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1是我厂生产的一个直圆筒形零件——泡帽,材料是1Cr18Ni9Ti。经计算泡帽的展开尺寸为Do=272mm,拉深系数m=d/Do=114/272=0.419,毛坯的相对厚度δ/Do=3/272=0.011,按照常规的拉深方法,即平端面凹模拉深法,完成此零件至少需要两道拉深工序,即两副拉深模,  相似文献   

2.
工业生产中,常会遇到如图1所示底部带孔的拉深件,过去主要采用两道工序生产,工序1为落料、拉深复合加工,工序2为冲孔、切边、整形复合加工。现采用了一次成形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图1为蛋糕烤盘中的一个零件,材料为0.4mm厚的板料。该零件生产批量大,需采取冲裁和多次拉深成形工序加工才能制成;如果采取单工序模生为保证条料宽度不变及步距准确,在排样图2中,采用双圈切口方式,两次切口分别在4个方向交错与条料相接,并在模具7个工位上安装了导正销。整个模具冲压的工序流程分为:切口→切口→校平→正拉深→反拉深→反拉深→整形→落料→切断等工序。模具结构如图3所示。  相似文献   

4.
我厂为美国大平原公司生产一种农用设备行走轮配套设备,其中图1所示支承圈零件为厚2.5mm、08F钢板,制件表面要求光滑平整、无拉痕、皱折和裂纹,外形轮廓分明、清晰,Ф92mm孔有装配要求。支承圈需落料、拉深、冲孔等工序,为此设计了图2所示综合式复合模使落料、拉深、冲孔一次成形,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如图1所示是某汽车的零件,材料为SPCE,板料厚为0.3mm。此零件是圆筒形拉深件,年产量100万件以上。旧工艺采用5副单工序模,分别为:①落料拉深复合模。②二次拉深。③三次拉深。④四次拉深。⑤拉深带整形。⑥车床切边及内部倒角。在车床切边方式需要设计切边夹具,且容易引起断面形状的改变。这样不仅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而且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筒形件拉深工序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和详尽的处理流程,并对筒形件拉深模CAD系统开发进行了尝试。系统可输入的筒形件后自动完成优化拉深工序设计,最后生成全部工作零件的实体图以及各工序拉深模具的实体装配图。  相似文献   

7.
1.零件分析 图1所示为蒸发器零部件感温卡,材料为2A02铝板,料厚为0.5mm。由于该零件需与蒸发板硫化在一起,所以表面质量及平面度要求较高,不允许有翘曲、划伤、压印、起皱、拉裂等缺陷。由于该产品处于小批试制阶段,工艺定为:下料—拉深—切边。首先计算零件展开尺寸,画出展开图,然后计算零件的变形量,确定能否一次拉深成形。通过计算可以一次拉深成形。下料尺寸为44mm×52mm,为增大角部的拉深系数,采用圆角处理。  相似文献   

8.
端盖阶梯形零件的拉深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1所示是经简化后的端盖零件,是带凸缘的圆筒形阶梯拉深件,一般在冲床上冲制而成。零件在拉深变形时,毛坯变形区的应力状态、变形特点和圆筒形零件相同,而冲压工艺过程、工序次数的确定及工序顺序的安排却和圆筒形零件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骨架零件的拉深成型工艺,介绍了传统的骨架零件冲压工艺方法,通过对骨架零件传统拉深模具设计的改进,采用复合拉深模结构设计和工艺方法,有效地降低了零件的制造成本,提高了骨架零件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我单位生产的曲柄销堵头(如图1所示)为一小筒形拉深件,壁厚0.3mm。车间的冲压设备全是普通压力机。如果分成落料与拉深单工序加工,则需用模具多,且拉深时送料不便、效率低。为了适应大批量生产,我们设计、制造了如图2所示的落料拉深复合模。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产品的需要,异形拉深模种类较多,形状各异,结构复杂,工艺有时也有所变换,因而需要的技术高,成本也相对较高。特别是根据需要,有些产品可采用一次拉深成形模。在试模过程中,制件往往会出现各式各样问题,如:凸缘起皱且零件壁部被拉裂;制品边缘高低不一致;制品底部被拉脱;制品口缘褶皱;盒型件角部破裂;盒型件直壁部分不挺直;零件拉深后壁厚与高度不均匀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值模拟的筒形件多道次拉深工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开水煲外壳零件成形的工艺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ynaform对其多道次拉深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确定出该零件合理的拉深系数分配,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影响最终成形质量的主要因素压边力、摩擦系数、模具圆角半径等为优化变量,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零件关键位置的最大变薄率及表面质量情况,对上述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实践生产验证,经工艺优化后的成形零件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拉深工艺在现代工业冷冲压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拉深为主要成形工序的工件,经过一次或多次的拉深能够加工出各种形状复杂的拉深零件。拉深类零件通常具有较好的表面质量、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较均匀的壁厚,但变薄拉深又是非常复杂的弹塑性变形过程,由于凹模锥角、拉深系数、摩擦因数及变形速度等参数的影响,使得拉深过程中易发生起皱、拉毛等现象。因此,分析拉深变形过程中材料的应力状态分布及其对变形的影响具有  相似文献   

