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三维盆地数值模拟技术恢复了中上扬子地区地史演化过程,在地史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古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并阐明了其发育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扬子板块泥盆纪沉积前表现为"隆凹相间"的格局,印支期在扬子地台上形成北东向的"一隆两坳"格局。对比加里东期与印支期的构造格局发现,印支期的川西坳陷基本上位于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隆起之上,印支期的泸州古隆起亦覆叠在加里东期的川南坳陷之上,南充—梁平一带位于构造转换的枢纽带,印支期的石首—宜昌隆起发育在加里东期的江汉盆地北部坳陷上,反映出印支期对加里东期的构造反转现象十分显著。从贯穿四川盆地东西向和南北向的2条构造演化剖面也可以看出,印支期对加里东期构造的叠加和反转,并反映出古构造的形成与迁移过程。泸州古隆起是一个典型的印支期古隆起叠加在加里东期古坳陷上的构造,形成了下生上储的油气资源配置关系,对以志留系为源的油气勘探应该具有良好的前景。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和黔中古隆起是印支期以前奥陶系以下地层油气运移的持续指向区,但它们仅能控制寒武系烃源岩的油气,与寒武系生烃坳陷相邻的古斜坡部位油气勘探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松南地区扩大油气勘查成果,我们对勘探重点的H凹陷A剖面进行了二维盆地模拟。得到了H凹陷的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运移史资料。在地史研究中,从已知盆地出发,采用了回剥技术,由今溯古重建了凹陷的沉积史和构造史。在此基础上进行热史分析,得到了H凹陷在早期发生断裂活动,并伴有高热流值,形成了有利于有机物向石油烃转化的环境,生烃史和排烃运移史的研究主要对沙河子组地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河子组是凹陷中的  相似文献   

3.
三江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江盆地作为我国东部中生界唯一的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盆地,受早白垩世末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其原型盆地与现今残留盆地存在较大差异,有机质热演化已达成熟一高成熟演化阶段;发育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和第三系三套烃源岩,油气源较丰富;多期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形成的两组断裂以及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提供良好的通道和运移动力;圈闭类型较多,定型早,与油气生排烃期形成良好的匹配关系;存在西部、东部两类不同成藏组合的勘探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西藏伦坡拉盆地地热史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坡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侧藏北湖区,为早第三纪狭长断坳叠置盆地,存在丁青湖组和牛堡组两套含油气系统.在地史模拟的基础上,选取适当地热史参数,对盆地地热史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反映了其地温场具有高热流值、高地温梯度的特征.现今地温梯度在5.0~7.0℃/(100m),古地温梯度略低,高地温场延续时间长,促使伦坡拉盆地烃类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5.
三江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江盆地作为我国东部中生界唯一的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盆地,受早白垩世末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其原型盆地与现今残留盆地存在较大差异,有机质热演化已达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发育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和第三系三套烃源岩,油气源较丰富;多期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形成的两组断裂以及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提供良好的通道和运移动力;圈闭类型较多,定型早,与油气生排烃期形成良好的匹配关系;存在西部、东部两类不同成藏组合的勘探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王德志  贾烈明 《石油物探》2006,45(4):423-426
位于中国东北境内的三江盆地,环境与气候十分恶劣,勘探程度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以往采集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为整体了解盆地结构,进一步评价盆地含油气情况,在分析三江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资料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多类型的表层结构、强屏蔽界面、低信噪比资料、复杂构造成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理论论证和地震采集技术研究。发现:①首先须做好低、降速带的调查及激发井深、岩性、药量的试验,以保证药柱在高速层顶面以下激发;②该区进行地震采集时,炮检距不宜过大;③须使地震波有足够的高频成分,以获取散射波。通过研究,解决了地震勘探采集中的难点,提高了地震资料单炮记录的品质,获得了浅、中、深地层成像清晰的地震剖面,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7.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石油地质条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江盆地是中生代碰撞前陆沉降带上的一个叠合盆地。盆内广泛接受了中生代晚侏罗世-新生代海相-陆相的含煤碎屑岩沉积。绥滨坳陷是盆地西部的一个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面积5470km2。坳陷具有良好的成油成气地质条件,并普遍见到煤成气显示,有希望获得中小型气田及油田。  相似文献   

8.
考虑断层发育史并适用于欠压实的地史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广仁 《石油学报》2002,23(1):24-26
在盆地模拟系统中,地史模型的功能是重建油气盆地的沉积史和构造史.其模拟方法分为正演和反演两种类型.正演是指从古到今恢复地史,如超压技术,适用于欠压实带;反演是指由今溯古恢复地史,如回剥技术,适用于正常压实带.回剥技术的优点是精度高,缺点是因未考虑超压而不适用于欠压实带.相反,超压技术的优点是适用于欠压实带,缺点是精度低.作者首先提出的回剥与超压相结合的技术,既考虑超压又确保精度,其主要思路是:从已知的盆地现状出发,先采用回剥技术,由今溯古重建各地层的地史;然后对各地层进行超压计算,从古到今修正回剥技术所得的地史.为确保重建精度,地史模型应考虑尽可能多的地质现象,如沉积间断、沉积压实、欠压实(超压)、单层剥蚀、多层连续剥蚀、断层及古水深等,其中断层发育史的模拟最难实现.提出了考虑断层发育史的回剥技术  相似文献   

