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阻止黑客攻击,预防上网终端机密信息泄漏已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双硬盘实现网络信息物理隔离是目前采用较多的技术方案,但该方案实现成本较高.讨论了在单硬盘双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基于单硬盘的内外网信息的物理隔离.对硬盘的分区表结构及分区表链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了一种单硬盘网络终端信息物理隔离的硬件设计实现方案,重点讨论了双网信息物理隔离的机制和实现方法,详细介绍了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和流程.根据设计方案研发的安全产品经国内多家单位安装使用反应较好,达到了低成本高安全性地实现上网终端双网信息物理隔离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机安全技术——硬盘隔离技术,把一块硬盘分割为两个区,即公共区和安全区。公共区用于连接国际互联网,安全区用于连接内部网,只有使内部网和公共网实现物理隔离才能真正保证内部信息网络不受来自互联网的黑客攻击。此外,物理隔离也为内部网划定了明确的安全边界,使得网络的可控性增强,便于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3.
赵毅 《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1):149-152,157
为防范来自网络和本地针对计算机信息的侵害,本文对现有的物理隔离技术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强调处理涉密信息的终端设备硬盘必须与连接网络的硬盘物理隔离。根据计算机信息安全对身份鉴别的要求,借鉴门禁与汽车防盗技术,提出使用身份卡、汽车防盗遥控器作为身份鉴别的凭证,将其系统模块与物理隔离部件集成为一个产品的新技术策略,同步实现防范来自远程和本地的侵害。新策略是对现有成熟技术的整合,完全可行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网络隔离 实现内网和外网的物理隔离。用户进入内网时,断开外网连接;进入外网时,断开内网连接。用户不能同时连入内外网,始终保持内外网物理隔离的状态。 信息隔离 实现内网信息和外网信息的隔离。用户在内外网时,使用不同的硬盘存储空间,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  相似文献   

5.
我中心检测的隔离部件类产品总共分为四类:物理隔离部件、单向隔离部件、逻辑隔离部件及网闸产品,分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370—2001端设备隔离部件安全技术要求”和信息技术网闸产品安全检验规范进行检验。由于此类产品的特殊应用要求,目前均为国内自主研发产品。其中,物理隔离是方案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生产厂家较多的隔离产品,其通过对硬盘和网络的物理隔离,简单而有效,缺点是数据交换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5年销售许可证产品检验小结网络隔离类产品检测中常见的问题有:1.物理隔离容易出现的问题:物理隔离产品在两个网间转换时,应保证计算机的数据在网际间不被重用,即保证被隔离的计算机资源不能被访问(至少应包括硬盘、软盘和光盘),计算机数据不能被重用(至少应包括内存)。有的  相似文献   

7.
网络隔离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莹 《微计算机应用》2003,24(3):133-136
本文在对保护内部网络安全的物理隔离技术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议隔离技术。协议隔离技术在密码技术的支持下,通过专用安全协议隔离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从而达到保护内部网络安全的目的。协议隔离技术克服了物理隔离技术的一些缺点,具有实施成本较低、用户使用方便等优点,能够有效地保证内部网络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8.
2005年销售许可证产品检验小结。网络隔离类产品检测中常见的问题有:1.物理隔离容易出现的问题:物理隔离产品在两个网间转换时,应保证计算机的数据在网际间不被重用,即保证被隔离的计算机资源不能被访问(至少应包括硬盘、软盘和光盘),计算机数据不能被重用(至少应包括内存)。有的产品在设计中忽略了软盘和光盘的数据重用问题,在网络切换时没有对软光驱进行检查,给受保护的网络带来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黄霄  李清宝  曾光裕 《微计算机信息》2005,21(4):194-195,217
本文给出了一种对连网计算机硬盘信息进行访问控制的安全隔离卡实现方案.介绍了安全隔离卡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详细讨论了安全隔离卡的硬件设计、驱动程序设计及控制软件设计。该安全隔离卡采用对用户透明的物理隔离技术和网络连接控制技术.可对连网计算机的硬盘信息实施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2005年销售许可证产品检验小结 网络隔离类产品检测中常见的问题有: 1.物理隔离容易出现的问题:物理隔离产品在两个网间转换时,应保证计算机的数据在网际间不被重用,即保证被隔离的计算机资源不能被访问(至少应包括硬盘、软盘和光盘),计算机数据不能被重用(至少应包括内存).有的产品在设计中忽略了软盘和光盘的数据重用问题,在网络切换时没有对软光驱进行检查,给受保护的网络带来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虽然市面上已经有了一些安全 PC产品可以满足某些特殊行业需要内网(LAN)与外网(Internet)完全隔离的安全需求,但它们所采用的双硬盘、双隔离卡的方式使得内网不能顺畅地从外网读取数据,造成了一些使用上的不便。eWEEK(中国)实验室近期测试的方正商祺8000电脑采用了单硬盘、单隔离卡的方式,通过限制硬盘的磁头移动同样实现了硬盘在内网与外网之间的数据物理隔离,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同样的安全功能,并且可以克服内网读取外部数据时的不便。我们所测试的方正商祺8000电脑的基本配置为奔腾Ⅲ 800.128MB 内存、20GB 硬盘、一个专用的硬盘切换卡以及  相似文献   

