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降低离心式风机的噪声,首先分析了AY7-41N056A型离心式风机的噪声特性,确定了风机的频率范围为250~8000Hz时的声能占总声能的72%,且噪声的频率峰值为1000Hz;接着采用有限元模态分析确定柱状壳体结构消声器不会产生共振现象;最后采用噪声测量系统对五种阻性消声器分别进行了倍频程分析和总声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用第五种消声器时,对AY7-41N056A型离心式风机降噪效果最好,在距离消声器1米处,噪声总声级降低了约8.27dB(A).此时风机的主要噪声频率为250~8000Hz,此频率范围的声能约占总声能的66.2%.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阻性和抗性消声器对离心式风机噪声的影响进行了声电类比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就某型号离心风机旋转噪声和涡流噪声占的比重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合理地选择消声器的类型,有效地降低离心风机噪声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3.
一、对消声器性能的要求1.声学性能的要求消声器降噪量的确定,需要和所使用气动元件机组的本体噪声综合考虑,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降噪量。一般说来,消声器的降噪量应使瞬时排气噪声降低到与设备本体的噪声级水平相当就可以了,若能略低些则更好。过多地追求消声器的降噪量,将增加消声器设计和制造的复杂性,且对整机噪声的降低收效甚微,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理的。对于一般气动元件,一英寸喷气口处的噪声级在115dB(A)左右。以冷镦机作为机组本体来考虑时,冷镦机的平均噪声级在92~95dB(A)间。因此消声器应有20dB(A)以上的降噪量。对于声压级的降噪量应主要在高频部分。此类排气噪声的主要成分是高频。它对人耳的损伤也最严重。和本机噪声比较,消声器在1、2、4、8kHz 的降噪量应满足10、15、20、25dB 的要求。2、通流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离心式通风机旋转噪声和涡流噪声类比成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就阻性及抗性消声器对风机气动力噪声的影响进行了声电类比理论和试验研究,提出了采用消声器降低风机噪声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型轮式挖掘机发动机排气噪声的频率组成分布在低中高全频段的特点,根据共振腔消声器和扩张室消声器这两种基本消声单元结构特性,提出了一种恰当结合两种基本消声单元结构进行复杂结构抗性消声器设计的方法,使得消声器在全频段具有良好的消声效果,运用GT-power仿真软件对挖掘机发动机和消声器进行了耦合仿真,预测了复杂结构抗性消声器的性能,利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消声器内部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实车测试进行了验证。实验及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复杂结构抗性消声器声学性能和空气动力性能良好,发动机排气噪声在全频段均有所下降,消声器插入损失平均达到18 d B(A),压力损失在许可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带有气动装置的机器正常工作时,气动阀产生的间歇性排气噪声的A声级高达110 dB。应用Lighthill的小振幅波在无限介质中的波动方程,分析了气动阀的排气噪声产生机理。某型电气比例压力阀间歇性排气噪声具有中高频特性,因而对人耳及其身心健康危害大。基于自由射流具有自模性特性和拟有序运动结构特点,提出了在射流过渡段与射流发展主段的“中心”区域,嵌入不锈钢纤维吸声材料,通过破坏等效四极子源产生噪声并在该声源产生声音前消声的降噪原理,进而利用多孔扩散材料和不锈钢纤维材料,设计了一种混合式结构消声器,对该消声器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并发现:在压力为0.33 MPa时,该消声器排气噪声A声级为81 dB(A),降噪量为28.8 dB(A),达到符合国家标准规定85 dB(A)及其以下的要求,表明了混合式消声器具有较好地降低气动阀间歇性排气噪声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漩涡风机是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噪声源之一。首先进行漩涡风机噪声测试,分析风机噪声特性,并以此为根据,确定用于降噪的消声器类型。继而建立了微穿孔管消声器传递损失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其正确性。然后基于漩涡风机的噪声特性,采用遗传算法对微穿孔管消声器进行结构优化,获得良好的降噪效果,优化后的微穿孔管消声器目标频率范围内消声量基本达到30dB以上,可以满足漩涡风机中高频的降噪目标。  相似文献   

8.
对一款滚动转子压缩机的噪声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消声器进行了优化改进:在原消声器基础上增设矩形导流槽、共鸣孔、削峰缓压孔,实验表明新的消声方案有3dB(A)的噪声降幅.  相似文献   