14.
1.零件分析 图1是摩托车上的护栏零件,该零件用料厚t=0,5mm的1Cr17不锈钢制成。零件的第一道工序是落料冲孔,第二道工序是浅拉深、弯曲复合成形。由于零件中间部分向下凹陷,虽深度不大,但形状复杂,在拉深时材料变形复杂,属于特殊的弯曲、拉深零件,这给模具设计带来了困难,但由于材料的塑性较好,此零件采用拉深、弯曲复合成形仍有较大把握。  相似文献   

15.
复杂油底壳一次拉深成形新工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复杂薄板零件拉深过程的力学特征,阐明了提高板料成形性能的技术关键,提出了一种能大幅度提高板料成形性能的新技术。对一种拉深难度很大的复杂油底壳采用这一新技术的一次拉深成形、常规工艺的一次拉深成形及实际生产中采用的二次拉深成形三种成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比较结果表明,这一新工艺的一次拉深成形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塑性成形领域中对钣金件非对称零件的两道次拉深成形一直是个难题。以非对称形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中采用网格法研究了两道次拉深后得到的成形件局部应变分布和第二道次成形件的壁厚变化。数值模拟中采用两道次连续成形的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成形性、应力、应变分布等,同时得到了对应试验结果仿真结果,并将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多道次有限元模拟中厚度变化与试验相差较小,可以通过有限元模拟预测多道次成形件厚度;多道次有限元模拟中应变分布与试验相差较小,可以通过有限元模拟预测多道次成形件成形性;采用多道次连续成形方法可以解决多道次成形中不同道次间材料属性变化难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不锈钢的性能和拉深特性,分析了不锈钢拉深时的粘模现象,从选用合理的模具参数、优化产品设计、优选模具材料、选用合理的润滑剂诸方面,给出了不锈钢零件拉深时的工艺对策,采用此对策可提高工件质量和模具寿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1.等曲线拉深模 在传统的拉深工序中,一次拉深获得的圆筒高度与圆筒直径的比值很小的,往往需要二次以上的拉深工序才能获得所需高度的筒形件。但若板料厚度较大,则可用等切面曲线凹模来增大板坯的极限直径。从而可在一次拉深中获得高度较大的筒形件。如果需要进一步增大筒形件的高度,还可在坯料通过等切面曲线凹模后接着进行变薄拉深。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国内新型结构冲压模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际生产中,某些产品的成形往往需要冲裁方向或拉深方向与冲压设备滑块的运动方向垂直或成一定角度,这时可以采用楔块模结构将冲压设备的滑块方向转换成需要的加工方向。尤其在冲压复杂工件时,这种楔块模结构就显得特别重要。而我们在设计模具时,只需在原模具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楔块机构就可以同时实现多种工序,既减少了模具数量,也减少了模具零件总数。而且还缩短了模具制  相似文献   

20.
仪表壳是仪表装置中的零件之一,其形状及尺寸如图1所示,材料为10优质碳素结构钢。矩形件的成形,一般都是采用拉深工艺,但拉深时矩形工件的变形不均匀,即圆角部分变形大,直边部分变形小。也就是说在拉深过程中,圆角部分和直边部分存在相互的影响,影响程度因矩形件的形状而不同。在工艺上,需要通过核算角部拉深变形程度,确定拉深工序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