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以合建[2019]255号中对绿色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化设计要求进行展开论述,分析了绿色建筑星级评价、关键构件的设计方法、抗震性能化设计要点、中震(大震)不屈服的设计参数取值及减隔震建筑的对比,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并适当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指标,完成合肥市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设计。  相似文献   

2.
绿色节能建筑是当下行业关注的发展方向.学校建筑属于乙类建筑,应加强抗震措施.首先在结构选型时优先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形式.其次加强抗震措施:加强楼梯间、二次结构构件抗震构造措施.建筑平面不规则超长,不设伸缩缝,采取有效构造措施控制裂缝及扭转.结构材料选择使用高性能材料.针对贮藏室等房间活荷载组合系数在设计过程中调整分析,以及梁配筋对梁截面有效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戈  李楠 《建筑技术》2020,51(5):542-545
分析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总结其对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启示。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从建筑设计、结构施工、建筑抗震、BIM应用、建筑标准规范等前沿热点问题进行文献梳理与总结,提出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需从单一追求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到追求设计更精细、建筑更个性,并应加强装配式建筑标准的体系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开展,应立足于抗震性能提升的具体需求,采用基于位移的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首先对建筑结构隔震/抗震设计与地震危险性分析进行阐述,进而探讨基于位移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优势,以及基于位移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历史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历史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获得了历史木结构建筑在抗震和消震方面的有利构造;然后提出了在对其进行抗震评估时应重点勘查的部位,并结合实例分析对历史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评估进行了系统阐述;最后总结了历史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方法,为...  相似文献   

6.
村镇房屋抗震应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为基本依据。抗震标准,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适用于抗震烈度为6~9度。抗震烈度显10度区的建筑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抗震设防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颁发文件(图件)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基本烈度;对做过抗震设防规划地区的村镇,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我国抗震规范规定,建筑根据其重要性分为四类: 甲类建筑—特殊要求的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建筑。须经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 乙类建筑—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的建筑;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地震后陕西宝鸡陈仓区建筑物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宝鸡市陈仓区在"5·12"汶川地震后的震害调查资料,对该地区建(构)筑物震害状况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建筑选址、结构选型和建筑抗震构造措施等因素对震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建筑物应选取合适的结构体系来抵御地震作用;应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建筑的选址应避开地质不良地区; 宝鸡市陈仓区破坏异常严重,建议重新评定宝鸡市陈仓区的建筑抗震设防等级.所得结论可供该地区今后建筑抗震设计及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村镇绿色建筑综合防灾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近日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长王亚勇指出,我国村镇地域分布广阔,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分层次、有区别、逐步地推进村镇绿色建筑发展,特别是发展抗震节能一体化技术,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陈旭 《山西建筑》2003,29(11):16-17
介绍了建筑方案设计在建筑物抗震中所起的作用,阐述了建筑师在建筑方案设计中的作用,指出建筑抗震设计应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
若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不佳,一旦发生地震,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的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介绍了场地的选择原则和方法,强调应尽量选择有利的抗震场地,对不利场地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处理加固;接着具体介绍了从提高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及整体性、保证结构的延性能力等三个方面的设计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避震减灾绿地指标包括总面积、人均面积等,这些指标只能应避震减灾绿地的量,而不能反应其质,更不能反应其在灾害发生及灾后救援中与灾民需求的关系,出现了避震减灾绿地方面的"不公平"现象。自"防灾避险实施率"提出以后,绿地的可达性分析与评价逐渐被重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避震减灾绿地的可达性与服务度概念入手,提出基于可达性与服务度的避震减灾绿地布局规划的方法。并以遵化市为例,以可达性作为避震减灾绿地定位的依据,服务度作为避震减灾绿地规划定量的依据,给出了遵化市规划建成区的避震减灾绿规划布局方案。通过此方法以期对未来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提供可借鉴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研究震后重建的抗震规划对策和建筑设计方法,旨提高城市综合抗震能力,并反思了我国地震设防城镇的建设现状,指出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剧的形势下,地产经营的推进不能突破规划与建筑抗震的限定和约束。  相似文献   

13.
从绿色建筑的内涵辨析出发,阐述其呈现在生态和人文两方面的双重价值,指出绿色建筑设计不仅应满足生态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创造节能宜居的生存环境,还需要体现人文理念、营建诗意体验的空间场所。通过位于汶川地震灾区的一所希望小学的设计实践,在操作层面探索体现绿色建筑的生态与人文综合价值的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借用砌体结构中圈梁-构造柱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弱框架-轻钢复合墙体装配式房屋结构体系,对该结构体系的基本组成、连接方式及构造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了该结构体系具有装配化程度高、安全裕度大、抗侧刚度和抗侧承载力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并对其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步骤进行了阐述;以某宿舍楼实际工程为例,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  相似文献   

15.
从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角度,结合近几年来世界上所发生的大地震,叙述了选择工程场地、优化建筑和结构布置、设置多道抗震防线、设置构造柱和圈梁、设计延性框架的原则,并分析了其抗震机理。  相似文献   

16.
从水平抵抗的结构意识到以抗震为基础的结构形态,从“结构即意匠”到“美在合理的近旁”,文章从这两种视角对日本建筑以技术为途径的传统再现进行了阐述。文章不仅从设计方法、教育及执业制度等方面分析了日本建筑通过结构技术再现传统途径的成因,而且从历史维度对其整体的发展脉络以及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谱系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归纳。  相似文献   

17.
对4种钢结构体系进行振动台实时动态子结构试验研究,包括规则钢框架(R-SMRF)、不规则钢框架(Ir-SMRF)、 土结规则钢框架(R-SMRF-SSI)和土结不规则钢框架(Ir-SMRF-SSI)。研究发现,附加的设备质量和地基土会对低层钢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性能产生影响,结构的倒塌模式为侧移性倒塌。在小震作用下,设备鞭梢效应导致结构顶层的加速度响应增大;在中震作用下,结构中损伤发展,因此设备质量甚至会降低结构的加速度响应;相比之下,地基土增大的自振周期总是降低结构的加速度响应。随着震级增加,结构的位移响应增强,结构的损伤和残余变形增大,最终大震结构发生底层侧移性倒塌。地基土减小上部结构的位移响应,具有减震作用;而设备质量增大结构的位移反应,对结构抗地震倒塌不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害的分析,提出了用城市绿地建设来减少地震灾害的方法,阐述了城市绿地对减灾的特殊作用.实践证明,建设一定量的城市绿地是减少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旨在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呼唤真正的绿色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阐述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及特征,详细探讨了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分析了绿色建筑对建筑业的影响,批驳当今国内建筑市场充斥的以绿色建筑为名的非绿色建筑,指出未来绿色建筑应有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陈志军 《山西建筑》2009,35(23):53-56
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部分灾区的建筑震害的现象进行分析,为了防止建筑的整体倒塌,指出了结构设计中应重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希望引起建筑界同仁的共鸣,切实做好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