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对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讨论了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研究了影响微胶囊粒径大小,分布和影响微胶囊释放性能的各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乳化分散剂用量的增加,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的增加,微胶囊粒径变小,粒径分布变窄。微胶囊壁材的聚合反应速率大,交联密度高,则孔隙率大,释放速率快;而壁膜厚度增大,则其释放速率减慢。 相似文献
5.
6.
双壳层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蜡为芯材,廉价的聚脲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和界面聚合法成功地制备了双壳层石蜡微胶囊.用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 和TG-DTA分析仪对石蜡微胶囊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讨论了乳化速度和搅拌速度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乳化速度为9000 r·min-1,搅拌速度为300 r·min-1下,所制备的微胶囊包裹完全、表面光洁、平均粒径为4 μm,相变潜热高达180.5 J·g-1,耐热温度达200℃.考察了双壳层的聚合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乙二胺(EDA)与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 摩尔比为1:1.1~1:1.3,三聚氰胺与甲醛摩尔比为1:1.5~1:1.8. 相似文献
7.
8.
9.
脲醛树脂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脲醛树脂为壁材,以被苯甲醇稀释后的E-44环氧树脂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E-44环氧树脂自修复微胶囊。探讨了不同的乳化剂对环氧树脂乳化的影响,观察了微胶囊的形成过程;并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热稳定性和粒径分布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乳化剂可以良好地乳化稀释后的E-44环氧树脂,制备的微胶囊呈规则的圆形,表面粗燥,粒径分布小,平均粒径为232.884μm,壁厚为3μm,热稳定温度为248℃,成功制备了脲醛树脂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 相似文献
10.
11.
12.
界面聚合法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悬浮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索界面聚合法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悬浮剂的方法,探索了以水为反应介质的界面聚合法制备壁材为聚脲的阿维菌素微胶囊悬浮剂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乳化剂的种类、分散剂的种类、壁材的用量、搅拌速度、界面聚合时间等因素对微胶囊的粒径和包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乙二胺作为壁材,聚合时间为4 h,搅拌速度为1000 r/min,乳化剂选择OP–10,以GY–DS02+GY–D05(m/m,3/2)作为分散剂,可制得平均粒径2μm、包覆率在90%以上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13.
14.
原位聚合法制备玫瑰香精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用原位聚合法对玫瑰香精进行微胶囊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影响微胶囊包埋率、粒径及其分布、微胶囊结构的影响因素。优化的缩聚反应条件为:在壁材质量分数为9%时,以NH4Cl做酸性催化剂,酸化4h,终点pH值1.5,60℃~70℃固化,固化2h。可制得包覆良好、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小于3.5μm的流动性固体微胶囊。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环糊精由七个吡喃葡萄糖单位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所构成的环状分子,其可分为α-环糊精,γ环糊精和β-环糊精。环糊精的分子构型较为特殊,其内腔疏水,而外腔亲水,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分子结构,根据空腔大小,利用疏水作用力、氢键和范德华力等进行分子识别,环糊精能作为“宿主”包络不同“客体”化合物,形成结构特殊的包络物,因此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种性能优良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8.
原位聚合制备液体石蜡微胶囊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液体石蜡为囊芯,密胺树脂为高分子囊壁材料,用原位聚合法成功制备了密胺树脂石蜡微胶囊.利用激光粒径分布仪、光学显微镜、微机差热天平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研究了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表面形态、热性能和化学结构.讨论了三聚氰胺与甲醛配比、乳化剂用量以及芯材与壁材的投料质量比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微胶囊的平均... 相似文献
19.
徐成安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4,12(10):21-23
采用原位聚合法 ,以CVL溶液为芯材、三聚氰胺 甲醛预聚物为壁材 ,在酸性条件下制备压敏显色微胶囊 ,研究了影响压敏显色微胶囊制备的因素 ,提出用丙烯酸溶液作为调酸物质 ,通过采用逐步滴加法调节乳液的反应酸度 ,有效遏止了分散体系在调酸过程中的蓝变。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日化香精易挥发变质的问题,拓宽其应用领域,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蜜胺树脂(MF)香精微胶囊。以低甲醚化蜜胺(L-MMF)树脂为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结果证实了微胶囊对香精的良好包覆性,热失重〈TGDTG)分析说明微胶囊大幅提高了香精的耐热性能。进一步采用脲、间苯二酚、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氯化钠对蜜胺树脂进行改性并与未改性的树脂及不同甲醚化程度的蜜胺树脂进行对比,研究了改性对微胶囊包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甲醚化蜜胺树脂和聚乙烯醇改性蜜胺树脂对香精的包覆效果较好,所得香精微胶囊粒径小,分布窄,包覆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