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婉 《中外建筑》2011,(12):41-44
本文通过列举普金、拉斯金、莫里斯的思想理论,以及贝伦斯建筑作品和格罗皮乌斯早期建筑作品的比较,讨论德绍包豪斯校舍的产生以及其成为现代主义建筑成熟代表作品的历史必然性。并从中阐述了格罗皮乌斯寓于包豪斯学校中的关于"做机器的主人的"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2.
通过预制装配实现建筑的工业化生产是现代主义的核心追求之一,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相关实践都遭遇了不同的挫折,设计者只能采取折中的形式来部分实现其理想。包豪斯建校百年之际,藉回顾格罗皮乌斯和他的学生保罗·鲁道夫在预制装配式住宅方面的探索历程来剖析现代主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并希望由此引发对现代主义这一在传播中被相对忽视的核心议题的再次关注。  相似文献   

3.
刘丛 《建筑师》2007,(5):91-95
建于1953年的原同济大学建筑系大楼——文远楼一直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也是惟一的典型的包豪斯风格建筑",然而,重新审视其建造背景及处理手法,不难发现其与格罗皮乌斯的设计及教学理念相去甚远。本文便从现代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教学、设计者背景、现代主义在设计中的体现四方面对文远楼的"包豪斯风格"进行重新阅读,发现其定论有失偏颇而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虽然现代建筑运动在建筑史中被看做是一个革命性的事件,但在这种爆发性的现象下潜藏着一个短暂而迅速的演化过程.以贝伦斯和格罗皮乌斯的建筑思想与作品为研究对象,旨在揭露从贝伦斯到格罗皮乌斯就是一个从工业新古典主义到对它的修正,再到理性主义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格罗皮乌斯(Gropius)及其主持下的协和建筑事务所(TAC),1948年至1949年曾接受中华基督教联合董事会委托编制了位于上海虹桥的华东联合基督教大学校园规划,从哈佛毕业不久的贝聿铭也参与其中.尽管该设计方案最终并未付诸实施,但对如何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语汇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介绍了这一设计项目的历史背景及华东大学筹备始末,分析TAC与贝聿铭的校园规划方案如何以典型的现代主义设计手法,在强调现代的空间组织方式、新材料的充分运用、经济的当代建造技术之外,通过体量与空间、建筑与景观、大地与水系等关系,从江南园林和民居中抽象出基本的传统建筑和空间语汇来呈现地方文化、景观和气候特征,从而创造出另一种现代的“中西合璧”的途径,以避免对历史传统风格的简单模仿拼贴.  相似文献   

6.
通过包豪斯在逐渐被接受的历史过程中诸多问题的批判,重新解读作为包豪斯教学理念核心的建造,并根据格罗皮乌斯两本著作写作期间的历史情境变化,着重以《新建筑与包豪斯》的文本为基准,重构出格罗皮乌斯的新建筑版本的包豪斯;据此论证隐含在包豪斯教学构想中的理念之环,指出它尽管并未完全在具体的历史现实中得到充分的推进,但仍可以作为某种历史动力的基础,提供更为普遍适用的底图。  相似文献   

7.
余国栋  李早 《安徽建筑》2012,19(5):28-29
正如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一生主张各门类学科融会贯通一样,他的一生也同时融合了三个重要的角色:教育家、建筑师和社会批判者。在这三个相互关联而又各自独立的领域中,他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社会生产、城市问题的密切关注,成为他发展的基石。作为社会批判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在建筑和教育领域中,进行了勇敢而正确的探索。作为建筑师,他继承了欧洲现代主义建筑酝酿期的宝贵成果,最终发起了新建筑运动的伟大战役。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
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发源地。笔者主要以在包豪斯大学交流学习的过程为依据,分析现代包豪斯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国际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近一个世纪以前,格罗庇乌斯和包豪斯的先驱们将乌托邦理想与工业时代的现实背景及时沟通、结合,使浪漫情怀与冰冷机器的矛盾融合继而生成了工业时代特有的生活方式;当下设计是否应该将充满危机的现实与失落的理想重新沟通,在数字化生存方式下,及时进行情感补足,使新的情理矛盾能开启信息时代诗意化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11.
《Planning》2016,(12)
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作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开端,具有多元共生、理论实践、实验创造等特征。文章从包豪斯发展的三个时期与每个时期包豪斯校长的设计理念角度,分析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内在精神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密斯·范德罗贫寒的生活经历使其形成了对作品与功能之间的良好协调能力,这一倾向在密斯为魏森霍夫住宅区与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中可见一斑。密斯为二者配套设计的MR椅子以及巴塞罗那椅子都是其自身设计理念的最好体现,密斯对MR椅子及巴塞罗那椅子不断的修改与调整展现了其自身对简洁形式与良好功能协调关系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3.
鲁道夫·施瓦茨是著名的德国教堂建筑师。本文通过梳理其自身独特的执业经历,与"包豪斯"学派人物和宗教建筑理论的复杂关联,借助其作品中呈现的对建筑意义的关注,本体的精神性与建筑空间表达的融合,从而发现施瓦茨在建筑创作过程中探寻出了另一条与"包豪斯"学派相并行的现代建筑之路。  相似文献   

