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固相接枝法,合成了聚丙烯(PP)与三种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马来酸酐(MAH)、丙烯酸丁酯(BA)的接枝共聚物PP-g-MMA/MAH/BA,将该接枝物应用于废聚丙烯(PP)/滑石粉填充体系,研究接枝物对体系的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热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PP中加入滑石粉进行填充改性,在一定用量的三单体接枝物作用下,废PP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
马来酸酐、苯乙烯双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马来酸酐(MAH),苯乙烯(St)双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PP)制备相容剂PSM,并研究了PSM在PP/Talc/TPU体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4.
GMA固相接枝PP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地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固相接枝聚丙烯的反应工艺。探讨了反就 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和PP粒径等因素对接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聚乙烯—丙烯酸辐射接枝物形态结构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光衍射和差热技术研究了聚乙烯-丙烯酸辐射接枝物的形态结构,并测定其性能,结果表明,接枝反应是由聚乙烯表面向内部进行并达到整体接枝,两种聚合物间存在相结合,随着接枝率的提高,材料的凝胶含量,亲水性,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基体,研究了两种共轭效应大于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氧烷(KH570)、极性效应与KH570差值较大的共单体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和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2-HPMA)的加入对聚乙烯(PE)接枝硅氧烷KH570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PE已经成功接枝了硅氧烷KH570和共单体,熔体流动速率、接枝率、凝胶率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共单体的加入,均能提高PE接枝硅氧烷的效果,而且N-PMI促进接枝的效果明显优于2-HPMA。当KH570用量为0.84g,共单体N-PMI和2-HPMA用量分别为0.84g和1.26g时,产物接枝率达到最大,分别为1.23%和0.85%。  相似文献   

8.
采用DSC、WAXD研究了紫外线辐照对高密度聚乙烯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辐照时间的增加,HDPE结晶度增大,熔融峰向低温方向移动,但晶胞结构基本保持不变。通过TGA对紫外线辐照HDPE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采用486微机对紫外线辐照HDPE分解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马来酸酐固相接枝微晶纤维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马来酸酐(MAH)固相接枝微晶纤维素(MCC)的反应工艺,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微晶纤维素及其接枝产物进行了对比表征。红外结果表明,接枝产物在1719.13cm-1处出现了酯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可定性地说明马来酸酐与微晶纤维素发生了接枝反应。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接枝反应并没有改变微晶纤维素的结晶结构,仅使其结晶度下降。文中探讨了接枝反应温度、时间和MAH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取代度的影响。当马来酸酐与微晶纤维素质量比为8%,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3h,可得到取代度达0.1的马来酸酐接枝微晶纤维素。  相似文献   

10.
PP固相接枝物增容PP/PA6共混物的界面相互作用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PP固相接枝混合三单体(gPP)增容PP/PA6共混物的界面相互作用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gPP是PP/PA6共混物的有效增容剂,在PP/PA6共混物的所有组成范围内,加入少量的gPP均可达到良好的增容效果,能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固相接枝物对PP/PA6共混体系的增容效果与固相接枝物用量及制备固相接枝物时第三单体的用量相关,通过Molau实验,傅里叶红外谱换光谱测试,抽提实验等证实;gPP的加入使得PP/PA6共混物在共混过程中就地形成了两相之间的增容剂PP-gPA6,增强了两相界面间的相互作用,gPP用量越大,PP-g-PA6的生成量越大,两相间的界面相互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1.
TATB及其杂质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重法测得了 TATB及其杂质在升温速率分别为β =5 K . min-1、10 K . min-1、2 0 K . min-1的热重曲线 ,根据 Ozawa公式和反应深度计算得到了 TATB及其杂质的热分解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 ETATB =12 7.14 k J. mol-1,ATATB =3.74 1× 10 9s-1;ETCTNB =111.5 5 k J.mol-1,ATCTNB =3.6 79× 10 13 s-1;ETCDNB =72 .30 k J. mol-1,ATCDNB =1.6 88× 10 8s-1。研究了TATB及其杂质的热分解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用热重法(TGA)分析了酚改性二甲苯甲醛(XF)树脂的热分解过程。运用Ozawa和Kissinger法进行动力学研究,得到其热分解活化能。结果表明:与普通线性酚醛树脂相比,苯酚改性XF树脂和双酚A改性XF树脂这两种改性树脂在热分解过程中的活化能都高,热分解温度也较高,热失重率降低;其中双酚A改性XF树脂的热分解活化能和热分解温度最高,热失重率最低;这说明双酚A改性XF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13.
碱式碳酸锌热分解机理及动力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TG、DTA、DTG等热分析手段研究了碱式碳酸锌热分解过程,热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Zn5(CO3)2·(OH)6为一步分解而得到纳米氧化锌,研究得到的机理模型证明其热分解过程符合随机核化机理。利用XRD,TEM等测试手段对纳米氧化锌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Zn5(CO3)2·(OH)6热分解方法可以获得结晶性及分散性良好、粒径分布窄、粒度约为10 nm左右的纳米氧化锌。  相似文献   

