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大溪矿区马坑矿段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铅锌多金属矿体赋存于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火山岩、南园组与龙伞岽二长花岗岩体接触带中。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型。  相似文献   

2.
吴海  吴德海  胡辉  张蕊 《现代矿业》2022,(12):62-66
塘上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市宝溪乡,在详细地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以及矿体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矿床的成因。取得以下认识:(1)塘上铅锌矿床的矿石类型可分为石英脉型铅锌矿石和蚀变岩型铅锌矿石;(2)塘上铅锌矿床热液蚀变主要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钾化、矽卡岩化、赤铁矿化以及萤石化,铅锌矿化的强度与钾化、绿帘石和绿泥石化的强度为正相关关系;(3)塘上铅锌矿床为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3.
高家岭矿床于2011—2012年被发现并勘查,是以铜金银为主要有用元素的隐伏次火山热液型多金属矿,矿石类型可分为金银铜型矿石和铜银型矿石,不同类型矿石具有垂直和水平分带特征。矿床的形成受基底地层、构造、岩浆岩联合控制。蚀变火山角砾岩筒、次级断裂构造、次火山岩体是成矿有利因素;Au、Ag、Cu、Pb、Zn元素异常套合部位和高磁负异常与激发极化异常套合部位是成矿有利地段;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及多金属硫化物蚀变是矿(体)化赋存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达龙钨钼多金属矿床地处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境内,位于著名的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北侧,目前矿区内已探获金属资源量WO3 8.38万t、Mo 2.98万t、Cu+Pb+Zn 5.03万t。结合矿区最新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①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二叠统旁那组浅变质砂岩和板岩中,Ⅱ#、Ⅲ-1#、Ⅲ-2#、Ⅳ-1#矿体为主矿体,呈厚大脉状、透镜状及薄脉状产出,受NE向达龙断裂带控制,围岩蚀变发育,蚀变分带明显,矽卡岩化与矿化关系密切;②达龙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热液脉型钨钼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与燕山晚期碰撞型中酸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成矿流体具有从高温、高盐度向低温、低盐度演化分异的特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方面分析了矿区成矿条件并对找矿标志和找矿前景进行了讨论,认为矿区NE向断裂、地层与岩体接触外带、硅化及地表铁帽等蚀变地段、环形线性构造交叉同时硅化及铁化蚀变异常叠加区域、Cu-Pb-Zn-W-Mo异常及低电阻高极化异常为有利的找矿标志;矿区15#勘探线深边部、Ⅰ#、Ⅱ#矿化体北侧以及Ⅳ-1#矿体以南地段找矿潜力巨大,是矿区有利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5.
彭晓明 《资源与产业》2008,10(6):119-124
八里桥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将乐-宁化钨、锡多金属成矿带上,产于三叠系下统溪口组地层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北东向含矿断裂与矽卡岩或大理岩的相交复合部位,属于矽卡岩-热液充填型脉状铅锌(铁)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
冯婷 《矿业工程》2010,8(3):14-15
鸡公涌矿区具备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研究分析,有利于扩大找矿远景,并对找矿带上的其它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勉县俞家坪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勉略康构造混杂岩带东段。区内泥盆系金家河岩组铅、锌、银、金等元素背景值高,铅锌多金属矿成矿物源丰富。区内北西向断裂构造为矿液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就位空间。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体为成矿物质的迁移、富集提供了动力。银、铅、锌、金地球化学异常发育,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通过工作在区内发现多条铅锌多金属矿体,找矿前景看好,赋矿岩性主要为金家河岩组蚀变白云质灰岩,矿体受北西断裂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型。  相似文献   

8.
赵刚  黄明然  韩建  路兴 《中国矿山工程》2012,41(2):16-19,30
矿床赋存在高于庄组合锰白云岩与大红峪组陆源碎屑岩的接触破碎带中,断裂构造不仅是重要的容矿构造,而且是重要的导矿构造。通常情况下,矿体规模的大小决定于构造破碎带规模。矿体的形态主要呈透镜状、脉状、似层状以及不规则状等。通过对含矿岩系、构造及矿体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矿床成因,并指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某铅锌矿的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结构构造以及矿石矿物成份、矿石化学成份和围岩蚀变特征进行分析并讨论了找矿标志。结果表明,银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流纹斑岩、英安斑岩侵入体密切相关,矿床形成时代为燕山晚期,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  相似文献   

10.
成喜 《中国矿业》2012,21(3):42-43,59
通过研究山峰岭矿区铅锌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和矿床特征发现,铅锌矿(化)体呈脉状、星点状、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充填于硅化碎裂灰岩节理、裂隙内,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硫化物铅锌矿床;找矿标志是锡矿山组碎裂灰岩、次级断裂产状急剧变化、分枝复合、叠加改造地段及硅化、金属硫化物化;寻找铅锌矿床有利部位是发育于印支期构造层灰岩内的断裂破碎带。  相似文献   

