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陕北丘陵区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生态环境的退化和农民的贫困。退耕还林实施后,对陕北丘陵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该地区乡村聚落的更新。主要表现在非空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两大方面: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人居环境改善及社会传统观念转变——非空间维度;乡村聚落选址、规模及布局方式变化,乡村聚落模式更新及建筑院落与单体样式转型——空间维度。由此,陕北丘陵区乡村聚落的营建开始呈现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通过历史时期陕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研究该地区乡村聚落的历史变迁。方法:文献搜集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研究结果:总结了陕北丘陵地区乡村聚落变迁的特征与规律。结论:总结了陕北丘陵地区乡村聚落变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宇博  孙弘 《城市建筑》2022,(2):5-7,15
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村落亟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和传承,本文以黔东南地区典型的传统民族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文化等因素出发,探究山地环境与乡村聚落的关系,对山地传统乡村聚落的选址、布局和边界形态进行归纳总结,对传统乡村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究西南地...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国内近年关于乡村聚落的研究背景,分别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解析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乡村聚落的研究现状,并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而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5.
魏友漫 《城市建筑》2014,(9):264-264
陕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加之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本文着眼于聚落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土地节约的政策导向下,试图探索陕北山地聚落空间形态发展的适宜性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大量的山地聚落,由于地形复杂,目前对这些地方建筑室内外热环境研究具有局限性,阻碍了这些地区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为扩展山地聚落的室内外热环境研究的可能性,该文以贵州山地聚落高荡村为研究对象,依托Ladybug平台,首先通过实测数据验证模拟可行性,然后进行夏季室内外热环境模拟及评价。结果表明,该聚落夏季室外热环境均较恶劣(不舒适度达70%以上),而室内热环境普遍较好。之后针对室外热环境恶劣提出了一些改善方法。研究结果不仅对于山地聚落的热环境改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而且为其热环境研究提供了新的应用思路,从而促进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俗文化是历代陕北人心理历程的积淀,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社会风貌、物质和精神内涵.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是以发展特色旅游为目的,较好地传承了陕北传统聚落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
为了讨论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揭示其内在规律,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为基础,以耕地资源少、坡耕地密集的川西地区为研究案例,选择退耕还林面积、退耕还林补助作为政策的主变量,构建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政策灰色关联度模型,识别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收入影响程度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川西地区退耕还林政策的两个变量均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强大关联,从影响类型看,退耕还林面积与退耕还林补助相比,退耕还林面积与农民收入的关联性较强;从区域内不看,阿坝州、甘孜州较凉山州而言,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政策的关联度整体水平略高;从动态看,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面筋关联度曲线呈"U"型,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补助关联度变化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是乡村的转型发展过程,是在多因素综合作用下,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出现的阶段性转变.以黑龙江省富锦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空间三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重构指数定量化测度各乡镇单元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状态,并对测度结果进行评价,以期为下一步探求空间重构的内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浙江山地以丘陵为主,盆地错落,植被丰茂,聚落资源丰富。以浙江山地聚落的典型实例为研究对象,从山地聚落的山水形态、街巷形态、建筑形态三个维度,系统分析山地聚落空间的构成规律、组织规律和演化规律,探求山地聚落空间形态形成、发展及演化的内在动力。以期获得先民的生存哲学,并为当今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彭鹏 《新建筑》2010,(5):18-21
街道是华北山地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聚落的骨架。街道的物质构成主要包括界面、户入口、岔路口、构筑物等。街道空间的物质构成研究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先认识其客观实有,才能在此基础上研究其背后的建筑意义,再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甘南藏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同一文化区域下不同生产方式为研究视角,把甘南藏区的牧区村落、半农半牧区村落和农区村落根据村落选址情况,划分为牧区山坡型村落、牧区草原型村落、半农半牧区河谷型村落、半农半牧区山坡型村落、农区村落五种类型,以五个典型村落分别作为研究案例,通过住户、组团、宗教空间之间的结构关系探索,提炼出牧区山坡型村落为住户外散、整体外散,牧区草原型村落为组团外散、整体外散,半农半牧区河谷型村落为组团外散、整体内聚,半农半牧区山坡型村落为住户外散、整体内聚,农区村落为组团内聚、整体内聚的聚落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疏透度、防护距离、占地面积比等方面,对农田防护林的生态化过程进行了探讨,从季相、色彩、高度、分布四个要素,对农田防护林生态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农田防护林生态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以及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疏透度、防护距离、占地面积比等方面,对农田防护林的生态化过程进行了探讨,从季相、色彩、高度、分布四个要素,对农田防护林生态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农田防护林生态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以及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单军  吴艳  冯晓波 《华中建筑》2012,30(6):157-161
该文以滇西北偏远地区不同民族聚居地天主教堂的形成和演变问题为引导,选取云南滇西北迪庆州德钦县燕门镇茨中天主教堂、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重丁天主教堂和贡山县棒当乡迪麻洛村白汉洛天主教堂作为典型案例比较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文章对比分析了三个教堂在天主教传统及教规、中西传统建筑文化和建筑技术与艺术层面的异同,总结出影响偏远地区教堂建筑的三类因子:I类-“人-神”相关的文化传统因子;Ⅱ类-“人-地”相关的地区性因子和Ⅲ类-“人-人”相关的民族性因子。  相似文献   

16.
汪洋  张淑芳 《室内设计》2023,38(5):54-58
乡村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乡村人 居环境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 容,同时也是实现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领域。 基于我国广袤的山地自然基底,如何从山地人 居环境科学角度,有针对性的融入山地乡村空 间治理模式建构的国家任务,是一个具有时代 意义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通过对近20年山地乡 村人居环境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凝练并总结 了相关研究的主要领域、特点和研究趋势。立足 于乡村振兴国家任务,从山地人居环境科学的 内在要求出发,探讨了以村为基本单元的人居环 境区划空间治理模式,设计了山地村庄空间治理 的基本内容与优化框架,以期为西部山区乡村 振兴和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决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尹怀章 《安徽建筑》2006,13(5):193-195
总结几条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经验教训,提炼出如何具体贯彻执行设计新理念,对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山区城镇CNG供气系统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有关规范和山区城镇CNG供气系统的工程设计和实际施工、运行经验,对山区城镇CNG供气系统的生产环节、运输环节、战压环节和配气环节的工艺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该类供气系统工艺设计方面必须考虑的技术问题和措施,并对一些违反规范、错误或不恰当的做法进行了纠正。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林缘的光照、湿度、温度和植物多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研究法,分析和探讨其林缘生境的光照、湿度、温度和植物梯度变化规律.发现山地公园光照从缘外到缘内呈现出骤减-缓慢下降-基本不变的梯度变化规律;空气湿度从缘外到缘内逐渐增高,白天温度与光照变化规律成正相关;植物多样性从缘外到缘内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性;初步得出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林缘边缘效应宽度基本在6~14m之间波动,且边界木缘外3m到缘内2m是边缘效应强度值最大的区域.提出山地公园林缘植物配置应遵循从缘外到缘内依次配置阳性、半阴性、耐阴和阴生植物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区传统聚落“英谈古寨”防御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历史上战乱频发,匪祸不断,在太行山区广泛分布着大量传统聚落,以高墙外围设防的堡寨形式.拥有其独特鲜明的防御属性。本文从英谈堡寨聚落防御体系形成的根由.随形就势的整体防御环境.层级的防御建构,精神防御系统几个方面对英谈的防御体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