14.
袁琦  陈泳 《南方建筑》2020,(4):90-95
追述包豪斯思想如何从有抵触情绪的美国文化中找到土壤,并逐渐介入影响,甚至内化为美国现代建筑思想的 过程。通过分析相应时期史料,艺术展览、期刊文章和书籍等多维媒介,进行对比及总结归纳。揭示了美国战后社会 意识形态与包豪斯建筑思想的之间潜在的契合性以及多维媒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包豪斯内化为美国现 代建筑的过程中,两个困境文化体的结合与新媒体势力的崛起扮演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衡寒宵 《建筑师》2021,(1):67-73
19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程度的加深,科学、艺术和劳动的分划也日益显著.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出现了对"总体艺术"的呼吁,提倡以此促成建筑、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联合,以及艺术与社会的联合.音乐家瓦格纳主导建设的拜罗伊特剧院,作为总体艺术概念的早期空间实践,对后来的建筑理论与设计造成了深远影响,其中包括由20世纪初先锋派建筑师、包豪斯领军人物格罗皮乌斯提出的"全面剧场"方案.分析两个剧院设计可以看到,世纪更迭之际,建筑学领域的"总体艺术"理念始终试图以"建筑"复苏社会和艺术的公共性;而对于"机器"在此过程中可能扮演何种角色,不同阶段的设计者则抱有不同的理解,折射出"总体艺术"作为一个现代理想的复杂与矛盾性.  相似文献   

16.
王辉 《建筑学报》2021,(3):106-114
围绕着第一代现代主义理论家的“时代精神”范式,通过对6个议题的展开,帮助读者解读佩夫斯纳的著作《现代设计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7.
魏力敏 《现代装饰》2013,(5):211-212
包豪斯作为现代主义发展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之路上的里程碑,给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其中包豪斯所提倡的"艺术和科学技术——新的统一"这一设计教育改革原则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变革中的意义,对我国目前的设计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启示作用,有助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格罗皮乌斯将"多样的统一性"(Einheit in der Vielfalt)视为包豪斯精神。多元的住宅类型和建造方式统一于时代的主题。这一理念贯穿德国住宅发展的百年历史。本文以德国本土住宅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包豪斯形成背景和国际建筑博览会(IBA)内涵,梳理20世纪之交的住宅特征。进而以四次国际建筑博览会的代表性项目为主线,剖析其缘起背景和后续影响,总结阶段的时代主题——功能、技术、城市、生态,并指出共享是信息化时代住宅的新主题,这对当下中国住宅发展亦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期,作为一种设计理念,"包豪斯"的出现对世界设计艺术的发展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包豪斯"的设计里面倡导了设计领域的人本主义精神,重视设计产品功能的理性主义,尤其是现在广为盛行的绿色建筑设计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溯了"包豪斯初步课程"在中国建筑教育的两次引进。第一次是1940年代美国包豪斯教学对于圣约翰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基础课程的短暂影响。第二次是1980年代之后"三大构成"对于大陆建筑院校全面的冲击。两次相隔近四十年的教学变革组成了包豪斯抽象形式训练向建筑学转化的历史,也揭示了国内建筑基础教学从布扎传统向现代空间教育逐步转型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