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朝阳 《华中建筑》2008,26(1):116-119
在我国大规模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该文对工业遗产地城市公共空间重构的模式转型做了进一步探讨,提出了工业遗产地的重构特点、更新观念和保护动机,并将工业遗产地体现的工业文明视为工业文化,把文化资源视为文化资本对其进行运作,以达到促使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实现工业遗产地的价值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一个以快速发展与结构性调整并行互动为特征的城市化中后期阶段.城市社会经济已进入产业布局、类型、结构的重构和转型的实质性实施阶段,如何在新的发展条件下进行城市中心的功能与结构调整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以常州旧城中心区为例,就中心地区功能转型、土地资源再生和旧城整体机能提升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顺应新的发展条件进行山地聚落的功能与结构调整是西南山区发展的重要部分。文章以典型山地聚落云南省大理云龙县诺邓古村为例,客观分析山地聚落的内部结构及适应性,探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山地聚落功能转型与空间重构的内在动力、山地环境再利用以及山地聚落整体机能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重构的一个制度分析框架,揭示了体制转型的基本特征及城市空间重构的基本方面,并重点评析了政府企业化治理、城市增长机器、二元规制环境等对城市空间重构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孙文 《地下空间》1995,15(3):196-200
本文论述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指出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途径,为完善城市功能指出了前景。  相似文献   

6.
卢慧  周均清 《华中建筑》2011,29(4):108-112
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结构紧密相关,城市功能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不断调整,而城市空间结构的改进又带动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邯郸市峰峰矿区作为我国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正面临城市功能转型的严峻挑战.尽快实现城市功能的转型及相应的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是峰峰矿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把握新的发展机逼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公共空间的设施建设中座椅的人性化趋向角度,谈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如何综合考虑功能性、人文题材、公共性、环境观念,以及对公众的心理情感影响等要素,来满足人们对公共空间更多的人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当代中国城镇发展转型的趋势,本文分析了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中的问题,并依据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强调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疏理整体空间发展秩序,重构特色空间结构和创建低碳、绿色、人文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指出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途径,为完善城市功能指出了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从当前城市设计研究的含糊性与混沌性着手,针对在学术领域与实践领域存在的概念化与标题化现象进行批判,并试图分析其中矛盾性的本质,认为各种维度中的城市设计的合理性只存在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中,而不能采取一种普遍而静态的方式进行抽象化处理.由于城市社会是一个动态发展领域,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方法也始终处在不断变革之中.各种城市设计理论所拥有的共同基础在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动力,它们是城市形态形成与变化的原因,城市设计是社会空间生产的一种有效手段.据此认为,当前的城市设计专业需要避免狭义的传统观念,而应采取一种更加包容性的姿态,利用更加广泛的知识基础,针对现实中的多元城市空间进行梳理与整合.  相似文献   

11.
李家志  涂欣  李海涛  孙亮 《规划师》2012,28(7):100-104
长江中上游地区虽受下游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动力驱动,呈现快速城镇化趋势,但却不具备下游地区快速城镇化的用地空间、产业基础和背景条件,显然无法复制其城镇化模式。宜昌市是典型的长江中上游山地城市,其2005年版和20 11年版城市总体规划均在探索适宜的城镇化路径,包括"离土近乡"的城镇化策略,差异化的城镇化目标,区域有别、城乡有别的服务设施均等化,并根据城镇化路径提出了适宜的空间聚集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城市社会空间不断发生重构,老龄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逐渐显现。研究以广州市为例,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近十年广州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广州市老年人口数量稳步增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老龄化率较高的区域仍集中在老城区;就老龄化程度的变化情况看,中心城区总体上呈现老年人口集中化趋势,但内城核心区老龄化程度有所下降,核心区外围老龄化情况加重,老年人口分布局部表现出一定的"离心化"扩散趋势。研究认为,中心城区与原单位社区的就地老化和旧城改造与新开发区的居住迁移是体制内外不同老年群体空间集聚的主要动因,从而导致不同地域的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主体存在差异。城市规划需要重点针对不同地域类型及其成因制订相应的养老设施供给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3.
全球范围内对低碳问题的关注使人们重新聚焦于碳排放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研究。家庭作为城市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碳排放在整个社会碳排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传统的城市空间分异理论,城市空间结构应当与家庭碳排放密切相关,即离城市中心越近,家庭碳排放,不论是出行碳排放还是生活碳排放都应该越低;反之亦然。而且,在同等规模下,与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相比,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家庭出行碳排放也应当较低。研究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对距离城市中心远近与家庭碳排放的相关分析,验证家庭碳排放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市尽管近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主城及周边地区扩张迅速,跨江通道不断兴建,但传统的多中心格局仍然在延续,且由于路网结构和土地利用混合度的不同,汉口和汉阳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一研究结论对于从城市规划角度,特别是从公共交通和土地利用角度减轻碳排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家睿  袁媛 《规划师》2012,28(7):82-86
珠三角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在取得重大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其公路交通高速发展,轨道、铁路与航空等交通方式比重较少,综合客运结构失衡;以公路为主的空间扩张导致了城乡"蔓延式"发展,无法适应后工业化时代的需求。"公交时代"要求社会经济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珠三角轨道交通发展逐渐以轨道交通为主导构建公交网络,以大运量的公交为主导,适应城乡统筹发展趋势,形成多中心、集约化的城乡格局,对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持续增长等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海波  黄亚平 《规划师》2013,29(8):86-91
研究利用1984~2008年湖北省76个市县单元的人口、GDP等统计数据,综合运用相应的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进入了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该阶段城市化空间发展具有非均衡极化特征,人口、经济加速向特定地域集聚极化发展的特征日益显著,并在局部地区形成了连绵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中具有城市化要素集聚不对称性和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等突出问题。要实现健康城市化的发展目标,湖北省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选择差异化的城市化政策。  相似文献   

