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建筑行业的发展除切实推进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之外,也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废弃物污染。当前对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多采用填埋、焚烧的传统方式,不仅占用了可贵的城市土地资源,还给水体、大气与土壤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城市环境的优化对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化利用模式便应运而生。资源化利用是对建筑废弃物进行二次开发,达到资源循环的目的。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实际的工作经验出发,就当前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尝试性提出相关可行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晓宁 《山西建筑》2010,36(1):352-353
指出我国城市建设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可以当作资源进行再利用,分析了我国城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必要性和资源化原则,并提出了实施措施,以实现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城市的飞速发展需要在短时间内将旧建筑拆除。为了满足城市化的建设需求,我国大多采用机械拆除的方式进行拆除,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现状以及再生利用的意义,引入国外较为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对废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进行综合考虑,并对今后我国在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方面的发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在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同时,又能为下一代留下可供其发展的不可再生资源,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人类在消耗资源的同时,又生产出大量废弃物。目前我国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的年排放量已达到20亿t,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浪费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因此,应加紧对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研究,使"废弃物"成为循环经济中的一环,从而将"废弃物"纳入生态平衡体系之中。 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生产、消费和处理废物,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  相似文献   

5.
建筑废弃物主要来源于旧建筑物的拆除及“更新换代”过程,对于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大多为填埋、随意废弃和焚烧,只有少量被回收利用,因而造成了大量建筑资源的浪费以及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如何实现建筑废弃物的高效绿色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物尽其用,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建筑废弃物的分类遴选是提高其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步骤,针对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中的分选过程及再利用途径进行相关的研究,总结了建筑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分类遴选方式及其对建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然而城镇化和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建筑固体废弃物已经加剧了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局面,给环境带来恶劣的影响。本文应用问卷调查方法,得出建筑固体废弃物的现状、危害性和可利用性等资料,藉此为我国建设管理部门制定相关建筑废弃物处理的政策和为我国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建和拆迁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因其难以回收而被填埋,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诸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土地占用等。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第四版已于2014年实施,其中新建建筑体系适用于新建和旧建筑重大改造项目。LEED通过对材料与资源的评分来鼓励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通过分析第四版LEED新建建筑评估体系的材料与资源评分项,为我国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筑》2017,(24)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方面,我们向自然界过度地索取自然资源;另一方面,我们又向自然界中排放了过多的废弃物。在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山体遭到破坏,山表裸露,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而我国每年因新建、装修、拆除等产生的建筑垃圾已超过10亿吨,需要占用土地来堆放,给城市发展带来困扰。将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用其修补山体,既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减少建筑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4,(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前进,高层建筑已然成为社会发展的标志,但是高层建筑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消耗的大量能源,建造后排出的废弃物,从绿色生态的角度看仍存在较大的漏洞。然而基于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高层建筑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现代城市高层建筑中必然要融入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正处于经济稳定增长期,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据粗略估算,到2020年全国将新增建筑面积300亿平方米,由此产生建筑垃圾1 34亿吨。若单纯倾倒堆放将占地335万亩。大量的建筑废弃物,如不加以合理利用,将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大量侵占土地,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已填埋的土地如用作建设用地需重新开挖,消除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往往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因此,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置已刻不容缓,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1.
工程投标是一项需要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工作 ,施工企业若不加选择的对多个工程进行投标 ,一旦不能中标 ,势必造成企业人、财、物的浪费 .笔者对工程投标的多参数决策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 ,并建立了相应的决策模型 .  相似文献   

12.
孙站柱 《矿产勘查》2019,(9):2413-242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用地规模和空间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下空间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进入空前发展的时期,应运而生的是深大基坑的出现,而地下水控制是对基坑施工较大的影响因素,从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角度,如何减小水资源的浪费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北京某工程深基坑采用悬挂式帷幕止水方案为例,通过降水方案与止水帷幕方案对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效果,为深基坑基底以下没有连续隔水层且含水层厚度较大的工程提供了一种方案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其根本途径是将大量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本文综述了废弃加气混凝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对国内外废弃加气混凝土如何实现其在建筑材料方面及对环境改善方面的利用进行简要概括及原理分析,说明废弃加气混凝土可实现高附加值利用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都市地区现阶段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约束、城市建设用地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着大都市地区的转型发展。而大都市郊野地区农村建设用地则存在闲置、荒废、布局零散等低效利用现象,这些问题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着大都市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以上海市青浦区青西郊野单元为例,探究如何通过村庄整治对存量农村建设用地挖潜,减少对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并总结村庄整治的3种模式,以期为大都市郊野地区村庄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刚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2,(4):27-27,29,31-35
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十年来我们周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几乎半数的人给出的回答都是城市面貌。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一间间危楼平房被高楼大厦所置换,上百条马路、胡同被一条条通衢大道取代,每次走在光鲜灿亮的大街上,您想没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些被拆除下来的建筑垃圾哪里去了?每年大量的施工建设和拆迁改造工程不可避免地产生数亿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土地资源紧缺、传统技术有所不足等问题,在原有现浇箱梁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对多孔大断面箱梁进行合理设计,从基础处理、支架架设、混凝土浇筑入手,确定了箱梁支架、模板支设、箱梁混凝土、预应力张拉等施工方式,同时介绍了该施工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与主要施工要点,为后期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量增加,导致城市建筑垃圾产生量逐年递增,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因此建筑垃圾减量化处理刻不容缓.通过阐述国外建筑垃圾治理模式,分析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最后从建筑垃圾治理与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衔接、构建建筑垃圾全过程减量化模式、完善建筑垃圾治理法律法规体系3个方面,提出北京市建...  相似文献   

18.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和洗煤过程中伴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废弃的煤矸石不仅污染水质,自燃后生成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大量堆积的煤矸石侵占了越来越多的耕地,构成了对生态和环境的双重破坏.煤矸石又是一种可以开发和利用的再生资源,不仅可解决煤矸石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天然资源.主要通过对国内外煤矸石的综合分析,针对其特点得出煤矸石在不同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球面临三大严重问题:人口、资源、环境,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国人口居于世界首位,面对13亿人口的住房问题,国家大力发展建筑业,耗费大量的资源,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影响生存环境。针对我国目前建筑垃圾的增长趋势及其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讨论了粗放式处理方法所带来的种种环境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相关技术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四种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并分析了国家从五个方面的措施政策,充分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相似文献   

20.
王涛 《城市建筑》2014,(17):106-106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然而,大兴土木的结果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工程已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发展绿色施工技术,实现绿色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