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反规划理论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构建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相关概念,对传统规划途径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反规划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种尺度探讨其构建原则及方法,以期对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论“反规划”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70  
指出导致系统性的、全国性的城市环境危机和城市功能与结构混乱的主要根源之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规模-性质-空间布局”为模式的物质空间规划编制方法论;基于现行方法论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是一种建立在不确定基础上的空中楼阁。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规划”途径:强调一种“逆”向的规划过程,“负”的规划成果,即生态基础设施,用它来引导和框限城市的空间发展。文章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是解决一切城市问题的关键“。反规划”途径试图通过建立保障自然人文过程安全和健康的景观安全格局,来综合地解决国土生态安全问题、城市的功能结构问题、交通问题、城市特色以及城市的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3.
俞孔坚  李迪华  刘海龙  程进 《城市规划》2005,29(9):i0001-i0002
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系统地介绍了城市物质空间的“反规划”途径,通过建立保障土地生命系统完整性和地域特色的生态基础设施(EI),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尺度上来定义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和形态。宏观尺度上,首先建立洪水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文化遗产安全格局和游憩景观安全格局等,并整合这些安全格局而形成区域EI,以引导和框限城市总体空间发展格局;在中观尺度上,通过对EI元素的控制,完善城市EI,并作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框架;在微观尺度上,通过地段设计,将区域EI的生态服务功能导引入城市肌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独特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研究表明,人地关系的协调不仅是一个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空间关系和格局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侯敏 《建筑与环境》2009,3(2):161-163
“反规划”理论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2002年首次提出来的。其要义是:将城市与环境进行图底易位,将环境当作图,把城市当作底来设计,首先考虑非建设用地的需要,变换思维、敢于创新、将规划和设计的目光聚焦于“非建设用地”上来,进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规划之路。  相似文献   

5.
张波 《建筑与环境》2009,3(1):150-152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壮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建设量也越来越大了。由于法规的不健全、规划技术力量的薄弱以及规划建设管理者的短视,如今小城镇建设已经呈现出杂乱无章的态势,本文以辽宁省辽中县老大房乡总体规划为例,将“反规划”的理念应用到总体规划中,试图从生态基础设施的角度挖掘和体现小城镇的特色,提高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国外城市规划》2009,(6):128-128
号称英国“第一个基于生态原则设计的村庄”(ecovillage)最近获得了规划许可。该项目位于威尔士西南部,占地约31公顷.包括九个独立地块开发、一个社区中心和一个野营区。该项目由一个名叫“Lammas”的自发组织建立。该九个地块开发相对独立,但同时很好地“生长”在总体规划里。每个地块里包括有一户住宅和相应的农业用地。该项目的设计原则是把人类活动的需求融合到自然生态系统里,  相似文献   

7.
从目的、途径、次序、内容、功能、形式以及工作程序等方面,构建了基于反规划的排水规划理论,并结合山东省齐河县开发区排水规划工程,系统地介绍了排水规划的反规划途径,指出排除雨水的途径并不仅仅只有管网,可以是多样的,应对城市内涝并不只是被动的,可以是主动的、自然的。  相似文献   

8.
易倚冰 《城市建筑》2013,(12):17-17
本文根据人居环境的概念,指出乡村人居环境涵盖了生态村建设内容的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两方面,侧重从生态人居的角度,选取了交通、建筑、绿化景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对生态村的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给农村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从生态村的概念入手,对我国生态村的发展过程和建设实践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北京地区2个国家级生态村作为研究对象,从其规划布局、住宅设计两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生态村建设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位于城市生态敏感地区的小城镇在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城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求规划工作者在规划中转换思维,创新思路。本文将"反规划"理念运用在江苏省徐州市柳泉镇的生态化建设中,旨在构建生态化的镇域空间格局,协调主导产业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库区村庄的发展方向只能是生态村.本文就是在"生态"这个发展背景下,对库区村庄的产业和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国外生态村的规划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玉 《城乡建设》2005,(2):66-68
1962年,在美国乡下长大的化学家、生物学家曹卡逊(Rachel Carson)女士在她发表的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中描述了杀虫剂DDT对生物界的巨大破坏,这部著作对生态运动的推动有着里程碑的引导作用.这之后一些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开始醒悟到现代科技、工业和城市正在侵蚀着生物界整体的生存根基,在这些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成立环境保护部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调研天津生态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天津农业生态村规划中应用永续农业的有利条件及问题,最后寻求了平衡有利条件与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调研天津生态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天津农业生态村规划中应用永续农业的有利条件及问题,最后寻求了平衡有利条件与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阅读《回到土地》一书后有感而发,就我国目前规划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有关环境问题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期望引导规划工作者关注环境、关注生态、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蒋如愿 《山西建筑》2007,33(11):37-39
介绍了“反规划”理论的概念、产生及生态学内涵,对防洪安全格局的建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城市防洪与土地利用和城市选址的关系,指出只有转变观念,探索新的防洪思路,用逆向思维来应对防洪形势,才能避免灾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基础设施规划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共生的规划理念,在此分类框架基础上,以江苏省扬州市丁沟野田村规划为例,探索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内容、方法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介绍生态城市理论对当代科技园规划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生态科技园的特点以及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区域协调这三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如何打造生态科技园。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研究,总结归纳了科技园的发展规律和未来生态科技园的发展趋势,为城市科技园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构建人性化的生态科技园环境。  相似文献   

19.
段元强  李嘉林 《规划师》2007,23(10):52-53
"正规划"与"反规划"之间的矛盾是相对的,是可以通过积极的规划手段来解决的,关键是做到以"反规划"的手法分析规划用地内完整的生态环境脉络及其薄弱环节,用"正规划"的手法对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利用"反规划"的成果进行合理选址;用生态化的工程措施来解决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注意本项目与周围生态设施的融合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城镇化及其带来的国土生态安全问题无疑是本世纪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头等大事之一。今后几十年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将会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口将继续增长、城镇数量和规模也会继续扩大:同时,相对于巨大的人口基数,我国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极其贫乏:又由于广大的西北部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