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废旧汽车(ELV)回收再制造作为提升汽车产业可持续性的有效实践,由于回收质量、再制造成本的不确定导致决策者的风险不确定性,以废旧汽车回收再制造环节为对象,考虑废旧汽车回收质量的不确定及决策者的风险规避特性,运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了再制造商与零售商的风险规避度对废旧汽车回收再制造供应链定价策略、参与者利润、ELV回收质量、以及供应链整体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零售商风险规避度的增大,再制造商的销售价格增加,而零售商的零售价格持续减低;随着再制造商风险规避度的增加,再制造商销售价格与零售商零售价格保持下降趋势;ELV回收质量与再制造商与零售商的风险规避度呈负相关的关系,且ELV回收质量越低,废旧汽车回收再制造供应链的期望效用越小。最后,建议废旧汽车回收时的定价决策要综合考虑再制造商与零售商的风险规避度以及废旧汽车回收质量。  相似文献   

2.
现实中企业再制造决策往往受到政府规制和供应链因素的影响,且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为推进再制造供应链的可持续运营,考虑政府规制和供应链协调作用,构建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再制造供应链微分博弈模型,分别探讨无政府规制无供应链协调、有政府规制无供应链协调、有政府规制有供应链协调3种情形下新产品和再制品的定价决策及再制造供应链绩效水平.研究发现,政府规制有利于激励制造商积极参与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制造活动,而供应链协调契约可以进一步提升消费市场作用并促进政府政策的实施;制造商利用成本分担契约激励零售商进行产品和企业品牌宣传,可有效提高企业商誉水平;在一定条件下,该成本分担契约可以有效实现制造商、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系统效益的改进.研究结论对再制造供应链节点间的协调合作以及政府规制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产品模块化设计水平与再制造系统参与人行为决策的关系,在分析模块化水平对新产品研发费用和再制造成本影响的基础上,构建制造商的再制造模式和第三方再制造商的再制造模式的两周期决策模型,得到两模型下的最优产品设计策略和生产决策,研究了模块化水平对制造商和再制造商的制造/再制造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块化水平对制造商或再制造商进入再制造的边界条件没有影响;制造商再制造模式下的最优产品模块化水平总是高于再制造商的再制造模式;当废旧品资源不受限时,模块化水平越高,再制造率越高,再制造的环保效应越显著;当废旧品资源受限时,模块化水平对再制造生产决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竞争的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的演化博弈决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闭环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在竞争的制造商共用一个强势零售商的市场结构下,应用演化博弈对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的决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制造商之间的竞争程度、废旧产品回收的难易程度和再制造成本的节约共同影响回收渠道的演化结果;政府通过实施补贴政策可以促使制造商都选择直接回收渠道的演化稳定策略,更有利于消费者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回收和再制造渠道选择对制造/再制造决策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再制造渠道结构下再制造产品对顾客的新产品感知价值的促进或抑制作用,重构了3种不同回收和再制造渠道结构下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需求函数,建立了相应的制造/再制造优化模型,得到了其最优生产和定价决策,并给出了3种回收和再制造渠道结构下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利润占优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M模式下,再制造产品对顾客的新产品感知价值的抑制作用会降低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销售价格及新产品的生产数量,且OEM的利润会随抑制作用的增加而持续下降;在S模式和C模式下,再制造产品对顾客的新产品感知价值的促进作用会使OEM和独立的第三方再制造商(IO)分别提高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销售价格,由于OEM在S模式下能够控制废旧产品的回收数量,其生产的新产品数量会增加,且OEM、IO和再制造系统的利润会随着促进作用的增加而持续增加;在C模式下,OEM为了缓解再制造产品对新产品市场的竞食,会减少新产品的生产,其利润随着促进作用的增加先增后减;当抑制和促进作用较小时,OEM应该选择进行再制造。当抑制和促进作用较大时,若自身回收渠道较为完善,OEM应该选择自己回收,并交由IO来完成再制造。  相似文献   