12.
硬盘出现了坏道怎么办?大家都会想到用PQMagic之类的工具将有坏道的分区隔离隐藏。其实只要硬盘没有物理损坏.我们在进行这一步前不妨用Norton Utilities(Norton Utilities2000以上版本)中的Wipe Info工具对其进行擦写,很可能就把坏道修复。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2001,(23):32-32
弈月4000双网隔离电脑是专门针对双网系统(因特网和局域网)信息安全设计开发的一款高安垒性、高可靠性的产品。它由网络安全隔离卡和双硬盘共同构筑了双网隔离系统,通过控制和开关电路,只需拨动机箱前面板上的网络切换开关.即可方便地实现内外网切换,使对应于内外网的硬盘实现纯物理隔离,从而根本上保证了电脑信息的安全.为有保密要求的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内部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安全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上来,这本是好事。但现在国内有相当多的人认为,为了保证安全,只有采用物理隔离的办法才奏效。在这种情况下,数不清的厂商开发出各式各样的具备物理隔离功能的解决方案来。网络上层出不穷的攻击手段诚然让人担忧,但动辄就实施物理隔离的手段,只能说是因噎废食。实际上,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美国的一个安全权威机构曾经定义了一个所谓的“绝对安全”的例子——把硬盘封闭在抽成真空的金属箱子里,将箱子沉入不知名的海洋中。这样,  相似文献   

15.
网络隔离技术在承载重要信息的网络安全保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对涉密内网进行物理隔离的安全隔离系统中,提出了一种能够让受隔离系统保护的内网用户使用当前主要的IM业务软件与外网进行通信的代理方法。在对MSN Messenger进行协议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能够在隔离环境下对MSN Messenger实施代理的软件。  相似文献   

16.
金长城推出的世恒双网计算机在PC主板结构上形成了两个物理隔离的网络终端接入环境,保证局域网信息不会被Internet黑客和病毒破坏。解决了接入网络后的局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安全、操作安全和环境安全等问题,实现了网络的物理隔离。要实现公众信息网与局域网络物理隔离的目的,必须要做到:一、在物理传导上隔断内外网络,确保不能通过网络连接从外部网侵入内部网;同时防止内部网信息通过网络连接泄漏到外部网。二、在物理辐射和隔断内部网与外部网,确保内部网信息不能通过电磁辐射或耦合泄漏到外部网。三、在物理存储上隔断两个网络环境,对断电逸失性部件如内存、处理器暂存部件等,在网络转换时清除,防止残留信息串网;对于断电非逸失性设备如硬盘等设备,内部网与外部网信息分开存储,可移动介质的使用将受到严格  相似文献   

17.
对PCI扩展ROM规范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给出一种基于扩展ROM技术的防止连网计算机机密信息泄漏的安全隔离卡的实现方案,并介绍安全隔离卡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该方案采用对用户透明的物理隔离技术和网络连接控制技术.可对联网计算机的硬盘信息实施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硬盘接口可分为IDE、SATA、SCSI和光纤通道四种,其中IDE接口的硬盘多用家庭使用,本文将介绍IDE接口的硬盘在使用时间长,出现物理故障时,作为维护人员,要快速准确的排除硬盘物理故障,除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外,还需具备一定的检修方法和故障处理技巧。本文从硬盘的物理故障分类入手,分析了计算机发生物理故障的原因,介绍了常用的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2001,(23)
奔月4000双网隔离电脑是专门针对双网系统(因特网和局域网)信息安全设计开发的一款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产品。它由网络安全隔离卡和双硬盘共同构筑了双网隔离系统,通过控制和开关电路,只需拨动机箱前面板上的网络切换开关,即可方便地实现内外网切换,使对应于内外网的硬盘实现纯物理隔离,从而根本上保证了电脑信息的安全,为有保密要求的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内部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 奔月4000双网隔离电脑具有以下的技术特点: 一、确保用户信息的高度安全 同一台奔月4000双网隔离电脑可以方便地对内部局域网环境和外部网…  相似文献   

20.
《新电脑》2000,(5)
通过修改硬盘主引导程序和分区表,使得安装在同一硬盘上的操作系统之间相互隔离并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