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郭聪良  刘瀛 《玻璃》1998,25(5):13-17
1概况贵州凯里玻璃厂是1972年设计、1983年投产的三机垂直引上玻璃生产线,1997年6月开始进行第四个窑期的冷修,同年10月28日冷修完毕。在投料时发现异常情况:当投料池、引上室的玻璃液面距池壁顶面约为100mm时,熔化部西面3#与4#小炉之间的...  相似文献   

2.
我厂四机无槽窑1980年冷修后,引上窑的结构如图1所示.这次冷修中,将引上窑两副吊旋砖尺寸和形状均作了适当的改变,改变后的吊旋砖和吊旋砖夹分别如图2、图3所示.这次冷修改变引上吊旋砖的原因是:1.我厂自从1971年投产以来,引上窑的吊旋部分经常出现漏风冒火现象.虽几经整修,未能彻底解决.有的部位甚至有冷空气沿砖缝吸入引上窑,以至进入引上室使玻璃液局部温度降低,温度不均匀,玻璃原板产生岗子,影  相似文献   

3.
我厂四机无槽熔窑,经三年连续生产使用后,于5月11日放玻璃水,通过25天的紧张施工,6月6日点火烤窑,6月29日四机全部引上生产。该馆窑系71年建成投产,经73年、77年两次恢复性冷修,除对引上室尺寸略有改动;通路池壁增加保温层;某些部位砖材改用外。其他改动很少,基本照原设计进行冷修施工。  相似文献   

4.
我厂一号窑1982年冷修从4月1日放玻璃水,用19天完成了大量拆除、砌筑、检修任务。于20日点火烤窑,于5月4日投产。比计划提前了12天。从第一台引上机上炉时间开始计算,经过18小时,九机先后顺利上炉引上,各机上炉后分別在1~3小时内达到玻璃成片,其中2号机上炉6小时见一等品,8号机第13小时开车出2毫米玻璃。上炉后第五天产量、质量、2毫米比例。引上率  相似文献   

5.
《玻璃》1978,(1)
我厂无槽引上自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三日投产至一九七六年十月二十五日放玻璃水,经过三年多的生产实践,对这项工艺有了一定的认识,它的优越性逐步显示出来,玻璃的平整度大大提高,打炉周期也延长到40~55天,生产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为减轻。但是,引上速度较有槽法提高不多(特别是生产薄玻璃)。厚薄公差也较大,为了进一步完善无槽工艺,在建材总局的关怀下和兄弟单位的积极支持下,结合我厂熔窑冷修进行窑型改造。改成大澄清部,短通路,直接喂料,以适应高温强冷却,提高引上速度,改善玻璃质量,减少厚薄公差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把我厂年产量由原设计能力75万标箱增加到90万标箱,我们在1980年1月熔窑冷修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增加熔窑的面积,加宽引上窑,放宽玻璃原板的宽度。同年5月,冷修改造完成。投产至今9个多月,已经达到和超过了90万标箱。本文初步总结我厂熔窑改造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投产后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7.
《玻璃》1974,(1)
一、秦皇岛玻璃厂 1.1号窑冷修后自73年10月4日上炉以来,生产很快恢复正常,到10月8日就达到日产4085箱,一级品率73.5%,产质量均达到历史较好水平。这次一熔投产所以较顺利,从技术措施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几个问题:从添玻璃块开始就坚持高温作业;上炉前将玻璃液搅净、搅好;液面涨到标准后再上炉;抓好炉膛和机膛的保温工作;正常生产后继续抓好引上“徐冷”的测定和研究工作。 2.二熔车间为了加强技术管理,成立  相似文献   

