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辛店老镇复兴计划”提出后,政府通过举办“复兴论坛”、“DI众设计”等系列活动,逐步建立了一个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协作平台。大家在这个平台中群策群力、众智众筹,共同为老镇的复兴改造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目前在这个平台中,青少年的身影却并不多见。孩子们作为生活在老镇上的一个重要群体,老镇的复兴改造也应该迎合他们的部分需求,所以我们青少年也应该积极参与到“长辛店老镇复兴计划”这个工作平台中来。  相似文献   

2.
《北京规划建设》2014,(4):201-201
2014年6月23日,由北京丰台区政府、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长辛店老镇复兴计划研讨会”在北京园博园顺利举行。政府部门、老镇居民、业内专家、设计单位、文创企业共聚一堂,深入探讨长辛店老镇改造复兴之路。丰台区区长冀岩出席会议,并在开幕辞中提出,长辛店老镇棚户区改造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在提升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将注重老镇历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设计与研究     
我们在研究长辛店老镇复兴计划的同时,也在思考存在同样问题的其他老镇的复兴策略,使这次设计研究不止停留在某一个地段或区域上,应该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价值。现状及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老城镇的发展滞后问题越发关注,经济窘境导致的活力缺失使老城镇本身蕴含的文化魅力和人们心中的乡愁离我们越来越远,如何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最为广泛的话题。通过对长辛店大街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并总结了它的兴衰原因、价值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其中不乏历史老镇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辛店老镇是历史悠久的京西古镇,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下,如何重塑活力,改善环境,传承文化,营造特色,承载乡愁,是其面临的重大挑战。长辛店老镇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老镇历史脉络长辛店有着近千年历史。由于临近永定河古渡口,长辛店是进入北京城的咽喉要道,大量外省进京人员在此歇脚打尖(图1)。由于商贸繁盛,原来的两个村庄"长店"和"新店"逐渐扩连成一片。发展到清代,已经成为"九省御路"上的重要集镇,  相似文献   

5.
<正>走进长辛店,看着街上拉蜂窝煤的板车,看着街边树下穿灰布大褂的老大爷,就仿佛回到了30年前。它正在日渐没落,但它依然是距北京中心城最近、具有独特历史文化风貌特色的古镇。2015年,长辛店老镇的改造重新被提上了日程。重新审视长辛店,真正需要我们保护传承的是什么?什么是重要的——我们的价值现凝固vs流动作为时间的载体,老镇的街巷、植被、建筑、人物,直至锅碗瓢盆等生活器具,都客观地为我们记录着历史的点滴,使我们能够有机会获得与某些历史片段时间上重合的体验。——历史是流动不息的,但我们总是希望凝固住某些瞬间。但是,我们不可能将这一切全部定格:生活必须继续,历史必将更替。因而,截取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长泾古镇人民大会堂改扩建工程,阐述了项目组基于对老镇历史的研究,在梳理老镇肌理的基础上确立了建筑的形体要素、记忆要素与建造要素,探索新老建筑对话途径的设计策略。指出设计不仅要完成老建筑的加固与改造,满足现代市场的要求,更要契合老城的肌理并使其重新成为老镇居民公共空间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居民建言     
《北京规划建设》2015,(5):72-74
长辛店老镇居民是老镇文化的土壤和灵魂,居民和老镇同样也是命运的共同体.在DI众设计系列活动中,公众参与是本次系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DI众设计招募环节、参与式设计环节、互动工作坊环节以及展览研讨会环节中广大居民建言献策,本文也对居民意见进行整理摘录,让大家了解老镇居民的想法。儿时长辛店的模样历历在目!恢复老镇是我们的愿望!我是51年出生在长辛店的老人,一直关注着长辛店的改造。儿时长辛店的模样历历在目!它的街道虽然不宽但很整洁,同班同学都住在三合院和四合院里。院子和房子是灰色的砖墙,房顶上是盖的木椽、芦苇、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基于城镇有机更新理论,结合唐闸老镇的历史风貌格局和人文特征,遵循城镇原有肌理,从老镇历史文化遗产、建筑空间形态、道路交通以及生态坏境等方面的改造与更新进行探析,旨在寻到一条与城镇新生活方式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道路,使老镇得以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燕子矶老镇滨长江、倚外郭、拥名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但目前正面临着物质性老化与结构性老化的双重困境。本文从对“园冶”和“山水街”两个规划方案理念的解读中,探究燕子矶老镇改造更新规划策略。为实现时空对话、多重体验、全面复兴的规划目标,燕子矶古镇通过导入旅游、商业、文化体验等新功能,保留历史记忆,对空间形态、景观格局、道路交通进行整体规划来使古镇重新焕发生命力,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与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大场老镇曾是上海北郊四大名镇之一.典型的江南古镇。六十多年前毁于日寇轰炸。重建后风光不再。如今老镇改造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在分析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大场老镇改造规划的一种理念。  相似文献   

