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某种高强度钢旋压筒体在不同淬火温度和不同回火温度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确定了该种高强度钢产品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G50超高强度钢机器人MIG焊接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G50焊接后的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机器人自动MIG焊对G50进行焊接试验,并对焊缝区域的硬度、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内部质量和焊缝区域的金相组织影响较大,当焊接热输入量较高时,HAZ区域晶粒粗大,拉伸断裂位置出现在该区域;当焊接热输入量较低时,则容易产生未熔合等缺陷,影响焊缝强度。焊后通过淬火、回火处理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使之转变为回火马氏体,提高焊缝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渗硼后的热处理工艺对50CrNiMo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5CrNiMo钢渗硼后的热处理工艺规范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硼后常温淬火组织以针状马氏体为主,高温淬火组织以板条马氏体为主;渗硼后进行高温淬火回火能够显著提高冲击韧度;随淬火温度提高,耐磨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4.
着重研究了预镦粗、固溶和时效热处理对AM50镁合金挤压管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系统分析了在给定挤压比下几种处理对镁合金管材固态挤压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不同的处理方式,可大大改善管材的力学性能,对于挤压比λ=6的AM50镁合金挤压管材,经过热处理的性能Rm=273.6N/mm^2,Rp0.2=169.0N/mm^2,A=14.2%。  相似文献   

5.
全面地试验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60CrMoV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此钢种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6.
利用钨极氩弧焊(GTAW)和手工电弧焊(SMAW),采用767、774、790℃3种焊后热处理温度对G115/T92异种钢进行焊接试验,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仪、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等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头焊缝、热影响区均为典型的回火马氏体组织,T92钢侧熔合线附近δ-铁素体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 3%、0. 1%、0. 1%。随着焊后热处理温度升高,显微硬度、室温强度降低,焊缝冲击吸收能量增大,室温强度和冲击吸收能量均符合母材标准要求。室温拉伸断裂均发生在T92钢侧母材,650℃高温断口位于T92钢侧不完全相变区。推荐焊后热处理温度为(770±5)℃,偏上限控制。  相似文献   

7.
超高强TRIP钢的热处理工艺对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抗拉强度超过1000MPa的冷轧TRIP钢的热处理工艺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超高强TRIP钢在两相区的加热温度升高到820~840℃时,钢的抗拉强度下降而伸长率增加;贝氏体等温温度偏低(380℃)或者偏高(440℃)时,钢的伸长率较低。两相区加热温度对铁素体量的影响不大,降低贝氏体等温温度和延长等温时间都能增加贝氏体量。当贝氏体量高于38%时再增加贝氏体量来提高TRIP钢的强度效果不明显,可通过提高残留奥氏体量及其碳含量来提高力学性能。试验钢优化的热处理工艺:820℃×90s+420℃×240s;优化的组织含量配比:53%铁素体+36%贝氏体+11%奥氏体;优化的力学性能组合:抗拉强度1140MPa和伸长率22%。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真空冶炼低碳Ni10Co14Cr2Mol钢的碳含量,时效温度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初步探索了钢中加入稀土,镁元素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钢中含碳量为0.16%时,经510℃时效,可获得高强度和高韧性:σb=1585MPa,σ0.2=1470MPa,V型缺口冲击韧度为56J/cm^2,平面断裂韧性KIC=105MPam^1/2,钢中添加过量稀土,韧性显著降低,镁对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对比了高强钢S500MC焊接接头在退火前、后的抗拉强度、硬度、冲击功的变化,结果表明后者的横向抗拉强度、硬度略有下降,而抗冲击能力有所提高,为今后高强钢在焊接后是否需要进行退火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谢晓光  陈俊 《轧钢》2023,40(1):23-28
针对超高强海工钢的研发,采用低碳和较高Ni含量设计了实验钢化学成分,通过力学性能分析及显微组织观察,对比研究了热轧钢板、以及不同热处理温度实验钢板的组织性能,明确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超高强海工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轧钢板组织基本为全马氏体组织,经热处理后开始析出碳化物,在热处理温度为650℃时界面处存在一定量的新鲜马氏体或残余奥氏体;经400、500、600℃热处理后,虽然可将实验钢板屈服强度提高至1 000 MPa以上,且断后伸长率大于14%,但由于存在时效脆性,使得钢板在-80℃时发生脆性断裂。经650℃热处理后,尽管实验钢板的屈服强度下降,但仍保持超高屈服强度,为786 MPa;另外,实验钢板的低温冲击韧性得到了显著改善,-80℃冲击吸收功大于125 J,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金相、力学性能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对G17Cr Mo5-5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17Cr Mo5-5钢达到技术指标要求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50℃×4 h正火+720℃×4 h回火。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机控温的箱式电阻炉,对TCS不锈钢进行了热处理实验,并对其力学性能和组织进行了观察和测试。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低于900℃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其性能影响不大。热处理温度高于900℃时,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和硬度先是急剧增大,然后有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870MPa和266HB,转折温度点在1200℃左右;而冲击功和伸长率则随着加热温度的延长而降低。当温度高于900℃时,TCS不锈钢发生铁素体—奥氏体转变,奥氏体在淬火过程中析出马氏体;随着温度的升高,高于1200℃时,淬火组织中含有大量的高温铁素体。  相似文献   

