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超大型采空区传统处理方法具有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大、效率低等不足,将固废资源利用与采空区处理有机结合,利用固体废弃物对大型采空区进行充填处理,并研究了充填工艺及安全控制方法。以福建龙岩某矿山为例,首先采用Mathews稳定性图解方法对该矿3个超大型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采空区具备了进行大规模机械化充填作业的条件;然后对废弃物充填材料的性质及合理配比进行了试验,得到了建筑垃圾与尾矿砂的最佳配比(体积比)为5∶2;最后应用FLAC3D模拟方法分析了充填后的采空区对下部铁矿开采的影响,开采后顶板位移为5~8 mm、两帮位移为 2~4 mm,变形较小,采空区较稳定,通过对采空区处理费用及消纳建筑垃圾收入的综合分析,所提采空区处理方法的平均成本约9.13 元/m2,远低于其他采空区充填法。研究表明:采用大型机械化作业充填固体废物处理超大型采空区,有助于解决超大型采空区稳定问题,降低采矿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满足非煤矿山超大型采空区处理和固体废物资源利用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地表土地资源的浪费,节约空间,降低污染以及减少煤矿充填开采成本.把地面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处置与地下采空区填充治理理念相结合,针对城市综合利用垃圾物理处理和热处理的方法,将垃圾脱水、压制成块体,作为煤矿采空区充填材料.针对煤矿采空区,采用"充填开采一体化"的方法处理采空区,在充填机构配合下实现每一充填循环的封闭,...  相似文献   

3.
煤矿充填开采作为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少环境破坏的最有效方式。通过对我国现有煤矿充填开采技术进行总结和分类,分析了其开采工艺、充填材料、充填成本及工业应用等方面的特点。结合目前我国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煤矿充填开采的发展方向:应大力发展深井充填技术,提高煤矿深部开采资源回收率;高效利用采空区空间,布局煤炭地下产业;重点研发以淤泥、流沙、黄土、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等作为主要充填材料的煤矿新型充填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城市垃圾组分及矿山地下采空区处理的基础上,以某矿业城市垃圾充填附近矿山采空区为例,采用离散单元法对利用垃圾充填和自然崩落两种采空区处理产生的力学效应进行了分析,可对垃圾充填采空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对佛子冲矿104#矿体采空区群进行稳定性分级及综合处理研究,在前期空区探测的基础上,基于三维数值计算软件ANSYS与FLAC3D耦合,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选取空区顶板暴露面积及数值计算得到的采空区顶板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最大位移4个因素,运用模糊聚类理论对空区进行聚类,实现采空区稳定性4分类。针对4采空区分别提出加强监测管理、加强支护、部分充填和全部充填等处治措施,以保障佛子冲矿生产安全,节约空区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6.
某矿山采空区围岩和地表建筑地基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矿山的采空区围岩的条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三维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采空区围岩和地表建筑地基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采空区影响范围的位移场和应变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采空区存在破坏的可能。因此,对矿区内老采空区必须进行处理。同时结合采空区现状,建议中部采用粗骨料胶结充填,两翼采用尾砂胶结充填。  相似文献   

