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各种移动终端配置性能的不断提高,同时在水利信息化过程中对于移动端应用的需求日益迫切,为了使水利工作者能够随时随地掌握水情等信息,为防洪抗灾、现场指挥等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从移动终端平台的选择、移动终端系统的整合和系统架构方面探讨了移动终端系统和水利信息化系统的整合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唐波  张敏  陈锋 《江苏水利》2014,(1):41-43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各种移动终端配置性能的不断提高,同时在水利信息化过程中对于移动端应用的需求日益迫切,为了使水利工作者能够随时随地掌握水情等信息,为防洪抗灾、现场指挥等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从移动终端平台的选择、移动终端系统的整合和系统架构方面探讨了移动终端系统和水利信息化系统的整合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当前防汛对信息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为满足高信息量以及高时效性等需求,使防汛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的获得实时汛情信息,融合了数据库技术、3G通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智能移动终端,开发了辽宁省水情易信通系统,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防汛水情决策支持中充分应用。该系统的开发应用,为防汛抗旱、现场指挥等提供更有效、更专用的水文信息查询服务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乌江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GSM终端死机及GSM主通道因公共移动网络故障、堵塞等引起中心站、分中心站无法准确及时接收遥测站水情信息的现象,对流域水库的梯级调度和洪水预报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对遥测站的供电系统、RTU程序以及中心站和分中心站的接收平台程序进行改造,彻底解决了GSM终端死机以及中心站、分中心站无法准确及时接收遥测站水情信息的问题,保证了遥测站水情信息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情信息传输对数据传输实时性、周期性的要求以及系统数据传输量小的特点,设计了基于MC55的水情自动测报终端,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与终端接口的硬件设计,数据传输软件的设计和防止无线链路掉线维持链路的实时在线方法。这种无线通信的水情自动测报终端系统具有扩充性强、可靠性高、传输速率快、实时性强等众多优点。基于GPRS网络,该终端可为水情自动化系统提供了一种高可靠、可扩展、和便于维护的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防汛气象预警信息高实效性特点,依托现有计算机、移动通讯技术,构建多元异构跨平台防汛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WCF技术,兼容计算机及Android、Mac ios、Win-dows phone移动终端,集智能分析、实时发布和辅助决策指挥于一体,实现水情、雨情、风情、台风路径、卫星云图、雷达图、视音频流、预警预报等各类防汛防台风动态信息的综合发布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李仙江流域梯级电站运行期和施工期防洪度汛需要,建立了李仙江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实践证明,该系统设计先进,建设规范,运行可靠,为李仙江流域实现安全度汛提供了技术保障.介绍了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中心站、遥测站、水文站及信息终端的设计和梯级电站洪水预报管理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8.
无线移动公共通信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网络能力强的特点,克服了传统的专网通信系统投资成本大,维护费用高,网络覆盖范围和用户数量有限的弊端.利用无线移动短消息系统进行无线通信还具有双向数据传输功能,性能稳定,运行费用可控,为远程监测设备的通信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支持平台.开发利用无线移动公网技术实现区域水情信息实时传输的通信设备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全球移动通信资源,将区域水情信息特点和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优势进行恰当的协调与处理,实现了数据的实时监测,为区域水情信息传输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清沙河水库工程水情测报系统内容展开相关分析和研究,对水情自动测报的相关内容、设计工作原则、系统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水库工程水情数据传输设计系统等相关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充分发挥出水库工程水情测报系统的工作优势和特点,保证水库工程的水情测报信息对准确收集和应用,为水库工程的水情监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后续的水库工程水情测报信息收集工作提供出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b技术的黄河水情信息查询及会商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利用COM+组件技术实现三层结构体系.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体系结构技术选择、数据库、电子地图系统、水情信息查询和会商软件系统设计等.系统集成了WebGIS技术,以黄河流域空间地理信息、历史水文数据和其他基础数据为基础,实时连接气象信息、水雨情信息数据库,实现了气象、雨情、水情及预报信息的在线查询、分析、监视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GSM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网络能力强的特点,克服了传统的专网通信系统投资成本大,维护费用高,网络覆盖范围和用户数量有限的弊端.