11.
DI众设计     
“DI众设计”是长辛店老镇复兴计划的重要行动——搭建多方共同参与设计的平台,让老镇复兴相关参与者的诉求得到表达,智慧得以汇聚,塑造共同的愿景,成为老镇复兴的基础和起点。规划师参与了该行动策划、组织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规划师不仅是规划技术服务者,更是行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这个过程让我们对规划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长辛店老镇复兴计划(以下简称"复兴计划")是丰台区政府、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2013年联合提出的,旨在搭建平台,让居民、政府、专家参与老镇改造,通过共同谋划、共同营造、共同管理,推动老镇文化特色彰显、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可持续发展。城乡规划变革的时代背景社会治理的要求、民众的愿望、互联网的发展在城乡规划行业面前展现了一个充满变革和机遇的新时代,复兴计划正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城乡规划方式转变的探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  相似文献   

13.
记忆是不断发展持续更新的一个过程。在每一个特定的空间都存在自己独一无二的记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居民对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即为"城市记忆"。"城市记忆"包含的不仅是城市历史、建筑遗产,更是城市在向前推进过程中未来和历史相互融合的一种文化记忆。在目前火热的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中,国家明确提出了反对大拆大建、保留传统格局和记忆的总体思路。浙江作为特色小镇的发源地和示范省份,以"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复合载体方式提出基于"城市记忆"理论的城市更新方式正是基于此思路而产生的新的特色小镇建设模式。该文以浙江枫桥平安特色小镇为例,初步探讨此方式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上的长辛店是一个车水马龙的驿站,大量过境交通带来了繁荣的商业,也赋予了这里常变常新的城市面貌与功能,长辛店(常新店)因此而得名。今天的长辛店由于种种原因陷入了缺乏活力的困境之中。为了恢复老镇活力,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变化开始,渐进地改变长辛店老镇的现状,在变化中不断得到完善,并且将这种变化一直持续下去,成为区域发展的特点和优势。保持良好的空间肌理长辛店老镇现状以居住和商业为主要功能,常住人口约1.5万人,居住面积约30万平方米,周边围绕着工业用地。老镇仍较  相似文献   

15.
按照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减量发展要求,城市更新改造将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的"新常态"。对于丰台区长辛店老镇的更新,为了保护老镇原有的历史脉络和建筑肌理,改善老镇人居环境,在丰台区政府前期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本研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调研。分析老镇地权、产权、房屋征收和地块划定的复杂性,以及更新改造模式下政策、资金、规划方案、技术标准、土地政策需求的特殊性。提出减量更新背景下规划编制方式及土地实施途径的建议,进一步探讨了规划及国土合并后未来"两规"在城市更新的转变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提速明显,近郊老镇改造已迫在眉睫。通过对台湾、香港地区、深圳市案例研究以及本地化的实践经验,拟提出供老镇改造参考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
如果问起想要的生活这个问题,不少人会滔滔不绝地把自己想要的生活说上一番:有人喜欢丰富多彩的生活.有人喜欢自由单纯的生活.有人喜欢恬静安宁的生活……虽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但生活是个过程.充满了不可知.很少会呈现出我们希望的样子+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和想象的差距。或许是人们潜意识中不喜欢工作吧.在种种想要的生活中.工作方面往往被忽略掉。可实际上人的一生有多少时间在工作.又有多少时间是在办公室度过。无论想不想工作.工作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烈渴望轻松随意、个性凸显的工作和工作空间。  相似文献   

18.
成都城镇化率已在2018年就突破70%,城镇化发展到了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阶段,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要求,特色镇不仅是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带动乡村区域发展的动力引擎。文章结合成都乡镇发展实际,从城镇体系重构、产业特色发展、镇村统筹协同、城市功能植入、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入手,回答了特色镇如何将自身产业、区位、资源等特色因素转化为内生动力的发展路径,并构建了以特色镇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空间组织结构及建设模式,以期为乡村振兴探索和特色镇建设贡献成都智慧。  相似文献   

19.
浅析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历史文化发展的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中留下自己的痕迹.保护历史的连续性,保存城市的记忆是人类现代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越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越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就越显重要.  相似文献   

20.
艾绍琰  丁素红 《住区》2022,(3):24-33
针对城市快速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致使的历史文化村镇原有空间结构瓦解,场所记忆丢失,日常交往场所衰败等问题,本文在“文化记忆”的视角下,以历史文化村镇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建构出历史文化村镇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框架。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研和归纳分析的研究方法,总结唐家湾古镇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以及构建当地人身份认同的文化记忆;梳理出唐家湾古镇公共空间的现状与困境,进而总结出空间的物质特征与文化记忆符号表达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推导出历史文化村镇公共空间营造策略。提出空间结构的完善,生活图景的重构,空间秩序的动态发展三个方面的历史文化村镇公共空间营造策略,以延续和发扬当地独特文化记忆,激发历史文化村镇活力以及完善物质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