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前,我国商事信用危机的加剧,造成了市场秩序的空前混乱,商事主体的信用缺失使交易风险更加明显。单纯依靠道德和观念上的东西,很难制约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守信的状况。通过完备的法律体系与必要的制度安排来健全我国的商事信用机制,提高商事主体的信用水平,从而解决目前存在的商事主体信用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德性具有层次性是高校德育生活中的客观事实,它包括道德认知主体结构的层次性,道德规范的层次性和道德人格的层次性。在高校德育建设中,辩证地对待道德的层次性,能够使具有不同德性的大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形成积极的精神力量,引导他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网络参与的主要群体。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成长发展期,在网络参与过程中容易出现娱乐化倾向,并产生各种失范行为。文章认为大学生网络主体性危机是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与道德意识偏差的实质,表现为主体性的缺失与主体价值判断的不稳定性。因此,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应当通过强化大学生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建立主体评价机制以及实现社会共管等途径构建大学生网络参与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发挥道德"自律"的内在作用,提升大学生网络参与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4.
净明道在儒家忠孝思想演化为片面的道德义务的历史背景下,继承并扩充了忠孝道德的内涵,追求"一物不欺"的"大忠"和"一体皆爱"的"大孝",体现出一种无差等的尊重和关爱;将忠孝道德与道教"净明成仙"的心性修炼之道和得道成仙的人生理想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激发主体内在的道德需要,形成忠孝之德的精神信念支持,产生践履忠孝之行的道德内驱力.这种将社会伦理要求向道德主体内心世界辐射和渗透的道德培育模式对当代道德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净明道在儒家忠孝思想演化为片面的道德义务的历史背景下,继承并扩充了忠孝道德的内涵,追求“一物不欺”的“大忠”和“一体皆爱”的“大孝”,体现出一种无差等的尊重和关爱;将忠孝道德与道教“净明成仙”的心性修炼之道和得道成仙的人生理想紧密结舍起来,有助于激发主体内在的道德需要,形成忠孝之德的精神信念支持,产生践履忠孝之行的道德内驱力。这种将社会伦理要求向道德主体内心世界辐射和渗透的道德培育模式对当代道德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建设"南通现象"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通现象”是社会对南通人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成果的肯定和称誉。“南通现象”的道德特色是参与的广泛性、精神的传承性和影响的深远性。“南通现象”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道德启示:关注主体变化,探索道德接受机制;关注环境变化,营造道德支持体系;关注小人物的道德热情,畅通道德服务途径。  相似文献   

7.
道德的自律或他律,表现为社会伦理对人的行为的两种不同调控方式.会计道德自律机制和他律机制是权衡会计人员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制度安排,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强调内在的道德和品质的自律、修养和完善;另一方面加强外在的以法制教育、法律意识建设、法制管理为主体的言行规范,即"他律",具有强制性性质.这两个方面应是相互作用,互为表里的.  相似文献   

8.
道德的自律或他律,表现为社会伦理对人的行为的两种不同调控方式。会计道德自律机制和他律机制是权衡会计人员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制度安排,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强调内在的道德和品质的自律、修养和完善;另一方面加强外在的以法制教育、法律意识建设、法制管理为主体的言行规范,即“他律”,具有强制性性质。这两个方面应是相互作用,互为表里的。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高度文明与发达的时代里,人们道德观念与道德水平应该是相当高尚的,其道德范畴与道德内容也应该是完备与健全的。然而,当今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意识的驱动下,传统道德标准受到了很大地冲击。中国当代职业厨师从业人员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标准缺失的现象也应当引起商业研究学者与社会工作者的重视。应当从职业厨师整体道德风尚与个人修为方面重建当代职业厨师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0.
安身立命是儒家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强调用仁爱之心,道德关怀去体察自然、社会和人心,阐示道德主体追求超越.安顿自我.寻找精神家园的终极目标,其内容包括人在宇宙自然中、人在社会中、人在自我心中的存在意义.面对纷沓而至的二十一世纪.儒家的文化理想.将对人们的信仰和价值系统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鼻祖。在他的名篇《国富论》中,他论证了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社会财富的根源;经济秩序是由上帝的"看不见的手"来安排的。在此基础上他倡导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这一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对后世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亚当·斯密的“经济人”与道德相联系进行探讨,对经济道德行为的具体形式“精明”、“正义”和“善行”三种行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经济道德行为,就是要实现追求利益动机的道德性和经济行为的合法化相事的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具体论述德育效益的特性分析、忽视德育经济功能的基本原因、重视德育社会作用和经济功能的基本趋势,以及德育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层次和功能等问题,试图从德育自身效益的正确评价及对社会经济有效作用的分析,帮助人们形成对德育地位、作用及有效性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4.
“道德银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新时期,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首要任务不仅仅是“实践”,界定和澄清道德本质、道德境界、道德内容及道德塑造等基本范畴及其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同样重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道德本质是内在需要与外在规范的辩证统一、道德境界是自我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道德内容是政治素质与德性修养的辩证统一、道德塑造是认知教育与情感体验的辩证统一的观点,力图建立讨论道德教育的话语平台和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以此为基点,本文着重讨论了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道德银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商品包装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的商品本体的本质内容要真实的统一起来 ,需要从事市场活动的经济主体的自我道德约束。社会的商品包装要建立在“义利”统一、互利互惠、诚实守信等道德原则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点认为道德和经济是分开的,道德是不图回报的.可现实中又存在着助人不乐、忘思负义等现象.道德回报问题因此引起广泛争议.在综合现有研究基础上,阐述了道德回报的内涵与本质,分析了高校引介道德回报理念对于改革高校道德教育高成本、低实效现状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大学德育中实施道德回报活动的原则和内容,初步总结了大学德育中部分道德回报活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面临着社会主义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经济建设上的巨大成就,思想道德建设上的经验却远没有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那样巨大。面对当前社会人们的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其原因,得出社会主义道德在经济建设日趋成熟的今天必将取得质的飞跃的趋势,研究在社会主义转型时期如何更进一步构建、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使思想道德建设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8.
大学德育工作根据"社会人本思想",确立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体需求相结合的目标基点.以人的素质发展为中心、构建德育目标体系.现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健康心理素质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方面.发掘道德教育的个人发展性功能和享用性功能,追求学生自我育德的最高目标境界.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三类精神的追求:道德精神、科学精神和审美精神,在不同的精神追求下教学模式也相应地表现为不同的特点,同时人类对精神的不断追求也促使教学模式不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规律要求下的"向钱看",被解释为对物质财富的追求;虽然它以利己心为动机,具有经济的正当性,但在道德上是中立的,不必然具有正当性。市场经济的矛盾运动,使"向钱看"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即可能发展为符合道德的"向钱看",也可能发展为不符合道德的"向钱看"。这就是"向钱看"的两种德性。一概地认为"向钱看"都是符合道德、符合法律的论断,是不能成立的;把赚钱一概地认作是衡量社会贡献的尺度,并视之为普遍规律,也是没有根据的。其之所以错误,在于它把社会财富增长在历史发展总进程中的进步作用,作为社会个体"向钱看"行为进步性的根据,忽视了个体行为的不道德、违法的可能性,从而把一切不道德、违法的"向钱看"也看作进步的社会行为。应该提倡具有道德正当性的"向钱看",反对违背道德的"向钱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