9.
将前向离心风机原有的直蜗舌结构改进为倾斜蜗舌结构之后,风机噪声已有比较明显的下降。在此基础上,本文在倾斜蜗舌前向离心风机出口分别配置简易共振消声器和简易阻性消声器,并进行了气动性能和噪声特性的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对于具有倾斜蜗舌结构的前向离心风机,在出口配置阻性消声器可以继续取得良好的降噪效果,但是配置共振消声器降噪效果却不理想。对于同一风机,两种降噪措施单独使用时均可取得良好的降噪效果,但同时使用时,各自的降噪效果却不一定具有预期的迭加性,文中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小型高速离心风机的特点是体积紧凑、压力高、转速高,广泛应用于各类要求较高的特殊领域。在实际应用中,除了必须满足气动性能要求外,首要问题就是风机噪声控制,而小型高速离心风机与常规风机噪声特点又有所差别,以高频噪声为主。本文针对小型高速离心风机噪声特点,根据马大猷教授提出的微穿孔消声理论设计了风机进口微穿孔消声器,对该微穿孔板消声器的降噪效果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微穿孔消声器可以有效降低风机噪声。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催化器结构对消声器性能的影响,在催化器内加入细插入管建立新催化器模型来模拟催化器的内噪声传递及损失,分析并对比了安装与未安装催化器的消声器的噪声传递损失,运用GT-Power软件建立摩托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与带催化器的消声器的耦合仿真模型,得到消声器在发动机各转速下的插入损失和压力损失。分析结果显示,消声器在中低频段消声效果较好,在中高频段消声效果较差。根据仿真和试验结果对消声器结构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消声器在发动机各转速下消声效果得到改善,插入损失增加3~5dB,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排气噪声器插入损失的计算模型,利用传递矩阵建立了排气抗性消声器消声性能分析模型,并利用优化算法,对所设计的消声器参数进行了预测、优化和消声性能分析.经过试验测试,表明优化设计后消声器消声性能得到了提高,优化设计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消声器设计中一般为抗性消声器或是阻性消声器,但是排气噪声的频带较宽,对低、高频噪声同时吸收的效果欠佳,达不到理想的预期效果。为了增加较宽的吸收频率,针对某SUV的具体参数主要进行了以下的工作:为了减小噪声,此消声器设计为三管插入式阻抗复合消声器,兼有阻性和抗性的作用,消声频带宽,效果好。由汽车的参数,通过公式计算出消声器的内外部结构的具体参数,使用绘图软件UG绘制出消声器的各个部件并组装。最后算出消声量,得到了较好的消声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流体机械》2017,(7):80-82
提出一种在毛细管上添加串联式抗性消声器的降噪方案,给出了该消声器的设计方法和结构参数。通过理论计算和声学仿真对消声器进行了消声性能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消声器能有针对性的消除冰箱毛细管中产生的特定频率噪声,有利于降低冰箱整体噪声。  相似文献   

15.
分析收尘器排风口的噪声特性,并根据现场风机主要噪声频率段设计出口消声器,并与风机出口常见两种类型消声器进行对比,最后通过LMS Virtual lab仿真及实验验证得出:采用L型组合式消声器可以有效地降低风机出口噪声,风机出口测点的降噪量达到23.9 dB(A)。  相似文献   

16.
双腔内插管扩张式抗性消声器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不易阻塞的特点,主要适用于烟道烟气排放场合。应用ANSYS软件的Fluid29和Fluid129声学单元对这一消声器进行模拟计算,得到80 dB噪声源下不同频率响应点的传递损失曲线,并通过CFX软件计算消声器的压力损失。结果表明,在频率为640 Hz时,双腔内插管扩张式抗性消声器的降噪效果最好,传递损失达15.4 dB,满足锅炉烟气排放时的消声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试验离心风机的噪声频谱特性,按其噪声特点和工作环境情况,采用在叶轮进口加金属网罩和风机进口加阻性消声方法对其实施降噪试验,测得试验通风机的总噪声降低4dB(A).  相似文献   

18.
抗性消声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壳体振动产生的结构声辐射,为了探究其声辐射特性,从而提高使用性能,采用FEM-BEM法对抗性消声器进行了声辐射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首先对抗性单腔消声器分析了不同形状结构、流速及安装约束对其声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形截面扩张腔、内插管式消声器产生的辐射噪声最小;流速增大会使辐射噪声变大;进出口同时约束可降低低频阶段的辐射噪声。其次对抗性多腔消声器进行结构声辐射计算及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振动速度显著部位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优化,并增加出口约束,消声器整体辐射声功率级降低18.2dB,降噪效果明显并且传递损失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制了东方红LR6105柴油机5种不同结构的新型排气消声器,其中消声效果最好的新型2号消声器与原配消声器相比,发动机台架降噪12.8dB(A),汽车整车降噪12.8dB(A)。  相似文献   

20.
TCM叉车消声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TCM叉车消声器的消声量测试,得知其对中高频段噪声声效果不好。对该消声器进行结构参数分析,并在改进设计中增大了消声器容积比和改进排气尾管结构形式,改进后的消声器经装车试验,表明改进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