9.
JunMod盆地模拟软件是用C++ Builder4.0开发研制的微机版盆地模拟软件。应用JunMod软件能够进行埋藏史、热史、生排烃史、油气运聚史的模拟和油气资源量估算。埋藏史模拟现已开通压实回剥法,热史模拟已开通地温梯度法,生排烃史模拟已开通烃产率法和化学动力学法,油气运聚史模拟已开通运载层吸附油气散失模型法,资源量估算已开通排聚系数法。Jun-Mod盆模软件具有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用户可以通过对话框进行软件操作,操作简单灵活,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0.
盆地模拟技术3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一维盆地模拟系统建立以来,已30周年。本文首先概述盆地模拟技术的现状,指出盆地模拟的主要最新技术。然后,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对盆地模拟的目标进行定位,认为盆地模拟基本上起到区带评价的作用,尚未起到圈闭评价的作用。最后,针对盆地模拟技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作为今后技术研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三江盆地演化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三江盆地为大型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应用最新资料,从区域地质、盆地构造、油气勘探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盆地经历前陆、准克拉通等6个演化阶段,形成了3坳2隆多构造层错置叠合的复杂构造格局,并控制了形成油气的地质条件,预测普阳坳陷为有利生烃区,早白垩世末期形成的构造为有利含油气区带。  相似文献   

12.
详细分析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的钻井资料,并结合地震解释剖面.将绥滨坳陷中生界划分为4个二级层序、8个三级层序,其中二级层序底部的三级层序发育低位体系域,其余不发育低位体系域.平衡剖面和米兰科维奇旋回分析结果表明,绥滨坳陷中生界三级以上层序主要受构造控制,米兰科维奇旋回只对高频层序(体系域)有控制作用.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绥滨坳陷中生界二级层序地层模式,该模式具有典型的三分性:早期的盆地充填(低位体系域),中期的盆地扩展(水进体系域)和晚期的盆地萎缩(高位体系域).并指出,二级层序发育的低位体系域上覆的水进体系域可以作为很好的封盖层,同时又可能是烃源岩,因而低位体系域应成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目标.图9表1参9  相似文献   

13.
三江盆地西大林子凹陷勘探程度较低,其主要目的层一直被认为是上白垩统,前参1井钻探揭示其为上白垩统之上沉积的一套新近系一古近系湖相地层,新近系富锦组不发育泥岩,古近系宝泉岭组、达连河组、新安村组和乌云组泥岩发育.对古近系烃源岩的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高,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少量Ⅱ<,1>型和Ⅲ型,...  相似文献   

14.
对三江盆地前进坳陷西大林子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并与依舒地堑古近系烃源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西大林子凹陷古近系泥岩发育,其中宝泉岭组泥岩最为发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从宝泉岭组二段—宝泉岭组一段—达连河组逐渐增大,有机质类型也有逐渐变好的趋势,但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普遍较低,处于未成熟—低成熟热演化阶段;达连河组和宝泉岭组一段下部的泥质岩是西大林子凹陷的有效烃源岩。西大林子凹陷应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三叠世末的新场运动是四川盆地印支运动的主幕,具变革运动性质。新场运动结束了四川盆地海相克拉通盆地的发育历史,开启了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的发展阶段。新场运动形成了四川盆地最大的新场近东西向的巨型长垣,并奠定了川西中段中新生代“一隆两坳”的构造格局。新场运动导致四川盆地全面隆升,造成中三叠统大幅度剥蚀,由于早期的表生岩溶叠加晚期的深埋溶蚀作用,为中三叠统顶部优质储层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该套储层成藏条件优越,是四川盆地亟待开拓的潜在领域。  相似文献   

16.
数值盆地模拟方法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数值盆地模型既可以定量描述地质对象的特征 ,又综合考虑不同方面地质因素及其相互间的耦合关系 ,模拟结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参数选择、边界条件、地质模型、地质认识 ,使用不当 ,盆地模拟工作就可能成为数学游戏。阐述了数值盆地模拟方法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思路、效果及意义。应用数值模型方法研究异常流体压力机制及演化过程 ,得出与传统认识不一致的观点之例有 :①地热梯度的增加使得地层压力变小 ,水热增压机制的效率在绝大多数盆地地质条件下可忽略不计。②与压实增压效应相比 ,蒙脱石的脱水增压效应可忽略不计 ,与蒙 伊转化过程有关的效率更高的增压机制是硅质胶结和蒙脱石逐渐解体而伊利石逐步重结晶的岩石结构变化。③并不是地层渗透率越低 ,有机质裂解生成气态烃的增压效应越显著。针对所获得的地质分析结果建立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 ,定量恢复和再现盆地演化的地质过程是可行的 ,并可能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检验原有地质认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18.
水平井精细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军辉 《断块油气田》2010,17(5):563-565
萨北油田开发至今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尤其是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挖潜成为难以攻克的难题,利用水平井开采已成为该项难题的有效技术手段,现已逐步得到应用。文中利用厚层精细地质建模、夹层粗化、近井模型和多段井描述等相关技术,实现水平井三维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一体化研究,并完善水平井多学科研究技术流程。通过对北部过渡带B5-8-A53水平井的数值模拟分析,优选出该水平井下泵时机、井日产液量和生产压差。研究结果表明,下泵时含水率为10%左右、合理产液量为50 t·d-1、合理生产压差保持在2.0 MPa以下时,开发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应用沉积学、岩石学、岩相学原理,对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野外剖面、钻井、录井样品进行描述及镜下观察,精细辨识了中三叠统地层不同角砾岩的岩石学特征,并绘制了沉积相与角砾岩关系图、古构造与角砾岩关系图。利用岩石学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角砾岩孔隙空间特征,总结得出四川盆地内中三叠统地层主要存在3类角砾岩,即台缘斜坡角砾、膏溶角砾和洞穴垮塌角砾,其分布分别受川西台缘相带、印支运动早幕活动、川北及川南古隆起因素控制,成岩后期改造对孔隙空间的影响较大,四川盆地中三叠统洞穴垮塌角砾的孔隙空间相对较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