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间的脱节,人口规划和市政建设等配套体系的相对滞后,虽也引进一些优质的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但在人员配置尤其是仪器设备装置等方面依然存在难以满足的需求,导致产业规划和人口布局脱钩,就业地与居住地间的空间分离——"产城分离"现象加剧。因此,居住与就业、产业与城市功能、产业化与城市化、人与自然这四方面的融合理念,是实现"产城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实施以城市建成区空间资源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为中心的城市更新行动,既是稳住经济基本盘和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砝码,又是建立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推进文旅融合深入发展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开封作为中西部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代表,尽管人文资源厚重、历史文脉延续,但城市建设“欠账”严重、人居环境质量不高。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使开封获得了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的大量政策红利。同时,也给统筹产业园区、城市街区、景区景点建设,培育居民和游客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带来重要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3.
科学合理地配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经济、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能够充分体现城市规划的服务保障作用,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本文以南市新汇华庭项目为例,对于在建设用地管理中如何核提公共服务设施的控制指标,尤其是幼儿园等教育用地如何配置,在规划中如何落实等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划设计条件核提工作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首要切入点,农村空间形态研究是新农村建设村庄布点规划的关键和基础.文章通过资料收集、田野调查、问询讨论、规划设计对会泽县大桥乡传统村落的基本形态要素和结构进行系统解读,探寻滇东北地区传统农村聚居地特有的聚居形态与意象,运用认知地图方法和空间句法理论,对村落空间属性进行空间分析,揭示聚居地空间形态和表面的深层空间特征和村庄用地扩展的主导驱动因子,总结提出“连片扩展型”、“融合扩展型”与“优化扩展型”三种滇东北传统农村聚居地空间形态的扩展模式,引导农村用地的合理扩展和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空间上表现为城市地域的扩展。从土地利用角度来审视城市化现象,可以更综合、更深入地去把握城市化及其本质。本文以大连甘井子区为例,深入研究甘井子区建设用地的利用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趋向同步扩张,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突出,现行交通用地形成的交通网络体系结构效益低下,城市建设用地的效益有待提高。提出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方案:优化城乡建设用地,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最终引导土地利用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6.
基于合肥市五期土地利用数据,从扩张特征和影响因素两个维度分析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阶段性、集聚性、方向性等时空特征与内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1980 ~ 2020 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过程呈现“低速-中速-高速”三个阶段;空间集聚程度呈现“先增后减”,城市建设用地边界形状趋于规整;扩张方向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主要扩张方向为西和西南。2)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用地来源具有集中性,主要由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入;扩张弹性系数整体呈现“先增后减”,2000 ~ 2010 年阶段扩张合理性较弱。3)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决定性因素,人口数量是扩张的主导因素,产业结构是扩张的内在影响因素,科教创新是扩张的重要促进因素,政府行为是对建设用地扩张具有直接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构建人口-经济-生态-地理的改进引力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度、核心与边缘、凝聚子群以及高铁因素等方面探讨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网络密度较低,上海和苏州的节点中心度最高,上海、杭州等8城市出入度的差值为正值,其城镇化发展对长三角其他城市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2)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南京、苏州等为重要中介城市,总体呈现由内到外的圈层结构,发展联系度由核心向边缘城市圈层递减,上海、苏州、杭州等8个城市为核心子群,形成“全国经济中心+重要节点城市+强关联省会”城市组合;3)高铁因素对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性影响显著,高铁通达性可促进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基于分析,提出核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边缘城市发展,突破区域行政划分,完善都市圈布局,从人口、经济、生态等方面协调并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优化提高长三角高铁网络密度,通过资源流通促进长三角新型城镇化一体化发展的结论建议.  相似文献   

8.
鞍山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过十几年发展,正面临着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失和"、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失联"、现状空间形态"失忆"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将"和而不同"理念引入鞍山高新区城市设计,力图从宏观上建立局部业态与整体功能格局的联系,中观上联通周边自然山水环境与用地内人工环境的关系,微观上传承鞍山城市的典型空间肌理,以创造和谐并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城一体已成为山城空间发展的硬性指标和迫切需要。文章基于拓展传统图底关系理论内涵,突出山体在城市空间特色塑造中的重要地位,把山体作为显性要素,以山为图、城市建设区为底,针对济南"山——城"空间肌理,从山体与城市、山体与街区及山体与建筑三个维度分析了济南山城一体空间的图底关系,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探索了济南山城一体空间架构,并分别提出了城倚青山、山中有城和城在山中的城市发展控制策略,指出济南山城空间发展应以不可动的"图"引导"底"的建设,最终实现"图"和"底"的最佳耦合及山城空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和GIS的郑州市城市扩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88年和2001年的TM/ETM 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将RS与GIS技术相结合,对郑州市城市扩展进行动态监测.首先利用ENVI软件构造三指数波段,即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用来代表郑州市最主要的土地覆盖类型:城镇用地、水体和植被.然后对3个指数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采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法对假彩色合成影像进行分类,利用ENVI的掩膜技术从分类结果图中提取出城镇用地信息,再利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提取出城市用地扩展信息,包括城市扩展的面积、方向及速率等,最后对城市扩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1988-2001年间城市建成区面积共扩展61.33km2,平均每年扩展4.7km2,城市扩展模式可近似看作是以二七广场为中心向四周呈同心圆式蔓延扩展.  相似文献   