7.
为避免采空区垮落对地表的生产建筑造成危害。根据某铁矿Ⅰ号铜矿带浅部矿体的特点及矿山的生产现状,用分级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的方式进行采空区治理。并利用Fl AC3D软件对采空区充填前后上部围岩的应力、位移变化和塑性区等进行稳定性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进行分级尾砂胶结充填治理采空区能够有效减少采空区围岩位移量,改善应力重新分布情况,从而维护矿山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存在的建筑垃圾处理和煤矿采空区充填等难题,本文从理论上详细分析了以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膏体充填采空区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膏体充填系统,总结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膏体充填采空区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对相似条件下建筑垃圾处理和采空区充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芮斌  王登玉  杨帆  何扬扬 《现代矿业》2015,(3):146-147,150
为避免灵宝铁矿露天边坡滑坡及采空区失稳垮塌,拟对-50 m水平采空区进行充填处理。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未充填、石灰土和尾砂充填下的露天边坡及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在充填情况下,露天边坡及采空区稳定性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对比两种充填方案的施工工艺、经济成本等,建议该矿采空区采用尾砂充填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由石材厂改造建成的渣土消纳场的安全运行,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LAC~(3D)对原石材厂开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综合分析地下采空区对地表房屋及消纳作业场所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空区顶板位移沉降量较小,大部分顶板围岩拉应力为0.1~0.13MPa,大面积受拉破坏可能性小,但可能出现局部冒落现象;采空区上方岩体移动范围影响至地表,最大位移发生在6号采空区的顶板位置,处于目前消纳场作业区域,采空区上方地表位移3~4 mm。渣土浆充填入采空区后将改善采空区的稳定性,对地表房屋及渣土车作业场所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保近地表采空区下部矿体开采安全,避免近地表采空区崩塌导致地表塌陷,将广西某铅锌矿现存的6个近地表采空区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可能出现的矿柱、顶板垮塌,展开基于数值模拟的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方案优化研究。根据该矿矿体及围岩的岩体力学参数,利用3DMine及Midas GTS NX建立数值模型,通过FLAC3D进行模型重构与计算分析,依据数值模拟分析结论及矿区实际情况,提出2种局部充填加固的治理方案,并利用FLAC3D对各方案的治理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方案一及方案二均能达到转移或减小采空区矿柱及顶板相应的最大主应力、剪应力及拉应力的效果,同时减小塑性破坏区的面积;方案二的较大尺寸支护结构较方案一能更好地转移或减小顶板的最大主应力、剪应力,故确定方案二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2.
急倾斜薄矿脉群开采多采用浅孔留矿法,该方法开采存在产量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不足。基于协同开采理念,对已有的薄矿脉开采方法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集群连续化回采方法,即深孔分段空场上向嗣后充填连续采矿法。该方法将阶段划分为分段,分段内划分矿房,矿房内不留间柱和底柱,一步骤回采,随后进行充填,回采与充填间隔进行,同一个阶段内的矿房连续回采,再无后续作业。针对青海省某金矿6条矿脉(M5、M6、M7、M8、M9、M10),提出了间隔台阶式连续回采顺序,并对该回采顺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最大位移约为16.8 mm,最大主应力为0.076 7 MPa,实际塑性区范围为2~5 m,可达到安全规范要求。矿山实践表明:该采矿法贫化率为9.51%,损失率约为7.98%,采场生产能力为96 t/d,中段生产能力为576 t/d,与该类型矿床开采常用的浅孔留矿法相比(贫化率13.57%,损失率15.61%,单个矿房生产能力62 t/d),能有效提高矿山机械化连续开采水平,提升矿山生产能力和回采效率,有效确保多矿脉同时回采时的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13.
充填采矿技术因其自身的特点,在矿山领域得到了大力推广,确定合理的充填料浆配比方案和充填系统管道输送技术参数,是确保整个充填系统能够安全、高效和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以唐山某铁矿为例,选择灰砂比1∶8的充填料浆为试验对象,以140 mm、160 mm、180 mm、200 mm、220 mm、240 mm、260 mm为试验管道直径,分别配比浓度为68%、70%、72%、74%的充填料浆,对充填料浆管道阻力损失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管道阻力损失与管径呈反比例函数关系,料浆浓度越高,管道阻力损失越大;管径增大到240 mm和260 mm时,管道底部料浆流速过快,会加速底部管道磨损;为实现矿山生产中的采充平衡,建议该矿山输送管径为200 mm或220 mm,料浆输送浓度为70%。  相似文献   

