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国家政策的扶持与现代乡村旅游的大力发展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了高要求,如何深挖乡村旅游资源,规避旅游产品类型雷同单一,如何明确定位,避免生态与文化环境破坏、自然与人文资源失真等问题,使得保护乡村旅游的原真性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从原真性保护的视角,建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原真性保护的金字塔理念,并以山东省平原县花园村乡村旅游为例,在挖掘其乡土特色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其乡土特色进行了原真性保护评价,提出了花园村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调整旅游产品的定位,深挖客观原真性层次内涵以及开展游客感知体验监测等。  相似文献   

2.
悠久的历史记忆、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皖北风光、悠悠的乡村气息,还有古镇老房子中的居民遵循习俗惯制、岁时节令的生存状态、生活节奏等,构成了皖北古镇别样的旅游价值,其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史学、文化、审美和观赏等方面。推动皖北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必须立足地域实际并结合旅游资源特点,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古镇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其旅游价值和旅游功能得到最充分体现,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乡村原生态环境和乡村性资源遭破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此从乡村旅游环境保护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环境保护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厘定冰雪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价值内涵基础上,梳理归纳出在系统规划、运营机制、资源利用上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而确定了以科学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为理念的实践路向,从而使实施冰雪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参与者共同受益。这对进一步增强乡村居民主体地位、乡村文化自信心和乡村文化活力,以及提高自我传习、保护和发展冰雪旅游及民族文化的自觉动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和乡村旅游是一种共生关系。民俗文化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民俗文化的保护。民俗文化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和依托资源,但并非所有的民俗文化都可转化为旅游资源,只有通过合理开发、科学配置才可实现其资源的转化。通过对民俗文化资源概念、特点的分析,探讨民俗文化资源的配置原则,并提出其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
生态型中医药旅游是以欣赏或研究较原生态的中药材资源及其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中医药材与中医药生长、研制等环境教育,有助于中药材、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自然旅游。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属于中医药旅游与生态旅游的交集部分,是生态旅游中一种新的实践方式。它对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名贵中药材资源、实现目的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及其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良好结合,以及我国存在的潜在的巨大客源市场使我国开展生态旅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我国开展生态型中医药旅游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开展生态型中医药旅游提出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开发原则、加强生态保护教育、编制生态型中医药旅游规划与地图以及加强中药材和生态型中医药旅游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没有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就谈不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依托两个方面:本体保护与产品开发.文章从旅游资源的本体保护和旅游资源的产品开发两个角度出发,探讨宏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株洲市乡村旅游环境破坏较严重,开发层次较低,产品单一、雷同,社区居民和旅游从业者对乡村旅游的认识肤浅。要发展株洲市的乡村旅游,应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注重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加强对本地乡土文化的传承,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9.
江西是我国南方农业大省,农业历史悠久,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分析了江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认为江西乡村旅游产品要确立以政府为主导,注重群众参与;要科学合理规划,挖掘文化内涵;要加强旅游管理,招揽专业人才;拓展开发空间,加大投资力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乡村休闲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正在迅速地发展,但是很多乡村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由于没有进行科学规划,统一部署,旅游项目的经营并没有给农村经济带来可持续的发展。通过乡村休闲旅游对农村经济促进作用与限制的研究,找到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逐渐将旅游和休闲纳入到生活方式之中,从而促进了乡村旅游的产生。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筑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着规模化发展、资本化、政府扶持开发、基础设施改善的市场、乡村旅游市场国际化等机遇。  相似文献   

12.
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述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现有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资料来看,目前国内的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的规划、开发和开发模式;乡村旅游与文化相关的研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区域乡村旅游研究;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乡村旅游中外对比研究等。虽然国内的乡村旅游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整体上研究水平不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深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湖南文化旅游在景区开发、资源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不俗的业绩,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但湖南的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妨碍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实现湖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实施特色优势战略、品牌战略、人才战略和集团化战略。  相似文献   

14.
采用AHP 构建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等级,探明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影响因素、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结果表明: ① 在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中, 生态环境质量、文化民族性、基础设施水平、旅游设施水平和文化乡村性等指标在18 项评价指标中权重排序靠前, 是影响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 开发价值高低至关重要的因素; ② 影响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各因素中, 生态环境质量、文化乡村性、民俗地方性, 对外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等指标是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基础设施水平、文化民族性、旅游设施水平等指标是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条件。研究认为: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总体较高, 基础设施水平、文化民族性和旅游设施水平等评价指标的质量条件与其重要程度不匹配。需 要重点保护、挖掘和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文化民族性、基础设施水平 旅游设施水平和文化乡村性等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 尤其需要突破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设, 以及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瑶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从博弈视角分析了乡村旅游经营者之间、旅游经营者和政府之间、社区居民与政府之间以及旅游者与当地居民、政府、旅游经营者之间的博弈。要想更好地打造乡村旅游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加强区域内乡村旅游各要素的通力合作,其中最关键的是建立乡村旅游区域内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乡村旅游研究》一书是对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践行之作,契合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需要,尤其重视将保护、发展、传承乡土文化与发展乡村旅游紧密结合,以及将传统的生态观与现代资本运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前我国名山名水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红色区域旅游、现代农业旅游等特色旅游旳蓬勃发展,如何开发整合皖江茶文化资源,加快其旅游的步伐,促进茶业与旅游经济共同发展,是承接东西产业转移的重要问题。经调查研究,文章特提出:挖掘徽茶文化与佛禅文化资源,打造茶旅新品牌;整合二山一湖茶文化旅游路线,拓宽旅游渠道;筑建皖江茶文化旅游长廊工程等三大发展战略,以期推动皖江茶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重庆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探讨民族旅游的相关概念,分析重庆民族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重庆民族旅游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重庆民族旅游资源的策略:加强对重庆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事项的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强调重庆民族旅游产品的真实性;通过学校教育、培训等让广大民众了解并欣赏重庆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吸引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管理、开发当地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切实解决好重庆少数民族旅游地的交通瓶颈问题;加强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因其对乡村经济的带动性而成为消除贫困、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以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脱贫县——魏县为研究对象,聚焦居民感知的微观视角,对魏县的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经济绩效、社会文化绩效和环境绩效3个维度进行调研,利用因子分析对魏县的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绩效进行梳理分析与实证研究,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脱贫县乡村旅游绩效评价与提升路径。这对于探讨脱贫县从扶贫脱贫工作到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序衔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RMP(昂谱)分析方法对福州市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从资源、市场和产品三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在评价福州市乡村旅游资源和分析福州市乡村旅游产品弹性的基础上,探讨福州市乡村旅游的产品转化与产品选择问题,并基于福州市乡村旅游产品创新的外部环境分析,提出福州市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