它性能稳定,运行费用少,为远程监测设备的通信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支持平台.飞来峡水情遥测系统充分利用了此项优势来改造原有的超短波通信和卫星通信,既节约了成本,又实现了数据的实时监测,为水情遥测信息传输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GIS在水利行业的应用技术,阐述了利用PDA和移动通信手段,实现在防汛抗旱中实时查询雨水情、气象云图、流动信息采集与传输等多项服务方法,建立一个基于数字地图的实时数据查询、采集与传输系统的基本思路。通过GISBE务器、短消息咨询平台与PDA客户端的有效结合,实现防汛抗旱决策指挥人员和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对防汛抗旱信息的获取、采集、传送和预警,使防汛抗旱工作范围在时间和地点上充分延伸。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文信息实时监测的特点,依托北江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数据库,结合Googlemaps产品,基于WebGIS技术进行B/s平台构建和应用开发。系统功能包括水雨情信息的实时动态监视、查询、发布,以及由用户自定义生成各种交互式动态报表。系统的研制提高水文、防汛等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科学性,推动韶关水文信息化建设进程,拓宽WebGIS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利闸站监控系统对于应急信息和措施的需求, 提出了移动平台水利闸站监控系统。首先分析了系统的 整体框架结构, 然后实现了一套移动客户端软件完成水利闸站监控的功能。将手机客户端与云平台服务器相连, 通 过网络通信方式获取闸站现场传感器信息, 远程采集和存储数据, 客户端移动终端系统具有前端处理与计算能力通 过移动无线网络访问服务器, 实现了对多控制节点的远程监控。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及时有效地获取闸站水利信息 并进行调度, 提高了水利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诚  赵新生  张敦银 《人民黄河》2004,26(2):8-9,12
小花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是“数字黄河”工程的首项工程。结合系统中水情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介绍了水情测报系统的组成和远程终端设备(RTU)的工作原理与功能,以及水文测报专用数据采集终端YSCADA-1在小花间水情信息采集传输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对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近20年来VSAT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VSAT的设计思想从一开始就面向专用网。它具有覆盖范围大,小站成本低、操作简便、易学易用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建立专用网。水电行业也已开始应用VSAT卫星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17.
针对淮河重点水利工程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构建水利工程信息监控系统.系统构建在地理信息、视频监控技术和自动控制平台基础上,将工程建设、实时工情、实时监控视频和水雨情数据等信息进行发布和分析,向用户提供可靠的信息展现.水利工程信息监控系统为淮河水利防洪减灾等工作,提供美观、通俗人性化的操作系统,?满足淮委防汛调度、闸坝及河道堤防管理等技术层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工程监管是水利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利用互联网+解决水利工程监管难题是各方关注的管理热点。针对现行水利工程监管手段存在的不足,即成本高,周期长,数据采集、上报和传播不及时、受限制,以及未能充分引导和利用社会公众力量共同参与监督等情况,提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监管技术研究。采用移动互联网和微信技术,开发无需安装、即扫即用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该平台,监管人员和社会公众采用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扫描二维码,就能简单地使用定位、拍照和录像等方式随时随地采集信息,动态监管在建和已建水利工程,及时发现和上报疑似违法、违章、违规行为。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利工程监管模式和更便捷的监管手段,使工程监管更科学和高效。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水质监测及管理的要求,提出对GPS(Globle Posi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移动数据采集终端及其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需求,采用RESTfull Web Service的思想设计了监测终端与数据处理系统之间的REST风格的通信协议,选择智能手机平台实现了GPS移动数据采集终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采用RubyOn Rails框架实现了数据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引入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提出了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公网应用到水情遥测中的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移动通信公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情遥测系统的功能层次划分图,对该遥测系统的通信协议设计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就遥测系统的优势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