6.
再制造逆向供应链中,废旧产品的再制造需要依次经过回收、检测、拆解和再制造四个环节。基于回收商和再制造商构成的逆向供应链,考虑回收商负责对废旧产品进行检测的情况,研究检测误差率(a和b)对供应链成员库存、利润和市场满足率的影响。采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5.10建立有检测误差的再制造逆向供应链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数值算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检测误差率b的减小使再制造商和回收商各自的利润增加,检测误差率a的减小使再制造商的利润增加、回收商的利润减小。通过调整管理策略,确保检测误差率a的减小也使得再制造商利润和回收商利润都增加。研究结果给出了检测误差率缩小的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7.
针对第三方回收的产品供应链实现生产者责任延伸问题,分析了主体间的委托代理合作关系,建立了制造商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委托代理激励契约模型。在契约参与者的不同信息属性(对称和非对称)状态下,通过该模型,确定了制造商最优激励支付和销售商、回收商最优努力投入,并提出了委托人(制造商)和代理人(销售商和回收商)之间的最优契约模式。最后论证了代理人隐藏行动情况下的成本节约以及由此造成的委托人收益损失程度,并从制度、市场和技术角度对产品供应链有效实现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闭环供应链销售努力与定价决策的影响,在零售商和制造商分别负责销售努力的情形下,构建了考虑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研究表明,无论哪一方负责销售努力,制造商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均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增加零售商、第三方及系统整体的利润。当制造商承担较少企业社会责任时,制造商的纯利润大于零售商,反之,零售商的利润更大,且第三方利润总是最小。当制造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时,由零售商负责销售努力时的社会福利、闭环供应链成员及整体的利润更大。当零售商负责销售努力时,由零售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时的废旧产品回收率、第三方及系统整体的利润更大。  相似文献   

9.
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导致生活中废旧产品的数量与日俱增,对废旧产品进行合理拆解并回收再利用已成为发展可持续制造的重要途经。论文针对废旧产品拆解规划问题,将零件回收评价融入拆解序列和拆解深度的决策过程。综合考虑影响废旧产品内部零件回收效益的多项评价指标/准则以及这些评价指标/准则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零件回收综合评价模型,并基于零件回收综合评价模型提出拆解序列与拆解深度集成决策方法,利用零件回收效益评价值快速确定可行且高质量的拆解序列和拆解深度,以最大化废旧产品的回收效益。最后以动力电池和随机生成的不同规模废旧产品为拆解对象,验证论文构建的模型和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零件回收综合评价模型和拆解序列与拆解深度集成决策方法在计算效率上的优势会随着废旧产品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基金政策对闭环供应链运行决策及运行效率的影响,在考虑政府环境税、回收处理补贴和产品设计奖惩对新产品和再制造品成本影响的基础上,运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研究了政府基金政策对闭环供应链最优产品设计决策、生产决策及利润的影响,并借助数值分析,探讨了环境税、回收处理补贴和产品设计奖惩的最佳规制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制造商高低产品可拆解性设计策略的选择与产品设计成本参数和奖惩力度有关,与环境税和回收处理补贴无直接关系;环境税和回收处理补贴总是不利于制造商而有益于再制造商,其对制造商造成的经济损失可通过实施产品设计奖惩政策来减少;政府应依据产品设计成本参数、消费者的再制造品支付意愿和基金政策各项规制的相互关系,制定合适的环境税、回收处理补贴和产品设计奖惩力度,以实现新产品市场和再制造品市场的同步发展,最大化社会总福利。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绿色产品在回收过程中的不信任问题,引入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来源的信任削弱因子、制造商对产品的溯源水平、回收数量折扣因子等参数,运用Stackelberg博弈对比分析了制造商是否采用区块链、零售商或第三方回收对绿色供应链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来源的信任削弱因子或提高消费者对产品溯源水平的敏感系数有利于提高产品绿色度、产品回收率和各成员利润;回收废旧产品的单位验证费可以提高产品零售价,但会降低制造商的产品溯源水平、产品回收率以及各成员利润;不论制造商是否采用区块链,零售商回收均能实现各成员利润最大化;当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来源的信任削弱因子、消费者对产品溯源水平的敏感系数满足某一定阈值时,采用区块链能使供应链成员获得更多利润。  相似文献   