8.
我厂原设计能力年产80万标箱.本着老厂挖潜、革新、改造的方针,我们在1982年3月熔窑冷修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增加熔窑的面积,加宽引上窑和原板的宽度.同年5月冷修改造完成.投产至今已近一年,达到和超过了95万标箱.本文介绍我厂熔窑改造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投产后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厂九机熔窑引进与改造工程是今年八月一日,结合冷修开始动工的.放玻璃水后,窑内存有700毫米厚的玻璃块404吨.改造工程需要将全部(153.6吨)的窑底砖拆除.按惯例是人工用风镐和撬棍启窑底砖和玻璃蛋子一般需10多天才能完成,会大大影响工程进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成形部保温的意义和做法,以及达到的具体效果。作者结合冷修采取防水、防透气、强化保温等措施对成形部进行改造.达到提高深层玻璃温度,减少横向温差,稳定引上作业,减少表面散热的目的。使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增加,单位能耗大幅度降低,为节能保温探索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1.问题的提出 我们公司4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于2000年4月开始冷修,冷修前生产的玻璃规格为:厚度3~1Omm,原板最大宽度3500mm,长度1200~2400mm,成品宽度2600~3000mm.为了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更好地满足今后建筑市场的需求,在这次冷修改造过程中,公司明确地提出了下一个窑期玻璃生产的具体要求为:窑龄最低保证6年,争取7年;玻璃厚度范围达到3~15mm,能够稳定生产深加工用浮法玻璃;按未修订前的国家浮法玻璃标准,优、一等品率达到88%,其中优等品率达10%;总成品率达85%.为此,公司专门委托有关玻璃设计院对冷修技术改造工程中部分项目进行了设计和技术服务工作.冷端设备改造在这次冷修改造工程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其技术改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玻璃》1974,(2)
秦皇岛玻璃厂一熔车间5号引上机长期以来一直炸裂多,上炉成片慢,引上率低,不能生产2毫米玻璃。过去,引上操作工人曾进行过多次调节,也曾对鱼鳞板的开度进行过几次修改,始终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根据几年的生产统计,5号引上机的引上率比九机平均引上率低百分之几,每日少生产玻璃约40标箱,每年则少生产约14,000标箱。特别是由于不能生产2毫米玻璃,使2毫米玻璃比例偏低,同时影响三个通路的温度平衡。因此,决定对5号引上机进行徐冷温度的测定。测定工作是在73年5月12日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1、无槽引上法:这种垂直引上法有几台引上机.通过熔融玻璃池窑玻璃带在引上机内成型,在不断引上的过程中退火、冷却、切割.靠板玻璃两侧相对的一对对辊子,将玻璃板连续地运至裁板场.引上机的垂直区域一部分密闭;一部分敞开(上部).引上机大约12米高(等于引上窑).2、格拉威伯尔法:此工艺和匹兹堡法在引上池部分是类似的.玻璃成型至带状并垂直牵引大约1米以后,90°转弯越过转向  相似文献   

14.
《玻璃》1974,(3)
我厂一号窑于73年9月4日放玻璃水冷修,9月4日至9月20日为拆除砌筑阶段,9月20日至10月3日为点火烤窑添玻璃块阶段,10月4日13点开始引上,进入试生产阶段。10月6日早班,9台机器全部引上。8日日产达4085标箱,一级品率为73.5%,2毫米比例为26.7%。10月16日至31日平均产量为4613.7标箱/日,出口平均2579.2标箱/日,一级品率达95.7%,2毫米比例为52.4%,引上率为88.7%。11月份产量为4586.5标箱/日,一级品率为95.5%,2毫米比例为52.8%,引上率为89.2%。以上指标都超过了一号  相似文献   

15.
我厂于1981年初建成了一条年产20万标箱平玻璃平拉线,经过一年的生产,玻璃质量差,成本高,经济效益不佳.为了提高产质量,节约能耗,于八二年三月二十四日停炉冷修,同时进行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玻璃》1983,(3)
我厂在一九七八年冷修同时,进行了挖潜改造,6台引上机全部加宽0.55米,原板从2.5米增加到3米,引上机高仍保持5.45米,为适应产量的增加,保持熔化能力在1.35吨/米~2天的范围内,将熔窑接长3米;即由5对小炉增加至6对小炉.改造前后的主要指标见表1、表2.冷修改造后的初期,生产波动很大,有时日产仅500标箱.之后经不断摸索,生产逐渐趋于好转,但改造后最初二个窑期的生产情况不甚理想,引上率比改造前年平均低  相似文献   

17.
沈阳玻璃厂机械工程师刘锡端同志新设计的DJ型(低噪音节能型)玻璃制球机。从1987年11月15日(沈阳玻璃厂中碱球窑冷修后)安装进行试生产,到1989年5月20日(球窑再次冷修),运行一年半证明,达到了八十年代国内先进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我厂三机玻璃熔窑第四窑期的冷修是从一九八三年四月份开始,到七月十二日开始点火烤窑,八月十二日进行试生产,八月十九日正式出产品.目前平均日产量始终保持在1400标箱左右,创造了我厂投产以来最好历史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玻璃》1975,(3)
我厂的三机有槽垂直引上熔窑,在一九七四年六月中旬冷修投产以来,革命、生产形势一片大好,而且越来越好。六月份半个月生产了15923.5标箱,下半年玻璃生产连续突破设计水平,创造投产几年来的最高记录。尤其第四季度的产量更是喜人,日产量最高达到合格原板1676.9标箱,十一月份有二十多天三台引上机全部出3毫米玻璃,平均日产合格原板1540标箱。这次冷修后比第一次冷修(一九七二年)后同窑期、同季节的产量都高。革命在前进,生产在发展。要巩固和发展生产上的大好形势,持续稳产高产,不断为人类作出贡献,我们必须遵照毛主席关于“要认真总结经验”的伟大教  相似文献   

20.
为配合随动切割试验,进一步改善5#引上机玻璃原板退火条件,自74年5月26日至74年7月3日(一个打炉周期)在5#引上机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和改进。在此期间,徐冷小组的同志们不怕酷暑高温,坚持在5#引上机旁测试,虽受随动切割试验因素的影响,但引上率仍略有提高(5月1日~5月25日平均引上率83.2%,6月1日~6月25日平均引上率85.4%)。通过徐冷温度的测试,我们对5#引上机作了如下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