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棒材连轧过程中温降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棒材连轧时轧件温度的变化规律。随着轧制速度的提高,成品终轧温度明显升高,头尾温差大幅度减小;由于变形热的作用,变形量的分配及轧机的布置对轧件温降也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典型工艺下轧件温度所进行的现场实测,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  相似文献   

2.
针对常规热连轧极限规格生产问题,轧件温度、粗轧中间坯稳定性、带钢对中特性、轧机间隙精度是影响薄规格高强钢生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轧机终轧温度、轧机加速度、粗轧中间坯控制策略、轧机对中特性的研究与改进、轧机间隙管理精度的提升等措施,提高了轧制稳定性,使安钢成功开发并批量轧制1.5 mm厚度750MPa强度级别的热轧带钢.  相似文献   

3.
为挖掘轧线潜力,采用950热连轧机生产15.5mm超厚带钢,因厚度超出了轧机设计能力,存在轧件在精轧机组翘头严重及组织不均匀、产品强度偏低的问题。通过采用上辊压配置,增加中间坯厚度,降低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轧后快冷的措施,试轧成功,成材率98.56%,综合合格率99.90%,并转入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4.
1580热连轧机减少轧件温降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献东  吴迪 《钢铁》2002,37(2):24-27
宝钢1580热连轧机采取了保温罩、较厚的粗轧出口中间坯、先进的粗轧道次负荷分配方式等措施,以减少轧制过程温降。其温度计算数学模型计算精度较高。本文介绍了该轧机的温度数学模型,分析轧制过程中的轧件温降,较详细地介绍其减少轧件温降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GCr15轴承钢棒材连轧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GCr15轴承钢(0.99%C、1.47%Cr)160 mm×160 mm方坯经粗轧、一中轧、二中轧、KOCKS轧机轧成Φ25.0 mm和Φ35.0 mm的轧件温度场预测模拟系统;研究了轧件轧制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一中轧入口轧制速度(0.55 m/s和1.1 m/s)对轧制过程轧件温度的影响,以及轧后冷却工艺(2段式和3段式快冷)对轧件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轧件温度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3%。  相似文献   

6.
采用外购Q345A连铸板坯,在韶钢2500mm轧机上进行了以“再结晶区 未再结晶区”两阶段控轧及轧后空冷或水冷工艺为主体的中板控轧控冷试验,主要研究了轧制温度、终冷温度对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为韶钢“大转炉——中板轧机”生产高强度低合金钢板进行了控轧控冷工艺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7.
采用外购Q345A连铸板坯,在韶钢2500mm轧机上进行了以“再结晶区 未再结晶区”两阶段控轧及轧后空冷或水冷工艺为主体的中板控轧控冷试验,主要研究了轧制温度、终冷温度对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为韶钢“大转炉一中板轧机”生产高强度低合金钢板进行了控轧控冷工艺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8.
微合金热连轧带钢轧制过程温度变化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驰斌  钱俊  张云祥  赵刚  宋平  苏毅  谢华 《特殊钢》2004,25(3):14-16
根据现场实测数据的研究 ,建立了铌微合金化高强度低合金 2 10~ 2 5 0mm厚板坯轧成 3.0~ 8.0mm成品带钢在 3 4连续式轧机组粗轧和精轧时轧件温度计算模型 ,包括辊道、粗轧段、精轧段、层流冷却段轧件温降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 ,模型预报和实测轧件温度在粗轧出口平均误差小于± 14℃ ,在精轧出口小于± 5℃ ,卷取入口小于± 10℃。  相似文献   

9.
马芳 《本钢技术》2006,(2):39-41
在宽带连轧机的粗轧机座中,金属咬入时的负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轧件头部的温度状况决定的。直接轧制的工艺特点是,在轧制铸坯时,在板坯机上、板坯轧件的切口上,及将板坯运输到宽轧机时,金属的表面已变凉。这时,板坯的端部变凉,彻底冷却。轧件头部温度的降低和其在通过轧机时增强的刚性决定咬入时负载方面的不利条件。在1680宽带轧机上轧制小于16t(双倍长度)的铸坯时,板坯双倍的质量和提高的压下置是对负载量有影响的附加因素,因为在粗轧机组改造前,这些板坯的轧制只用5个粗轧机座中的3个。  相似文献   

