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将基于液压传动的蓄能稳压方法应用于波浪能发电系统,可以较好地实现输出功率稳定。采用双行程浮力摆式波浪能捕获装置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文中给出了此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然后在半物理试验平台上进行了仿真试验。计算机和半物理试验仿真的结果表明,该发电系统在蓄能器的缓冲作用及控制系统的调节作用下,能保证系统输出功率稳定,从而验证了采用液压传动方案的蓄能稳压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4.
将液压传动应用于波浪能转换装置,并提高能量转换稳定性及转换效率是波浪能开发的热点。文中介绍了基于液压传动的独立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通过蓄能器、负载控制及变量液压马达排量控制提高系统能量俘获效率及能量输出稳定性的原理。在联合仿真环境下建立了系统整机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然后进行了半物理试验仿真。计算机和半物理试验仿真的结果表明,基于所述调控原理的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及能量输出稳定性得到了提高,验证了调控原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6.
《河南电力科技信息》2005,(1):7-8
广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源实验室研制出了独立稳定波浪能发电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将波浪能转换为稳定的电能,并可以直接为照明、计算机、空调机等设备供电。 相似文献
7.
大型蓄能发电系统开发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仍属当今世界重大课题。在不断开发新能源的同时,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能源,其中包括节能.蓄能技术的开发,更为世人关注,尤其是蓄能发电技术的开发,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工程,因为有的城市用电量极不均衡,夜间与白天负荷之比几乎达到1:100以上,而担负基荷的火电、尤其是核电很难在夜间低谷负荷期间停机灭炉,即使白天高峰负荷期间用于调峰的中间机组也是很有限的,这就迫使国际社会不遗余力地研究开发蓄能发电新技术。本文简要论述这种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PCC(Programmable Computer Controller)作为硬件平台,通过建立抽水蓄能机组的数学模型。利用C语言编程。研发了基于PCC的抽水蓄能机组仿真测试系统。该系统由B&R2003系统、PP120系统、PC机及其对应软件组成,实现水轮机调节对象实时仿真、现场测试及数据分析处理。结合抽水蓄能机组微机调速器。采用某电站真实参数,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为抽水蓄能机组调节系统进行迅速、准确的调整提供了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河南电力科技信息》2007,(3):7-7
海浪总是周而复始、昼夜不停地拍击着海岸,其中所蕴藏的波浪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为了简便有效地利用这一能源,俄罗斯科研人员不久前研制出了一种原理简单、成本较低的实验型波浪能发电系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为提高诸如光伏、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的可控性,避免由于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功率波动对电网的负面影响,提出一种基于两级式储能变流器的混合储能系统,采用PQ控制策略平抑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的方案。通过低通滤波算法估算混合储能系统的能量补偿,进一步设计控制器,精确控制储能系统的能量流向,达到储能系统与电网之间及时准确的能量交换。以光伏发电为应用背景,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混合储能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得光伏发电模块输出功率平缓,起到了平抑效果,可以满足电力系统实时调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序贯蒙特卡罗法对含有储能设备的风/柴孤立发电系统进行充裕度评估。针对样例系统,在发电系统强迫停运率、储能设备容量以及峰值负荷取值不同的情况下,计算发电系统的充裕度指标;研究储能设备对孤立发电系统充裕度的影响,并对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储能设备可改善发电系统的充裕度,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水平,减少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波动对系统的影响。分析方法和结果可为储能设备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和储能设备容量的选择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直接驱动式波浪能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是随着时间变化的,这一特性使得直接驱动式波浪能发电系统不能满足并入电网协议的要求。文中提出采用电池储能系统平滑波浪能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提出了2种对功率进行平滑的拓扑结构,一种将电池储能装置安装在波浪能发电场的出口,平滑整个波浪能发电场的功率,另一种将电池储能嵌入到每一台波浪能发电装置中,平滑每一台波浪发电装置的输出功率,并且分别设计了控制策略。最后,将具有电池储能设备的波浪能发电场接入无穷大系统进行仿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验证了储能设备平滑波浪能发电场输出功率的能力,在系统扰动情况下测试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