14.
弓长岭露天矿含空区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弓长岭露天铁矿含空区边坡稳定性问题,考虑不同大小、位置空区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利用FLAC和Geo-slope软件,分别模拟3种情况(包括36种情形)下边坡的稳定性:①不含空区;②空区分别位于边坡上部、中部、下部和坡角底部,这些空区距坡面的距离固定,改变空区的宽度;③空区大小确定,改变空区距坡面的距离。通过对比不同宽度、位置空区的边坡塑性区、位移云图和安全系数来分析空区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上部空区的存在有利于边坡整体稳定,但是影响边坡的局部稳定;中部空区的存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比较复杂,既有对边坡稳定有利的情况,也有对边坡稳定不利的情况;下部空区的存在严重影响边坡的稳定性。该规律对露天开采转地下开采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采转露采多金属矿山的地质条件复杂性和单一物探或者钻探方法的自身局限性,往往难以有效探测露天采场下的复杂采空区和盲空区,甚至漏探,对露天采矿作业构成较大的安全威胁。因此,针对地采转露采多金属矿山,通过物探和钻探手段进行多层次、多手段的采空区综合探测分析,即通过综合物探锁定空区范围,工程钻探核实空区位置,三维扫描探明空区参数,确保不漏探采空区,并能够探明复杂采空区和盲空区。实践证明,该综合探测分析方法可对多金属矿复杂采空区和盲空区进行较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为后续崩落爆破处理奠定基础,从而达到安全开采隐患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非煤矿山重大安全隐患整体解决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我国非煤矿山重大隐患-采空区及尾矿库,提出了塌陷区尾砂干式堆放、露天坑尾砂堆放、尾砂充填采空区技术等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措施,把重大安全隐患治理与矿山固体废弃物处置结合起来,实现以废治患、矿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昭通市铅锌矿开采过程中,受井下采空区影响,矿区山体坡面出现多处塌陷及裂缝,严重威胁矿山安全生产及下游城镇安全。为解决矿山所面临的山体崩塌等安全问题,通过地球物理探测得到了井下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用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采空区及山体稳定性状况,制定了以充填法为主、封闭为辅的空区治理方法,消除了井下采空区对地表山体稳定性的影响,消除了地质灾害进一步发展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保障了矿山生产安全、维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8.
急倾斜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采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急倾斜(38~ 49°)厚煤层的开采普遍存在效率低、效益差的问题,系统地对大倾角综放煤层开采设备研制、巷道及工作面布置、矿压显现规律、回采工艺以及安全保障技术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面经济效益显著.工作面单产达9.71万t/月,回采工效45 t/(d·工),采出率82.27%,吨煤成本较水平段放顶煤降低46元/t.  相似文献   

19.
张瑞  邓红卫 《金属矿山》2018,47(10):18-23
某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石灰岩矿山由于早期开采不规范,在矿井内形成了多个采空区,严重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为消除采空区潜在的事故隐患,根据对相应空区的三维激光扫描探测结果,获取了12个空区的空间结构参数,建立了矿山复杂采空区的三维数值模型;利用顶板厚跨比法、简支梁模型分析法、Mathews 图解方法及矿柱安全系数法等方法评价了复杂采空区的稳定性,并划分了各采空区的稳定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3号空区和6号空区稳定性的评价结果为较不稳定,其他采空区的稳定性相对较好;3号空区不稳定是因为采空区顶板暴露面积较大或跨度较大,6号空区不稳定是因为采空区顶板厚度较薄。  相似文献   

20.
金属矿地下采空区探测、处理与安全评判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我国大多数金属矿山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地下采空区,且隐患较多,严重危及矿山安全生产.采空区探测方法目前主要有: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震映像法、探地雷达法以厦激光3D法等,采空区处理可以采用尾砂肢结充填法和地表强制崩落法,利用微震监测系统可对采空区的异常行为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岩石力学理论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合我国一些金属矿工程实例研究,提出了地下采空区顶板稳定性的综合安全评判方法.为了确保有复杂地下采空区的金属矿山的安全开采,建议建立对采空区从探测,监控,处理到数字化安全评判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