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规划师》2017,(8)
城市气候适应性规划是目前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在总结城市韧性理论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行动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规划控制要素、城市气候与城市韧性的关系,提出了气候适应性规划的目标、原则及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关键技术框架,包括减缓气候变化的绿色碳汇网络技术、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技术、基于步行友好的街区尺度控制技术和公共服务设施多元分布技术,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多尺度城市气候监测技术、模拟技术、调控技术和城市热环境效应评估技术等,以提高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科学网络引文数据库(WOS),本文采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梳理了1990—2016年国外气候变化与城市规划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在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迅速发展,1990年代初、中期的研究停滞以及1990年代末期以来的复兴后,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呈现学科交叉化与内容广泛化的趋势;研究内容主要趋向于气候复合效应与城市系统的互动机制、基于气候变化的城市系统分析评估以及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策略三个方面。最后,论文评论指出,基于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研究正沿着内容体系多元化与综合化、方法体系从静态到动态模拟分析、重心倾向于规划行动的政策体系研究的路径发展。今后这一领域将深化气候多效应综合作用的适应性规划的研究,建构动态协作式规划方法。这一研究对我国未来城市空间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进展和关键技术的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车生泉  谢长坤 《风景园林》2020,27(12):69-74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针对特大型沿海城市进行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及适应性对策研究,可保障城市健康安全发展。构建上海气候变化城市脆弱性评价体系,并对现状进行评估。发现上海为中度脆弱;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灾害发生风险增加,高度城市化的上海受损可能性增加;上海在自然空间保护、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福利方面表现较好,对气候变化敏感性和适应性表现较好。分析上海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上海预防气候性灾害、建设适应性城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虽开展了气候适应性规划工作,但在应对气候变化不确定性方面仍考虑不足。本文深入分析与总结了发达国家地区和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不确定性时所采取的动态适应性规划措施,主要包含气候情景预测分析、政策措施分级响应、灾害风险监控预警、社区利益主体参与四个方面。同时,本文依托相对成熟的国内外气候适应性规划体系,构建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动态适应性规划框架,并提出了对我国气候变化适应性规划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余庄  张辉 《城市建筑》2007,(8):63-64
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圈建设对控制城市发展格局、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气候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采用先进的模拟技术分析了城市规划布局与气候影响的关系问题,并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圈可持续性的城市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孙泽宇  代鹏飞  翟俊 《中国园林》2021,37(4):122-126
全球气候变化威胁着本就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探索具有气候适应性的植物配置方法,是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和稳定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效手段。介绍一种能够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持续稳定地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适应性城市植物配置方法。以苏南地区为例,首先对植物材料的物种特性与适应性进行研究与编码,再根据植物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结构多样性以及场所审美文化和成本因素的综合考虑进行配置。为城市植物群落应对气候变化,提升城市植物群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梳理了德国空间规划落实气候保护目标的法律法规基础,解读联邦、州、地区和地方四个层级空间规划与气候保护专项计划的融合途径,重点探讨各层级空间规划在用地、能源、交通、建筑四大重点领域的气候保护施策路径及其要点,总结德国气候保护目标下的空间规划施策特征。研究表明,德国不同层级空间规划所关注的气候保护侧重点不同,对应同层级规划的定位,从原则引导到空间保障层层传导,并明确与气候保护相关部门规划的衔接以及对相应法律法规条款的落实。研究结果为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与气候保护相关的“双碳”政策提供启示,即:(1)以空间保障和空间主动适应性为抓手响应“双碳”战略;(2)对应五级三类规划定位形成层层深化与总详衔接的传导机制;(3)对应“双碳”战略事权,为各部门方案和行动计划落实空间配套;(4)创新管控工具和管制规则,促使国土空间规划更好引导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严重威胁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给城市带来很多风险。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工作范畴。文章的目的是回顾和审视现有的气候弹性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首先分析了气候变化、城市化和城市气候灾害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气候变化对中国城市发展带来的挑战;其次,论述了气候弹性城市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指出规划和建设气候弹性城市是中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最后,从理论研究和行动计划两方面对气候弹性城市和规划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聂晓晴 《规划师》2003,19(6):69-7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的适应性受到冲击。江津作为一个典型的西部中小城市,其城市规划面临功能布局与用地发展规划不适应、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与城市规模的不适应等诸多问题,为此,需从城市用地规模、用地布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总体规划作相应调整,增强适应性,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翟良山 《城市规划》1991,15(4):26-28,25
在预测和评价城市道路用地时,一般惯用“道路用地面积率”和“人均城市道路用地”两个指标,其在反映城市道路用地能否符合交通要求方面有一定局限性。本文介绍了一种比较简单的城市道路用地预测模型,采用城市规划年限时的城市人口密度、居民出行方式和车速等指标因素,以适合具体城市的交通特点和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