14.
纳米氢氧化镁粉体的制备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氯化镁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厚度约为20 nm的片状纳米氢氧化镁粉体。利用热重分析法对片状纳米氢氧化镁粉体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研究,以期深入认识由纳米氢氧化镁粉体热分解得到纳米氧化镁粉体过程的物理化学本质。分别采用Coats-Redfern方程和Dolye方程,对热重分析数据进行了处理和拟合,得到了片状纳米氢氧化镁粉体热分解反应属于Avrami-Erofeev(n=1)的成核和生长为控制步骤的反应机理,其表观活化能E=131 kJ/mol,指前因子A=1.56×1010。  相似文献   

15.
在水悬浮体系中,经自由基引发聚丙烯(PP)与马来酸酐(MAH)、苯乙烯(ST)及丙烯酸丁酯(BA)接枝聚合制备接枝产物(PP-g-PMSB),同时体系中产生了非接枝的聚合物(PMSB′)。结果表明,随单体含量增加,接枝率和PMSB′含量升高,且在接枝率高于5.25%时出现微量凝胶。三单体以长支链形式接枝到PP主链上,随接枝率的增加,PP-g-PMSB热稳定性和极性提高,熔体流动速率减小。接枝率5.50%时,PP-g-PMSB水接触角为79.52°;PMSB′含量3.25%时,水接触角降低至69.62°。  相似文献   

16.
采用TG-DSC联用技术对混有石油醚的乳化基质样品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Ozawa法和Satava-Sestak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样品的动力学参数和机理函数.讨论了混入石油醚后乳化基质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变化的原因,认为石油醚的加入会改变乳化基质的热分解动力学行为,具有促进乳化基质热分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热分解动力学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热分解动力学在含能材料中的重要性,列举了热分解动力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及几种常用的反应机理,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热分析技术具有快捷简便、准确度高以及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在含能材料的热分解动力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热分解动力学广泛应用于含能材料的动力学参数的求解、反应机理的推断以及动力学补偿效应的确定,为其有效使用寿命的预测以及安全性能的评定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热分析技术的自身完善以及与其他技术的联机使用将促进热分解动力学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热解(TG)以及微分热解(DTG)曲线分析得出共聚改性聚间苯二甲胺己二酸(MXD6)的热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对应的失重峰温依次增大,且热传导和传质会有滞后。在共聚改性尼龙MXD6样品中首先断裂的为酰胺键,酰胺键中的C-N键断裂生成氨基自由基和羰基自由基碎片,最终在高温下生成稳定的小分子迅速离开体系,致使体系失重。热解反应还伴随着交联和水解反应,PA66单元主要热解为环状物。根据Kissinger方程、Ozawa方程和Grane方程以及TG-DTG曲线分析可知,共聚改性尼龙MXD6的热解反应级数均为0.94(近似于1级反应的复杂反应),并根据求得的热解活化能E、指前因子A和反应级数n模拟出热解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无模型法对聚3,3-双叠氮甲基环氧丁烷(PBAMO)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计算,并用热重-红外-质谱(TG-IR-MS)联用技术研究了其热分解反应产物。PBAMO表现出了独特的热分解过程,TG曲线中在210℃~270℃叠氮基团的分解失重之后没有第二个明显的失重台阶;PBAMO第一阶段的热分解活化能为150 kJ/mol,当分解率大于0.4时,活化能降为负值。TG-IR-MS结果表明,在叠氮基团分解时释放的热量加速了剩余氮原子的氧化还原过程,主要产物形式为NO,主链中的氧原子被消耗掉,从而导致了碳链骨架的大量残留。  相似文献   

20.
有机硅橡胶SD-33粘结剂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D-33粘结剂在升温速率分别为5、10、20 K/min时的DSC-TG曲线,在20~550℃温度范围对SD-33粘结剂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用Coats-Redfern方法获得SD-33粘结剂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和机理函数.结果表明,在不同升温速率的TG曲线上,SD-33粘结剂热失重开始温度大致相同,而热失重结束温度随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升高.同时,在升温速率为5 K/min的DSC曲线上SD-33粘结剂从450.6℃开始分解放热,峰顶温度为456.6℃,结束温度为506.3℃,放热量为17.91 J/g.在320℃温度以下SD-33粘结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SD-33粘结剂热分解的活化能为154.91 kJ/mol,指前因子为5.097×1010s-1,机理函数为f(α)=(1-α)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