16.
贺传皎  邹兵  王吉勇 《规划师》2012,28(3):55-59
我国出口加工区正经历着从单一加工制造向物流、研发、展示、维修等业务拓展的发展历程,未来将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向更高级的综合保税区升级,二是撤销围网,成为城市功能的组成部分。深圳出口加工区为适应转型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满足近、中、远期的功能需求,主要从功能布局衔接、用地结构弹性、交通组织灵活、配套设施完善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湖北荆门热电厂通风除尘系统设计和设备选择。根据各建筑空间不同的使用要求,采用了不同的通风系统。针对煤仓间的特殊性,采用了半集中除尘系统。该工程的设计参数和系统选型经验可供热电厂通风除尘系统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刚 《室内设计》2014,(5):74-79
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汉口由 此涸出水面,由于地处优越的水运环境,商 贾云集,商业兴隆。因孤岛格局导致交通不 便,汉口一开始官治松弛,各地商人自发形 成同乡会和同业帮会共同管理地方,形成均 衡的晶体治理结构,达成地方自治。空间形 态由于缺少官方干预形成基于码头城市逻辑 的鱼刺状肌理,汉口日常生活丰富多元,社 会排斥较少,构成融洽的商业社会共同体。 1861年汉口开埠,导致经济结构转变,地方 自治开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官方面面俱到 的监控,自治的瓦解出现社会异化,在汉口 城市中心向租界方向转移过程中,出现空间 分异。汉口城墙由于受新的经济逻辑影响修 建成后城马路,“马路经济”暂露头角,改变 了“水运经济”,城市规模也随之扩大,横平 竖直的新型道路加诸新式里分住宅的建设 模式于此滥觞。警察制度的建立极大挫伤了 社会生态,地方自治自此让渡于官方管理。  相似文献   

19.
《规划师》2015,(8)
研究结合游憩空间的发展,从时间变化、行为主体、行为边界与特性等方面对大众游憩方式的转变进行分析,从游憩规划的主要问题着手,探讨未来游憩规划的应对与创新措施。研究认为,游憩功能会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引导空间改良,在时间上游憩面临与室内休闲和非城市旅游的竞争,在行为上人群的年龄分化使游憩呈现网络化的趋势,游憩的边界不断模糊且存在惰性的延续。对此,游憩规划不仅需要通过纳入评估、公众参与和指标量化等方法解决现有问题,还要结合游憩方式的转变,在社区规划、存量规划和都市旅游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蒋灵德 《规划师》2010,26(8):105-10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早期建设的老新村的公共空间因功能不完善等原因而难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导致空间异构现象的产生。通过对老新村中存在的过渡性异构、迫切性异构和违构三种空间异构现象的分析可知,采用人车适度混流、绿憩相对集中和预留备用空间等措施,营造一个功能复合、具有活力、多样化的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是消除空间异构现象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