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5)
<正>一、前言金融产业集聚是指货币资金、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等在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形成的相互联系,从而使该地区的金融资源密集程度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目前,经济与金融的一体化发展,拓宽了金融资源的活动空间,金融活动的全球化网络得以实现。这样的金融背景加快了国际资本的流转,促进了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金融资源开始在个别重大金融中心发生集聚且程度日益变深。金融产业集聚显然已经成为金融产业的基本组织方式。金融产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催生城市形态和竞争格局的变化,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在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全球性特大城市的发展更离不开区域经济的支撑,其所在的大区域也都是世界级的大都市经济圈和政治、文化、创新中心. 从国际经验来看,当前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分别汇聚并组织了美国东北城镇群、英国东南部、日本东海带的所有空间资源和产业经济要素,成为主导全球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并支撑其核心城市成为世界城市.  相似文献   

3.
由于行政区划受限、土地资源稀缺,深圳选择了高密度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近年来,伴随着以存量土地利用为主导的城市更新的推进,深圳核心城区的空间发展呈现出超高密度的趋势。同时,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于产业聚集,城市空间的高密度发展也成为产业高度集聚的必要因素之一。高密度、高聚集正成为深圳产业空间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对产业空间发展现状、趋势的分析,基于高密度园区的实践,提出了包括"城市需求""社交需求""弹性需求"在内的新型产业空间人本需求理念。  相似文献   

4.
赵宁  孔畅 《城市开发》2023,(4):83-85
<正>物业服务是良好生产空间和创新环境的保障,是产业园区运营的核心环节。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产业园区招商已经进入“拼服务”阶段,迅速发展的产业园区经济为物业服务企业带来了广阔前景和巨大发展空间,而更具价值、更加适应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物业服务才能应对新的挑战。本文以北京亦庄城市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亦庄城市服务”)多年深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为例,围绕创新型城市服务商的定位,以轻资产运营模式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在物业服务、园区运营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服务链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0):73-75
21世纪的经济发展形态是以创新型经济为主导、以知识经济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设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全球中心城市关注的主要方向。高端服务业作为创新型城市的支柱,如果一个城市高端服务业强大,则该城市知识资源要素和创新要素必然密集。在高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知识资源要素与创新资源要素是服务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服务经济是否有活力的关键。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竞争力源于创新,区域创新能力、金融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对城市服务经济转型和高端服务业产业升级具有持续正向显著影响。为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以及未来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必须结合上海城市具体实践,推进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将发展对全球经济活动具有强大辐射力和控制力的国际高端服务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着力构建创新资源融合及整合平台、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孵化及行业协作平台、社会信用体系、城市群产业协作平台、高端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调查制度体系等服务平台,并与周边地区形成错位发展格局。为此,一要加强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中的支撑作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二要契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争取成为中国创新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地;三要最大限度争取中央政府支持,以集聚发展视角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产业发展各时期的城市建设 香港于1841年开埠,二战以前,英国政府将其作为“自由贸易商港”进行建设,最初的城市格局也由此形成.二战后,制造业发展使其快速成为工商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香港制造业转移到珠三角,香港也逐步由工商业城市转型为以金融和信息为核心的服务型城市.这一过程中,为适应产业经济转型和人口的大量集聚,香港的城市空间同样经历了扩张和转型.  相似文献   