11.
樊炳良  冯德新  白涛 《现代矿业》2018,34(11):35-40
母拉同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班公湖-怒江蛇绿混杂岩带北东侧边界处,属三江成矿带中北段,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分别从地层、构造、岩浆岩、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等方面总结了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分析了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剖面特征,总结了矿床控矿因素。研究表明:①母拉同铅锌矿床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区内NW向2组次级断裂破碎带的交汇部位为主要的容矿空间;②成矿有利地段具有明显的Ag、As、Cu、Pb、Sb、Sn等元素异常组合,且异常浓集中心较为突出;③成矿物质来源与超基性岩块无明显的成因联系,而与中酸性闪长玢岩脉存在成因关系;④硅化、褐铁矿化为矿区重要的间接找矿标志,地表铅锌矿(化)体露头、褐铁矿带为矿区的直接找矿标志;⑤矿石以侵染状、脉状为主,团块状、角砾状矿石主要分布于破碎带中。上述分析对于进一步在班公湖-怒江蛇绿混杂岩带东段寻找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江仓南铅锌矿床位于青海南部沱沱河地区,隶属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三江”多金属成矿带北延部分。经野外地质调查,在江仓南地区发现了7个较大规模的铅锌矿物探异常,显示出该地区具有较强的铅锌矿成矿潜力,进一步分析表明:①二叠纪九十道班组等灰岩中Pb、Zn等元素相对富集,为江仓南铅锌矿体赋存有利的围岩;②已圈定的7个矿化带主要分布于断裂构造交汇、地层不整合接触面等裂缝发育部位附近,以NW、近EW走向为主,显示出构造对矿床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③该铅锌矿体中Pb品位0.53%~5.45%,Zn品位0.91%~4.67%,预计Zn资源量约1.45×105 t,矿床达中型规模,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对区内控矿因素、矿床成因以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认为江仓南地区铅锌矿为受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呈红、褐、灰绿等氧化色条带的裂缝发育构造是矿床发育的重要标志。上述研究成果可为沱沱河地区其他铅锌矿体的勘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安化—桃江地区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中东段,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内锑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锑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控矿因素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划分了矿床成因类型,并对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进行了详细探讨。研究表明:(1)该区锑矿床成因类型有沃溪式层控热液型钨锑金矿、板溪式石英脉型锑矿,矿床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冷家溪群、板溪群浅变质岩系内,其次赋存于南华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中;(2)锑矿多分布于区域性大断裂旁侧次级断裂与背斜交汇处,深断裂控制了金锑成矿带的展布,矿体主要产于NW组、NE组、近EW组、NNW组和NNE组次级断裂中;(3)矿区背斜或背斜倾伏端宏观控制了矿床的定位,背斜中的次级褶皱、断裂、层间破碎带及倾伏端等控制了矿体;(4)工作区浅成且酸性的小岩株、长英质脉岩可作为寻找锑矿的标志,Sb与Hg、As异常成密切正相关时,有利找矿,可利用金矿、砷矿(雄黄、雌黄)、汞矿等进行组合找矿。上述分析对于该区进一步研究成矿规律以及发现新的矿产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小圆山铁多金属矿区位于青海省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带--祁漫塔格蛇绿岩混杂岩带内。该区铁多金属矿勘查已圈定了多处与铁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的磁异常,显示出该地区具有较强的成矿潜力。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区地质特征,并讨论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研究表明:①小圆山地区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Pt1b)富含W、Sn、Cu等成矿元素,奥陶系-志留系滩间山群等地层中存在碳酸盐岩,为小圆山铁多金属矿床赋存提供了有利的围岩条件;②区内发现磁异常17处,总体呈NWW向分布,显示出构造对矿床的控制作用;③区内铁多金属矿床多分布于中-酸性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带,晚华力西期-印支期及燕山期侵入岩岩体控制了造山型矿床的分布,区内铁矿体厚度0.90~5.91 m,TFe品位21.85%~44.34%,铅锌矿化体厚度0.10~5.45 m,Zn品位0.79%~13.60%,Pb品位0.63%~6.88%,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④小圆山铁多金属矿床成因为典型的与酸性岩浆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受控于特定的碳酸盐岩容矿岩石、断裂构造部位和岩浆热液活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为:地磁异常区和水系沉积物元素异常叠合区,奥陶系-志留系滩间山群、石炭系石拐子组,大断裂及其附近破碎带、岩浆岩侵入带等构造部位为矿区重要的找矿部位,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位于青海三江北段成矿带沱沱河地区的雀莫错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矿床赋矿围岩主要为二叠纪拉卜查日组碳酸盐岩,是铅锌矿的有利源层,相对富集Pb、Ag、Zn、As、Sb、Cd等成矿元素;2矿体明显受控于断裂构造,次级断裂构造与矿化关系密切,伴有硅化、重晶石化和碳酸盐化;3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中低盐度和低密度等特征,矿区地质特征及矿石同位素特征反映出成矿流体有岩浆热液活动的参与;4目前所发现的8个铅锌矿体中,Pb品位为1.65%~7.17%,Zn品位为1.13%~5.7%,Pb+Zn(334)金属量为18.88万t,矿床达中型规模,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区内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矿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并从地层、构造、蚀变、矿化、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总结了找矿标志。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区内铅锌矿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龙泉八宝山金银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同位素分析等室内试验,着重探讨了该矿床的矿化带构成,成矿温度以及找矿规律。结果表明:1该矿床大体可划分为5条主要矿化带,2种矿化类型(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和5个成矿阶段。2该矿床中石英斑岩含金量(2.7×10-9)明显高于其他矿物,矿床矿化程度与地层关联度较低,矿化类型明显受构造控制。3通过研究该矿床的成矿温度、同位素组成、矿物标型以及其他特征,发现黄铁矿w(Co)/w(Ni)值大于1,且As含量较高;闪锌矿为含铁闪锌矿,铁含量3.4%~6.3%;方铅矿的热电系数为-369.2~619.2μV/℃;矿床主要矿化带的形成温度为150~300℃;由此可知,该矿床为与燕山中晚期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次火山热液矿床。结合控矿因素认为找矿工作应在富钾的钙碱性系列中—酸性火山碎屑岩脉发育和断裂活动强烈的地区进行,重点找矿部位为石英斑岩出露地带,另外应注意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  相似文献   

