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结合部不仅仅是介于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在长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景观与发展特征.尽管都是问题、矛盾较为集中的区域,中国和西方较发达国家城乡结合部在空间分布与变动、发展特征和功能定位、形成与发展机制以及问题表现与治理对策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概括而言,中国城乡结合部发展动因及态势更复杂,问题影响面更广,规划管理欠账更多,治理难度也更大.本文在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对城乡结合部改造与调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快速城镇化时期,城市建设最具活力的区域不是城市,而是城市周边的城乡结合部。传统的规划模式对城乡结合部的用地以保护与控制为主,导致其发展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研究构建了基于主动性战略的城乡结合部用地规划框架,该框架采用系统论的动力机制与反馈机制来控制用地开发,具体对建设用地的开发总量、非建设用地的生态斑块等进行主动控制,并对建设用地的布局模式、用地功能和非建设用地的生态基础设施构建等进行主动引导。基于主动性战略的城乡结合部用地规划模式在武汉花山生态新城的建设中取得了成效,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乡结合部处于城市与乡村交界地带,是一个充满生机、矛盾和困惑的区域。198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结合部进入快速扩张与发展时期,其发展演化历程折射出经济、社会、制度的种种变迁与烙印。长期以来,城乡结合部处于混乱状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备受关注。经济利益驱动下城乡结合部的农副产品供应、生态保障与城市边界增长约束功能逐渐丧失,在被动、盲目的发展状态下日渐形成了独特的经济社会空间体系,且结构、效率与各种利益关系趋于恶化。城乡结合部特殊的经济地理区位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及对此区域的低价值判断和机会主义思想等共同作用,使其发展陷入困境。城乡结合部为城市与区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同时也为其高端化发展带来障碍。今后,必须突出城乡结合部自身的功能,统筹规划、适度发展,并创新治理与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城中村改造是实施城乡发展战略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就业安置、特色营造等难点问题,结合陈庄镇总体规划城中村改造思路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2000年以来,广州市在"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指导下,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基本形成。伴随关于珠三角区域发展格局的重新反思,面对老城区高度密集的人口和交通拥挤问题、日渐突出的旧城改造和城中村等问题,以及城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的新要求,2007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在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增加了"中调"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4):198-199
城乡发展差距历来都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党中央带领人民群众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期,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治国理念。本文主要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各发展阶段,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实践探索。进而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理念,对其实践进行反思,并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指明新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7.
绿化隔离及城乡结合部地区既有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硬件方面的问题,也有农民就业安置、整建制转居等管理方面的问题,是北京城市建设的难点地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需求,市民希望改善生态环境、缓解交通拥堵、增加收入、维护社会公平的呼声日渐高涨,绿化隔离及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要有新思路、新方向、新模式、新机制。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绿化隔离及城乡结合部地区建设,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在集中进行了北坞、大望京试点的基础上,开展50个重点村改造;支持海淀东升、大兴西红门开展乡镇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  相似文献   

8.
大兴区西红门镇城乡结合部整体改造试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城乡结合部是兼具城市和乡村复杂特征的城乡过渡地带,具有明显的城乡过渡性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结合部的具体区位和综合矛盾也在不断变化。城乡结合部改造是个系统工程,单靠"规划"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现阶段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模式来破解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实施难题,大兴区西红门镇城乡结合部整体改造试点工作就是通过创新探索一种新的规划、管理、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乡结合部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本文以浙江省长兴县城乡结合部五丰地区为例,分析五丰地区的发展优势与劣势,基于现状提出三种可能的地区发展模式;设定比较因子,选择最为适宜的地区发展模式和地区功能布局,并基于优选模式提出地区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0.
吕巧霞 《中州建设》2012,(16):76-7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乡结合部的建设与改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各城市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选择相应的模式对城郊进行改造,尽可能使其参与各方都得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1.
8月12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领导小组组长陈际瓦,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领导小组组长高雄到百色市考察调研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陈际瓦副书记强调,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城乡风貌改造,把城乡风貌改造开展成百姓得实惠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2.
居民建言     
《北京规划建设》2015,(5):72-74
长辛店老镇居民是老镇文化的土壤和灵魂,居民和老镇同样也是命运的共同体.在DI众设计系列活动中,公众参与是本次系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DI众设计招募环节、参与式设计环节、互动工作坊环节以及展览研讨会环节中广大居民建言献策,本文也对居民意见进行整理摘录,让大家了解老镇居民的想法。儿时长辛店的模样历历在目!恢复老镇是我们的愿望!我是51年出生在长辛店的老人,一直关注着长辛店的改造。儿时长辛店的模样历历在目!它的街道虽然不宽但很整洁,同班同学都住在三合院和四合院里。院子和房子是灰色的砖墙,房顶上是盖的木椽、芦苇、  相似文献   

13.
谢明 《城市建筑》2013,(16):187-187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旧城改造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的有力举措。在旧城改造的进程中,将原有建筑的外墙改造翻新也成为了"旧城换新颜"不可缺少的系统工程。本文就如何使旧墙翻新、耐久恒远展开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迎泽东大街的建筑立面改造回顾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迎泽东大街旧建筑立面改造的回顾和思考,对旧建筑立面改造相联系的政府工程、历史文脉保留、建筑功能、投资造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迎泽东大街改造的建筑表皮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并结合实践总结出旧建筑立面改造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每个市都有城乡结合部,它地处城之尾、乡之头,其规划建设既不同于城区,也不同于远离城市的农村,如何把这块特殊地区规划建设好,成为当今建设管理领域热门话题。 一、城乡结合现状 1.郊区村镇比远村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利用城区幅射综合环境质量较高,又有大面积可供城区外扩的发展用地。 2.城乡结合部人口密度相对大,且人员情况复杂,既有农业户、又有非农户,流动人员较多,人均土地比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乡结合部住房建筑常见震害的产生原因,并结合结构功能函数,提出了三种建筑结构的加固途径,基于优化设计的理论,探讨了城乡结合部既有住房建筑结构抗震改造优化设计的一些具体方法,对城乡结合部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结合部的乡村地区是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前沿地区,其发展合理与否关系到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能否顺利推行。该文基于对城乡结合部乡村概念辨析、特征和范围界定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近30年来我国对城乡结合部乡村的研究历程、研究视角及研究内容,对研究成果做了整体评述,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城乡结合部的规划一直以来都不够重视,理论指引相对偏弱。根据太原市城乡结合部的现状,针对太原市城乡结合部发展与建设的需求,提出太原市城乡统筹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从生态、空间、产业、配套等方面对城乡结合部发展与建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杭州来氏聚落再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青  沈黎  张鹏  吕峰 《时代建筑》2006,(2):106-109
Holcim首届国际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区金奖项目”杭州来氏聚落再生设计”, 主题涉及大都市城乡结合部风土聚落的出路及其城市化方式。四年来,同济大学的常青研究室一直在这一领域进行案例研究和实验设计。文章介绍了该项目的设计背景, 对我国城乡保护与改造具有普遍探讨意义与典型实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是实现我国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全面系统了解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研究有助于其规模化推广。通过CiteSpace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进行梳理、归纳和探索。研究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围绕节能改造可行性和实施,从投融资、政策、评价指标、影响因素、材料和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主题也从经济分析、市场发展逐步向市场治理、主体合作等方向演变;虽然研究内容逐渐趋于多元化,但各研究之间交叉连接仍未有效建立,未来可加强改造实施阶段的整合和体系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