并且得到性能良好的高分子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EM)、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技术研究了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所形成胶束具有稳定的结构和适合的药物载体的流体力学直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