10.
我公司由瑞典引进的小型材轧机,其粗轧部分工艺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一所示轧件自№1轧机轧出后,经过№1—6围盘,送入夹送辊,经导管,导糟进入№6轧机轧出后,再经导管导槽,由№6—7围盘将轧件导入№7轧机,轧出后又由№7—8围  相似文献   

11.
4 工、槽钢轧制后的锯切和冷却(包括在线余热淬火处理)4.1 工、槽钢终轧温度对质量的影响工、槽钢轧制时由于轧件腰的厚、薄不同.终轧温度随腰厚变化.见图13.  相似文献   

12.
加速冷却对低碳锰铌钛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控制钢板轧后的加速冷却工艺是生产微合金化钢板的重要方法 ,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与终轧温度相对应的开冷温度、终冷温度和冷却速度对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为生产工艺提供参考数据 ,以便得到所需要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工艺参数对楔横轧特大型轧件内部应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束学道  胡正寰 《钢铁》2003,38(12):34-37,42
楔横轧成形特大型轧件为复杂的三维变形,其内部应力变化规律复杂,至今缺乏深入研究与本质理解,严重影响楔横轧的应用与发展。采用有限元先进数值方法模拟楔横轧特大型轧件成形过程,详细分析成形过程中轧件内部中心点的应力变化规律,阐明成形角、展宽角和断面收缩率三个主要工艺参数对特大型轧件内部应力的影响关系,为合理选取楔横轧特大型轧件模具工艺参数、开发设计特大型楔横轧机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宝钢2050热轧机架间原冷却控制模型进行了分析,对阀门开启模型以及冷却水控制模型进行了修改,提高了带钢的终轧温度精度,模型投入后7个月内减少性能废钢超过3300t,为同类型轧机机架间冷却模型的改进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轧后控制冷却技术在莱钢中型厂型钢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使用轧后控制冷却工艺不但可改善轧件表面质量,而且提高轧件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中厚板轧制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厚板轧制过程的温度变化特点,以热辐射和对流为主要影响因素,对热辐射模型和对流模型进行分析和处理,解析黑度系数、厚度对温度变化规律的影响可知:终轧厚度大于30 mm时,黑度系数的变化对终轧温度的影响很小;终轧温度在10 mm左右时,必须根据后几道次实测温度调整黑度系数;轧件越厚,起始温度越高,温降速度越快。分析得到不同厚度下,平均温度和表面温度差的关系。实际应用表明,终轧温度预测误差基本不超过15℃。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连轧生产线上试验51CrV4弹簧扁钢的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对热轧硬度的影响,探索降低51CrY4弹簧扁钢热轧硬度的工艺。得出开轧温度1100±20℃,终轧温度880~920℃,成品轧机轧制速度3.5m/s。其热轧硬度达标。  相似文献   

18.
轧钢     
《重钢技术》2005,48(2):57-57
控轧控冷对X52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通过对X52钢在试验轧机上控制精轧终冷温度的试验,同时对试验轧制钢板性能及金相组织进行检验,找出终冷温度对X52钢板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为优化其轧制工艺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最近,用户对大口径钢管用低合金钢板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是由于管道使用条件苛刻,要求钢管在具有良好塑性和焊接性的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强度和抗断裂性;另一方面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要求。为生产出满足上述要求的钢板,在厚板轧机上开发出了热机械控轧工艺(ТМСР),工艺包括热机械控轧(КП)和轧后快速冷却(УО)。实施该工艺要求轧机装备有现代化自动控制装置,保证轧件以规定速度冷却到指定温度,同时还要保证冷却均匀,钢板不翘曲。  相似文献   

20.
热轧带钢头尾宽度超差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四川冶金》2000,22(2):20-23
本文根据精轧带钢头尾失宽的情况 ,从金属变形理论、轧件温度及轧机动态速降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出现行和长远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