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尿素-甲醛预聚物为壁材,取复配好的阿维菌素与甲氰菊酯乳油,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阿维·甲氰微胶囊.并按此合成方法进一步研究工艺条件(pH值及催化剂,酸化时间,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内容比率,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对制备微胶囊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NH4Cl做酸性催化剂,终点pH值为2,酸化时间为3h,固化温度为60~70℃,固化时间为1~2h,W囊壁/W囊芯为0.8~1.0,搅拌时间约8min适宜,搅拌速度为7档较佳.  相似文献   

2.
阿维菌素微胶囊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菁  王晓艳  陈韬  溥江  郑保忠 《云南化工》2007,34(1):16-18,26
阿维菌素是目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生物农药之一。实验中采用蜜胺树脂为囊壁材料,使用原位聚合法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研究了制备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同时考虑农药微胶囊的实用性,最终确定出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的最佳实验条件:芯壁比为5∶1、乳化搅拌时间为10 min、乳化搅拌速度为500 r/min、加酸速度为20min内调节pH值至3-4等。  相似文献   

3.
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脲醛树脂为壁材,E-51环氧树脂为囊芯,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环氧树脂微胶囊。探讨了反应过程中脲醛量比及反应温度、体系pH值、搅拌速度等实验条件对微胶囊表面形貌、结构、粒径及其分布和包封率的影响。并通过多种方法对微胶囊进行了检测和表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备环氧树脂微胶囊的最佳反应条件:n(尿素):n(甲醛)=1:2.0,以NH4Cl为酸性催化剂,催化剂分批加入,酸化3h,终点pH为2.0,反应温度70℃,搅拌转速450r/min,固化2h。  相似文献   

4.
对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戴杜雁  张成长 《塑料工业》1994,(2):27-31,35
本文讨论了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研究了影响微胶囊粒径大小,分布和影响微胶囊释放性能的各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乳化分散剂用量的增加,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的增加,微胶囊粒径变小,粒径分布变窄。微胶囊壁材的聚合反应速率大,交联密度高,则孔隙率大,释放速率快;而壁膜厚度增大,则其释放速率减慢。  相似文献   

5.
原位聚合法制备分散染料微胶囊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尿素和甲醛为壁材,分散染料酸性红GP(C.I.266)为囊芯制备了分散染料微胶囊。用SEM和Zeta激光粒度测定仪观察分析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微胶囊粒径分布的影响。通过实验,提出了制备该分散染料微胶囊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壁材n(尿素)∶n(甲醛)=2∶3,分散剂阿拉伯树胶质量分数为5%,m(芯材)∶m(壁材)∶m(分散剂)=1∶7 25∶2 5,在pH=3,80℃和搅拌速率为1500r/min的体系中反应2h。  相似文献   

6.
双壳层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蜡为芯材,廉价的聚脲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和界面聚合法成功地制备了双壳层石蜡微胶囊.用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 和TG-DTA分析仪对石蜡微胶囊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讨论了乳化速度和搅拌速度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乳化速度为9000 r·min-1,搅拌速度为300 r·min-1下,所制备的微胶囊包裹完全、表面光洁、平均粒径为4 μm,相变潜热高达180.5 J·g-1,耐热温度达200℃.考察了双壳层的聚合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乙二胺(EDA)与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 摩尔比为1:1.1~1:1.3,三聚氰胺与甲醛摩尔比为1:1.5~1:1.8.  相似文献   

7.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和水溶性成膜单体乙二胺为壁材,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水悬浮剂.研究了分散剂、溶剂、芯壁比、乳化搅拌速度、聚合反应时间对微胶囊包囊率和包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芯材比可达到6-7.5,体系浓度可达到10%,而且制得微胶囊阿维菌素包囊率>90%,粒径≤10μm,粒径分布均匀,贮存稳定性合格,可...  相似文献   

8.
9.
脲醛树脂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涛  张光业 《塑料工业》2015,(2):73-76,98
以脲醛树脂为壁材,以被苯甲醇稀释后的E-44环氧树脂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E-44环氧树脂自修复微胶囊。探讨了不同的乳化剂对环氧树脂乳化的影响,观察了微胶囊的形成过程;并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热稳定性和粒径分布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乳化剂可以良好地乳化稀释后的E-44环氧树脂,制备的微胶囊呈规则的圆形,表面粗燥,粒径分布小,平均粒径为232.884μm,壁厚为3μm,热稳定温度为248℃,成功制备了脲醛树脂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  相似文献   

10.
辛硫磷农药微胶囊制备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红英  段先志  蔡红梅 《农药》2006,45(6):392-393
辛硫磷微胶囊制备选用辛硫磷为芯材,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乙二胺为单体,用界面缩聚法制成壁材。在制备过程中,单体总用量、聚合搅拌速度、聚合反应温度对辛硫磷微胶囊物理性质,如粒度分布、囊膜厚度、粒径大小有影响。选择单体总用量29~58g,搅拌速度400r/min,聚合温度45℃为宜,所得微胶囊制备过程的副反应少,易形成交联网状结构,粒径分布较均匀,药物渗透性能好。  相似文献   