11.
近期建设规划是应对规划体系弊端而出现的新的法定性规划类型,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然而,以用地和项目为导向的传统的近期建设规划方法在实践应用中却存在诸多弊端,这种可操作性并未能很好落实,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入新的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在此,笔者以“活力空间”为基本切入点,认为活力空间是体现城市特色、经营城市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城市空间中的新的增长空间,应成为近期建设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活力空间”为导向的近期建设规划新方法,并以常州武进区为例,对此进行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技术的龙口市城市空间扩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5年和2000年的遥感图像进行龙口市建筑用地的动态监测,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建立图像分类模型,自动分类与人机交互结合方式进行变化信息提取,得到龙口市城市空间扩展动态变化信息,并对该城市扩展驱动力及其扩展规律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技术的龙口市城市空间扩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1995年和2000年的遥感图像进行龙口市建筑用地的动态监测,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建立图像分类模型,自动分类与人机交互结合方式进行变化信息提取,得到龙口市城市空间扩展动态变化信息,并对该城市扩展驱动力及其扩展规律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各级政府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最基本要求和任务。目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严重,农村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远远落后于城市。本文以宁波市为例,针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转型、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均衡分配制度、改革公共财政分配体制、畅通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建立有效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监督制度和绩效评估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郊区新城要以高起点规划为引领,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充分发挥新城优化空间、带动发展、集聚人口、惠及群众的重要作用,统筹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人口疏导、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坚持规模能级和用地效益提升,坚持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优先,坚持社会事业和产业发展同步,努力将新城建设成为主体功能明确、服务功能健全、产城融合、用地节约、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6.
新区作为当前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形式,是探索低碳城市空间布局与模式的前沿实践地.以国家级新区为研究样本,利用出行方式距离与能耗系数法计算样本新区的交通出行碳排放量,并转化为人均、地均和产均碳排放强度,综合反映城市新区的出行碳排放水平,据此择取低碳新区的较优样本;借助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句法等方法构建关键指标,测度城市用地分布、道路网络、绿色开敞空间等要素,比较分析低碳新区样本的空间布局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各类建设用地疏解、绿色开敞空间有机、道路系统高效等层面提出城市新区总体空间低碳化优化策略,为西部“一带一路”沿线城镇新区绿色发展与规划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GIS技术提取了4个时期的郑州市建成区的面积信息,利用扩展强度系数、紧凑度指数、分维数指数、城市面积-人口弹性系数等参数,从扩展数量、形态、扩展合理性3个方面分析了郑州1999-2007年建成区扩展的时空特征以及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从1999-2007年8年间,郑州市建成区面积净增了211.802 km2,平均每年扩展26.475 km2,扩展强度指数为27.222%,城市空间形态越来越离散,高速外延式扩展是建成区用地扩展的主要特征,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不相适宜.  相似文献   

18.
以四川省武胜县城为例,通过对影响城市空间拓展的多要素进行综合空间叠加,得到城市空间拓展的适宜性地图。用2个缓冲同心圆和8个空间象限对城市的发展空间进行分割,分区统计16个目标区用地适宜性的数量特征,以雷达图的方式建立信息图谱并进行对比分析。信息图谱显示.武胜县城近期适宜的拓展轴向是东北-西南向、不适宜的拓展轴向是西北-东南向;远景拓展在东、南、北方向上无明显限制,西南、西北向则存在限制制约。信息图谱是城市发展基础条件分析的新模式,较一般的分析手法具有更强的简洁性和解释力。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把影响城市发展的各种复杂因素以集成化、可视化、数量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从而为城市发展方向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空间快速增长背景下,开展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研究,有助于解决城市空间增长中出现的问题,可为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制定空间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方法旨在定量、客观地判断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要素配置与运行是否合理、高效和公平。笔者建立了结构配置效应、经济配置效应和公平配置效应3个方面的评价体系,通过目标法对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进行评价,得出空间增长效应评价函数。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2004-2013年间的城市空间增长效应总体呈上升发展趋势,结构性、公平性趋好;合理配置效应和经济配置效应波动显著,反映出城市建设面临的用地结构优化、用地效率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辨析城市生态用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进而提出城镇空间发展指引,对于城市生态保护与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水文化型城市黄山市为例,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识别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安全、地质灾害、历史文化保护4个层面的生态用地,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并基于多因子综合评价,将生态用地划分为极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3个级别。以底线型生态用地为源,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获得黄山市高、中、低不同安全水平的生态安全格局。除去"源"与低安全格局的生态用地,城市可建设用地为355 km~2,满足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模需求。最后,在生态安全格局基础上,提出黄山市城镇空间发展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