7.
都市圈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推进的主 要战略空间,在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贵阳都市圈的建设对于西南地区的高质 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研究通过建立城市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修 正引力模型、断裂点模型分析贵阳都市圈的空 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贵阳都市圈呈现出核心 城市与周边城镇空间发展不均衡、强核心—弱 边缘的圈层式空间结构、圈层扩散及轴向放射 式的都市圈空间发展导向、距离核心城市40— 80 km断裂点区域发展滞后的空间结构特征。研 究发现贵阳都市圈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核心 城市的发展能级受到生态环境及区域发展阶段 的影响,尚未形成对都市圈地区的全面带动。研 究提出需要进一步增强核心城市能级,积极培育次级中心城市,通过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 交通网络强化都市圈内部联系,形成“核心—环网—放射状”的区域一体化都市圈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竞争和消费社会的背景下,文化成为城市重要的发展资源,城市空间的演进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转向"。通过厘清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化资源的概念,归纳出空间、活动、产业三类城市文化资源,并指出其具体的文化形态。提出文化资源推动历史街区更新的分析框架,从空间、经济、社会三个维度分析影响和机制。以上海音乐谷地区为研究案例,通过梳理其发展历程,总结地区拥有的文化资源;并根据分析框架,具体阐述了文化资源对音乐谷地区空间品质、经济发展、社会更新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最后指出,城市更新发展应当更加关注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并对政府施行的文化政策和更新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新发展格局下,城市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建设宜居城市,这其中文化设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89%,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更是超过80%,城镇化进入到新的阶段,不再是片面强调经济产业和用地空间的发展,而应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专项规划是特定区域、领域,为体现特定功能,对空间开发保护利用做出的专门安排。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全球城市竞争升级的背景下,上海积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打造世界级滨水区,势必从经济、金融、贸易、航运4大中心迈向"产业中心+科创中心"的新时代,通过依托"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建设为载体,以更高站位谋求世界级滨江科创区的建设。以上海杨浦滨江中北段城市设计为例,创新性地提出"科创森林"的滨水科创区规划设计理念,将滨江空间环境建设与科创社区营造融为一体,探索具有上海城市情怀的滨水科创区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来临之际,全球性经济格局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知识、智慧、脑力将成为生产力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美国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说:“在现代经济中,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的财富。”财富来源于知识,行为依赖于知识,知识作为一种独特而又无限的资源成为经济发展,决定生活水准的核心要素。世界已进入一个信息传递高速化,商业竞争全球化,科技发展高新化的时代,知识资本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是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领域。 随着信息化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信息和知识为主体的产业更加引人注目,知识经济的发展水平主要是通过信息产业的发展来体现。信息产业代表着新一代的生产力,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它的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国的重要尺度。江泽民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产业布局规划的核心任务是对城市产业发展做出布局安排,工作本质是产业与空间的对接整合,即产业发展规划与空间布局规划的协调统筹.传统产业布局规划以产业需求为出发点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组织,对于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协调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产轻城"的问题,导致产业布局与城市空间需求不匹配,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割裂,甚至相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进入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城市质量的发展阶段.由此,传统的产业布局规划无法满足产业与城市一体发展的需要,产业布局规划从规划思路到工作内容的调整势在必行.在前一阶段编制《牙克石市产业布局规划》的基础上,笔者分析研究了产业空间与城市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尝试构建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功能提升二者相互促进的路径与机制,并针对牙克石发展实际,力图转变传统的"产业主导"模式,实现"产城融合"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曹传新 《规划师》2013,29(8):81-85,91
中心城市区域化是我国城市—区域发展中的普遍趋势,当前中心城市区域化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城镇的一体化。中心城市区域化是应对外部压力、地域连续性和地域联系加强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组合城市、簇群城市和都市区三种形态类型,能够更好地响应全球竞争、带动区域发展和促进空间均衡。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分别通过规模扩张、产业集群和区域协调等路径实现中心城市区域化。延龙图一体化是比较典型的中心城市区域化类型,在应对东北亚合作、促进吉林省域发展及平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经济格局的价值导向下,根据其发展基础和阶段,宜采取组合型的空间形态和区域协调型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00年至2013年中国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Theil指数和Mono指数对十大城市群的差异性及空间结构特征进行描述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与群内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分布呈非均衡状况,东部沿海城市群存量规模优势明显,但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大中小城市经济规模悬殊、产业协调和互动不够;内陆城市群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城市群集聚效应还停留在经济集聚阶段,人口集聚相对滞后;单中心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城市集聚效应的发挥.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包括:以集聚效应指导城市群规划发展;发挥城市群集聚的正外部性效应;提高城市群系统的通达性;实现城市之间由产业竞争转变为产业互补;处理好城市群内部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心城市和近郊城镇的发展,二者之间相互借势、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应跳出就城市论城市的局限,从更大范围着手,联合近郊地区,实现泛中心城区一体化空间格局。本文以天津市西青区为例,重点强调了泛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应从用地布局一体化、城乡产业一体化、社会服务一体化、交通发展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入手,指出实现空间一体化,不仅要强调用地布局上的聚集,更要从职能分工、资源共享、环境共生等多方面,实现空间、经济、社会、资源的同步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李燕 《中州建设》2014,(12):58-60
都市圈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城市集合。从经济发展层面上讲,都市圈是一个集社会、经济、技术为一体的网络化经济空间。它建立在区域市场整合的基础上,也是产业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都市圈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中心体系发展的理论框架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发展,使得经济中心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出现了新的空间结构特征——服务产业向城市多个中心区聚集,并出现职能分工和空间错位发展的趋向,由此形成一种新的空间聚集形态——城市中心体系从中心体系的概念入手,分析中心体系的等级序列和阶段演变,并提出城市中心体系空间研究的技术框架,阐述城市中心体系的一主多副、二主多副、多主中心等不同空间结构类型,解析其内在发展机制,并按照城市产业与空间的发展内在规律分析其相互之间的演替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和竞争战略的核心,科学和鲜明的城市定位,可以正确指导政府活动,引导企业或居民活动,吸引外部资源和要素,最大限度地聚集资源,最优化地配置资源,最有效地转化资源,最大化地占领目标市场,从而最有力地提升城市竞争力.城市定位指城市为了实现最大化收益,根据自身条件、竞争环境、消费需求等及其动态变化,确定自身各方面发展的目标、占据的空间、扮演的角色、竞争的位置.由于城市竞争是多方面的,所以城市定位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一般而言,城市定位包括产业定位、功能定位、综合定位,其中,产业定位是基础,功能定位是核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全面提升,北京进入了以世界城市为目标来谋划全局发展的崭新阶段.城市发展战略由产业调整转向空间调整.北京城市内部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支撑产业发展的空间资源弥足珍贵.产业功能区如何更高效、更集约、更节约地使用空间资源,关乎首都经济发展的前景.本文广泛借鉴世界城市在产业布局和空间发展的经验教训,归纳提炼出对北京产业发展布局有参考意义的要点,提出北京产业空间布局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海城市空间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城市功能与城市人口在空间布局上的错位.因此,以功能布局优化带动空间布局优化的关键在于:明确空间错位发生的产业维度,对可能被疏解的城市功能和空间优化的主要载体进行界定.通过空间坐标精确落点、空间栅格化等技术,可以对上海市各类产业的企业空间分布和就业密度衰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间错位主要发生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维度上,科创产业最有可能成为功能优化的核心产业,而中心城周边地区最适宜成为上海市未来空间优化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