12.
在政府环境规制的干预下,针对由再制造商和回收处理商构成的再制造供应链系统,建立了政府与供应链系统博弈的双层规划模型。结合现实国情,设计了基于产品绿色设计参与程度的再制造商对回收处理商的激励契约,给出了再制造商参与产品绿色设计的前提条件,分析了政府财政干涉力度对系统成员决策行为和期望收益的影响,讨论了各相关因素对政府财政政策制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环境规制的实施能有效激励再制造商投入到产品绿色设计活动中,提高回收处理商回收努力水平,增进社会福利。研究结果对再制造行业发展初期政府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以及供应链成员的运营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废旧产品回收决策及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下,针对大规模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提出科学理论与支持方法。 从回收策略设计、材料设计等方面讨论面向回收的设计准则之研究进展,从拆卸技术、回收技术、物流技术等角度讨论产品回收技术之研究进展,认为产品回收研究需要围绕基于经验数据决策方法实现废旧产品回收策略的量化决策,包括基于拆卸工艺决策对拆卸产物回收再利用工艺决策、综合优选决策,力求废旧产品的回收实现系统化和科学化。认为应该从产品的集成模型出发,将所有的决策问题建立在统一的信息模型基础之上,建立产品零部件回收策略决策方法体系、产品拆卸产物的回收再利用工艺决策体系,以及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工艺优选决策体系。 在破解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是一个线性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实施产品回收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基于最理想的废旧产品回收系统应该与其他相关的制造系统相互联系,最终达到平衡的思想,建立闭环循环的废旧产品回收系统。以生态工业和多生命周期思想为基础,以绿色、价值、高效为原则,建立系统的废旧产品回收理论体系,认为要实现这一体系需要研究废旧产品回收价值识别技术与方法、废旧产品回收与再利用工艺与方法、废旧产品回收管理技术、废旧产品回收与产品设计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再制造/制造集成系统中的制造商-零售商协调决策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由1个制造商、2个零售商组成的双层再制造/制造集成物流网络模型。零售商负责产品的销售与废旧产品的回收。在正向物流中,零售商之间存在数量竞争;在逆向物流中,回收产品的总数量由零售商提供的单位回收价格决定,而各零售商所得回收产品的份额则由零售商提供的单位回收价格与消费者偏好共同决定。利用博弈论,得到了完全信息下的纳什均衡,发现零售商订货量随着制造商的批发价格的增长而递减。在回收中,零售商的单位回收价格不超过制造商提供的单位价格一半。研究了制造商如何协调正向与逆向物流,以便最大化自身的利润,该项研究成果对制造商的决策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开始关注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制造。针对"新品制造商+独立再制商"双寡头垄断市场竞争结构下新产品和再制品的差别定价问题,基于"独立再制商的进入会使消费者对新品价值的估值有所提高"这一假设,提出一个两周期博弈模型以及各寡头企业的产品最优定价规则。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独立再制商的再制造成本优势、消费者对再制品的价值评估、再制品进入所带来的新品价值评估的增长均能影响两寡头各自的产品定价及其利润。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闭环供应链中制造商和外包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制造商主导的Stacklberg模型。通过对制造商利润设置、设计力度、产品回收价格、供应商批发价格及外包时间的决策分析,发现对称信息下的制造商占据优势地位,会优先选择内部变动成本较低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不对称信息下,供应商通过对自身成本结构信息的控制,能够使制造商策略有利于自身,并获取更多收益;在两种信息条件下,供应商利润都会受到废旧产品初始回收数量和再制造产品原始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现今的汽车生产,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不断缩短,成本也不断降低,有资料显示,十年前需要四年开发周期的汽车产品,今天只需要两年就可以完成。除了汽车制造商采用了先进的新产品开发方法,虚拟制造,同步工程等先进开发技术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为汽车制造提供制造装备的设备供应商的努力,尤其是这些设备供应商提供了各种数控机床,这些数控机床允许汽车制造商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产品与再制造产品存在销售价格差异以及废旧产品有两条回收渠道的情形,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回收与销售定价策略.研究表明,Stackelberg博弈定价会造成系统效率的损失,而联合决策定价可以回收到更多废旧产品,产品售价最低,系统利润达到最大.为此,以联合决策下的均衡结果为基准,通过设计收入一费用共享契约和两部收费制相结合的协调定价机制,确定合理的分享系数范围和资格代理费,能够实现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完美协调.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渠道冲突、成本参数等对供应链定价的影响和有关结论的成立.  相似文献   

19.
再制造条件下闭环供应链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闭环供应链系统,制造商直接回收旧品并进行产品的新制造和再制造,零售商销售产品.采用博弈论方法,研究不同博弈方式下三种竞争模式下的供应链效益.结果表明:当一个零售商具有中等决策权时,制造商和具有决策优先权的零售商的最优利润最大,制造商的回收努力系数最大,整个供应链的最优利润、消费者剩余以及社会福利也最大,从而有利于供应链的整体效益,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现今的汽车生产,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不断缩短,成本也不断降低,有资料显示,十年前需要四年开发周期的汽车产品,今天只需要两年就可以完成。除了汽车制造商采用了先进的新产品开发方法,虚拟制造,同步工程等先进开发技术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为汽车制造提供制造装备的设备供应商的努力,尤其是这些设备供应商提供了各种数控机床,这些数控机床允许汽车制造商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