14.
以均匀化退火后的G115钢铸件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正火+回火工艺处理对其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其中正火工艺分别为1070 ℃×1 h,AC和1100 ℃×1 h,AC,回火工艺分为一次回火(780 ℃×3 h,AC)和两次回火(780 ℃×3 h,AC+750 ℃×3 h,AC)。结果表明:随着正火温度的上升,G115钢铸件的室温强度和650 ℃高温强度均有所上升,而韧性有所下降,塑性无明显变化;随着回火次数的增加,G115钢的室温强度和650 ℃高温强度均有所降低,韧性和塑性无明显影响。正火+回火处理后G115钢铸件中的析出相主要有Laves相、M23C6以及MX(NbC、VN)相,冲击断口形貌呈解理或准解理断裂特征。随着正火温度升高,马氏体板条块(Block)宽度有所增加,排列相对整齐。原奥氏体晶粒尺寸是G115钢室温强度贡献值中晶界强化量的有效晶粒尺寸。推荐的热处理制度为1100 ℃×1 h(AC)正火+780 ℃×3 h(AC) 回火。  相似文献   

15.
ER7车轮钢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可获得珠光体片层间距以及铁素体含量不同的显微组织,并对不同工艺处理试样的拉伸性能及-20℃冲击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冷却速度的增大,车轮钢铁素体含量增加,珠光体片间距和珠光体球团尺寸减小.增大冷却速率,会使车轮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都随之增加.随着珠光体片间距和...  相似文献   

16.
针对42CrMoNi钢轴承套圈调质后出现的低温冲击韧性不足问题进行分析,优化了调质热处理工艺并对采用优化工艺前后的轴承套圈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热处理工艺即淬火温度保持950 ℃,预冷3 min后油冷淬火,565 ℃一次回火+550 ℃二次回火的二次回火快速油冷工艺可提高42CrMoNi钢轴承套圈调质处理后的低温冲击韧性,使其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热轧超低碳中锰钢80 mm特厚板组织性能的影响。在线淬火态钢板分别进行了回火和离线调质处理两种热处理。结果表明,特厚板经离线调质后厚度方向1/2和1/4位置的显微组织较回火后的显著细化,形成了回火马氏体和逆转变奥氏体。离线调质态特厚板的屈服强度≥700 MPa,屈强比0.83,伸长率≥35%,-60 ℃冲击吸收能量≥125 J,获得了优异的强韧性匹配,而且具有较高的厚度方向组织性能均匀性,综合力学性能满足FH690级别要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再结晶退火和调质处理工艺对0Cr13不锈钢常温下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Cr13钢经980 ℃×1 h 淬火,水冷+725 ℃×2 h回火,水冷+400 ℃×2 h回火,炉冷处理,可以获得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组织,力学性能与磁性能的匹配较好;0Cr13钢经980 ℃×1 h淬火,水冷+725 ℃×2 h回火,水冷+870 ℃×2 h回火,炉冷处理,磁性能优异,且矫顽力较小,但强度显著下降。820 ℃×5 h 炉冷再结晶退火后,可获得更加规整、均匀的等轴铁素体组织,强度比调质处理的低,但具有良好的软磁性能。调质处理后采用870 ℃高温回火,可以显著降低材料的矫顽力Hc和剩余磁感应强度Br,去磁场时可快速退磁。0Cr13钢中铁素体量多则弱磁特性好,马氏体量多则强度高,磁性能和强度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较好的磁性能会损失一定的强度,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满足高强PC钢棒对强度、屈强比和延伸性等力学性能指标的要求,系统研究了合金元素碳、硅、钒等的含量对高强PC钢棒热处理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含量达到0.17%时,淬火后抗拉强度开始显著提高;硅元素含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钢棒的延性,但屈强比也随之提高;钒元素的存在会有利于强度和塑性的整体提高,但也使钢棒屈强比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物理化学相分析技术等方法研究了固溶温度对G33新型超高强度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33钢在860℃固溶时板条马氏体基体上存在M6 C、VC和NbN未溶相并且以M6 C碳化物为主;随着固溶温度升高,未溶相快速溶解,VC和M6 C相分别在940℃和980℃完全溶解;M6 C、VC未溶相的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