17.
陆庆  赵炎 《现代矿业》2016,32(9):135-140
沙滩角矿田是安徽铜陵矿集区最东部的大型铜金矿田,也是铜陵矿集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矿田。该矿田内早期主要发现沙滩角中型矽卡岩型铜矿床,近年来陆续发现了姚家岭特大型铜金铅锌矿床、桂花冲中型铜金多金属矿床和龙池井小型铜铁矿床。龙池井铜铁矿床位于戴公山背斜北西翼近轴部,沙滩脚岩体南接触带中部及沙滩角铜矿田东缘。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矿床成因以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供区内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六苴铜矿为位于滇中楚雄盆地的典型砂岩型铜矿床,具有显著的浅色岩层与紫色岩层过渡带及金属矿物的分带性,长石石英砂岩粒间隙为金属矿物的有利赋存空间。结合矿区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矿床的主要赋矿层位为白垩系上统马头山组六苴下亚段(K1ml1)浅色层与紫色层交互带,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②矿床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次生氧化物有(硅)孔雀石、赤铜矿、铜蓝等,矿床内原生金属矿物在水平、垂向上的分带性较明显;③矿床矿化主要受NW向断裂控制,NE向、近EW向及SN向断裂控制着矿体的形态及产状,矿化主要产于白垩系上统马头山组下部六苴下亚段(K2ml1)的长石石英砂岩内,矿体严格受地层、岩性控制,矿化富集于强氧化地带向强还原地带转化的过渡带的碱性介质环境中;④矿床成因属典型沉积成岩-后生改造型“红层”砂岩型铜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矿区小河-石门坎、界牌-火箭山深部为矿区下一步的重点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9.
岗讲铜钼矿床为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典型的斑岩型矿床。为寻求岗讲矿区找矿突破,加快区内探矿工作步伐,基于区内地质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并采用EH-4大地电磁测深手段开展了深部找矿预测工作。研究表明:1矿体水平投影呈开口向西的U形展布特征,二长花岗斑岩为主要的赋矿岩石,后期花岗闪长斑岩、流纹斑岩、英云闪长玢岩等对矿体起到破坏、进一步改造富集的作用。2矿体品位具有单峰分布特征,Cu品位多集中于0.2%~0.4%,Mo品位多集中于0.01%~0.03%,北段矿体厚度明显大于南段矿体,南段矿体品位略高于北段矿体。3结合矿区已有的探矿工程资料,对EH-4测量反演成果进行了地质解译,圈定出了A类高阻电性体(视电阻率1 800~3 600Ω·m)、B类中阻电性体(400~1 800Ω·m)以及C类低阻电性体(视电阻率小于400Ω·m),其中,C_2低阻异常呈长轴状分布于近地表附近,标高4 800 m以浅,可能为氧化矿(化)体所致,C_1低阻异常规模较大,向深部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推测为深部原生矿(化)体所致;1∶10 000激电中梯测量验证表明,C_1、C_2异常为矿致异常的可能性较大,深部找矿前景较好。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直接找矿标志(矿化露头)和间接找矿标志(蚀变、构造、物探异常等),对于区内进一步进行深部找矿预测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