11.
用脲醛树脂制备溴氰菊酯农药微胶囊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冯薇  葛艳蕊  王申 《农药》2004,43(2):73-75
研究了以水为介质的原位聚合法制备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溴氰菊酯农药微胶囊的缩聚反应工艺。讨论了反应介质的pH值、催化剂、酸化时间和固化温度对微胶囊粒径及其分布、微胶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H4Cl做酸性催化剂,酸化时间3h,终点pH值2.0,固化温度70℃,固化时间2h。可制得包覆良好、粒径分布均匀且粒径小于10μm的流动性球形固体微胶囊。与乳油相比,微胶囊性能稳定,运输及施用方便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2.
界面聚合法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悬浮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索界面聚合法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悬浮剂的方法,探索了以水为反应介质的界面聚合法制备壁材为聚脲的阿维菌素微胶囊悬浮剂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乳化剂的种类、分散剂的种类、壁材的用量、搅拌速度、界面聚合时间等因素对微胶囊的粒径和包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乙二胺作为壁材,聚合时间为4 h,搅拌速度为1000 r/min,乳化剂选择OP–10,以GY–DS02+GY–D05(m/m,3/2)作为分散剂,可制得平均粒径2μm、包覆率在90%以上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13.
微胶囊制备的工艺条件与其缓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茵 《塑料加工》2000,28(1):25-26
  相似文献   

14.
原位聚合法制备玫瑰香精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用原位聚合法对玫瑰香精进行微胶囊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影响微胶囊包埋率、粒径及其分布、微胶囊结构的影响因素。优化的缩聚反应条件为:在壁材质量分数为9%时,以NH4Cl做酸性催化剂,酸化4h,终点pH值1.5,60℃~70℃固化,固化2h。可制得包覆良好、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小于3.5μm的流动性固体微胶囊。  相似文献   

15.
制备脲醛树脂阿维菌素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考察了微胶囊在不同温度下和稳定性;并研究了微胶囊的包封率。结果制得的微胶囊形态圆整,粒径在10~15μm的微胶囊占95%以上,平均粒径为:25±4.35μm;包封率为98%以上;室内药效试验证明阿维菌素微胶囊制剂比乳液制剂有较长的害虫防止效果。  相似文献   

16.
原位聚合法制备酞菁绿G颜料微胶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冯薇  王申  王丽 《精细化工》2002,19(9):538-540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酞菁绿G颜料微胶囊 ,采用了酸催化下的缩聚反应工艺。讨论了反应介质的 pH值、催化剂、酸化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微胶囊粒径及其分布、微胶囊结构的影响。优化的缩聚反应条件为 :以NH4 Cl做酸性催化剂 ,酸化时间 4h ,终点 pH值为1 5 ,固化温度 70℃ ,固化时间 2h。可制得包覆良好、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小于 5 μm的流动性固体微胶囊。  相似文献   

17.
环糊精由七个吡喃葡萄糖单位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所构成的环状分子,其可分为α-环糊精,γ环糊精和β-环糊精。环糊精的分子构型较为特殊,其内腔疏水,而外腔亲水,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分子结构,根据空腔大小,利用疏水作用力、氢键和范德华力等进行分子识别,环糊精能作为“宿主”包络不同“客体”化合物,形成结构特殊的包络物,因此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种性能优良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8.
原位聚合制备液体石蜡微胶囊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守伟  汪海平 《广东化工》2011,38(7):37-38,47
以液体石蜡为囊芯,密胺树脂为高分子囊壁材料,用原位聚合法成功制备了密胺树脂石蜡微胶囊.利用激光粒径分布仪、光学显微镜、微机差热天平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研究了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表面形态、热性能和化学结构.讨论了三聚氰胺与甲醛配比、乳化剂用量以及芯材与壁材的投料质量比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微胶囊的平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位聚合法 ,以CVL溶液为芯材、三聚氰胺 甲醛预聚物为壁材 ,在酸性条件下制备压敏显色微胶囊 ,研究了影响压敏显色微胶囊制备的因素 ,提出用丙烯酸溶液作为调酸物质 ,通过采用逐步滴加法调节乳液的反应酸度 ,有效遏止了分散体系在调酸过程中的蓝变。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日化香精易挥发变质的问题,拓宽其应用领域,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蜜胺树脂(MF)香精微胶囊。以低甲醚化蜜胺(L-MMF)树脂为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结果证实了微胶囊对香精的良好包覆性,热失重〈TGDTG)分析说明微胶囊大幅提高了香精的耐热性能。进一步采用脲、间苯二酚、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氯化钠对蜜胺树脂进行改性并与未改性的树脂及不同甲醚化程度的蜜胺树脂进行对比,研究了改性对微胶囊包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甲醚化蜜胺树脂和聚乙烯醇改性蜜胺树脂对香精的包覆效果较好,所得香精微胶囊粒径小,分布窄,包覆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