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水空调(Seawater Air conditioning)是一种使用海洋海水对建筑物进行供冷、供热的空调系统,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空调方式。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膜蒸馏淡化水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能源紧张和水资源匮乏的时代背景下,利用太阳能驱动膜蒸馏系统来淡化海水和苦咸水成为一项重要的水处理技术.为了提高膜蒸馏通量,使用了旋转切向入流的方式来强化传质过程,并对其作了深入的数值模拟和机理研究.在空气隙膜组件结构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其通量与原有膜组件通量接近,但易于加工制作和可多种方式组合使用.为提高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性能,开展了集热器性能的实验研究,并应用FLUENT软件对全玻璃真空管集热系统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太阳能膜蒸馏的实验表明在呼和浩特夏季,完全可以利用太阳能驱动膜蒸馏系统全天工作.  相似文献   

3.
根据潮汐能和太阳能的特点,并基于多效蒸馏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设计了实验装置及其测试系统。该装置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潮汐能代替用电力驱动的水泵和真空泵为系统给排水以及抽真空提供动力,从而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本文对所设计系统进行了理论模拟,分析了热水流量和温度等主要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海水淡化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从传统的蒸馏法到目前的膜处理.真空蒸馏处理技术(VDT)是在烘干处理技术基础上的发展,应用在船舶上,利用船舶的废热来淡化海水的一项技术,分析了原理,并对其进行了热力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100 t/d的装置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产水量随着工作蒸汽温度和蒸发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真空蒸馏海水淡化具有节能、环保,利用效率高等优越性,前景非常明朗.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干湿壁温差推动膜蒸馏过程的基本原理,采用商业化的聚四氟乙烯疏水微孔平板膜搭建了配制海水的淡化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分别探索了:一定相对湿度条件下,渗透通量与干球温度的变化规律;一定干球温度条件下,渗透通量与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一定湿球温度条件下,渗透通量与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该装置能够有效地从环境中提取能源以推动膜蒸馏海水淡化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浅谈海水在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我国具有丰富海水资源的沿海城市来说,海水温度冬季较室外温度高,夏季较室外温度低,因此若能将海水应用于空调系统中,海水应该说是一种天然理想的冷热源。目前国外尤其是瑞典对海水源热泵的研究与应用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而国内在这一方面尚缺乏实验研究。本文以青岛某厂综合楼海水源热泵工程为例,分析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海水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面对全球淡水资源的短缺,光热膜蒸馏因具有能源环保可持续、低能耗、高截盐、不易结垢等优势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新型海水淡化技术,其渗透通量与膜的光热转换性能密切相关。介绍了以金属纳米材料、无机半导体材料、碳基材料、聚合物材料及其他材料为光热转换材料的光热膜蒸馏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光热膜蒸馏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利用太阳能作为空调的能源,在当前能源紧张,人格上涨的情况下,越工被人们所重视。本文着重对太阳能空调制冷系统的各种运行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求得效果较好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调系统的能耗和环保问题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利用次表层海水中蕴含巨大的能量作为城市空调的冷(热)源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制冷热泵循环的效率,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赵朝晖  吴会军  朱冬生 《制冷》2003,22(4):40-42
针对目前压缩式制冷技术带来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介绍了几种可再生能源在空调制冷中的应用技术,如地道风供冷、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空调制冷,分析了可再生能源用于空调制冷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当前,暖通系统中空调系统使用的能源大部分为不能再生的高品位能源,其中电能所占的比例是绝对的。对这些能源大量的消耗,造成了地球资源的日益匮乏;与此同时,也带来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将以暖通系统之中的空调系统作为基础,并对其的节能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空调系统的节能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膜蒸馏海水淡化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研制了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微孔膜,并用减压膜蒸馏技术进行了海水淡化实验室试验及中间试验.海水温度在55℃,经一次过程,脱盐率大于99.7%,膜通量大于5kg/(m2·h).试验数据表明,微孔膜的孔径与孔隙率,以及膜组件和膜装置的结构设计对膜蒸馏过程有重大影响.同时,研究了海水温度、真空度、流量等因素对膜蒸馏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利用丰富的太阳能从海水、污水中蒸馏分离获得纯净水,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然而,传统的太阳能蒸馏提纯原理是加热整体待分离液体,光热转换效率只能达到30%~45%,并且需要昂贵的设备和频繁的维护,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太阳能在水净化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近年来出现的界面太阳能蒸发技术通过高效的光热转换材料将吸收的太阳能局限在蒸发层表面,大幅提高了光热转换效率,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环保的水净化技术,在海水淡化、蒸馏分离、发电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未来解决水资源危机的一种潜在策略。 本文介绍了界面太阳能蒸发技术中的光热转换机理,简述了光热转换材料、蒸发器结构设计和热能工程管理在太阳能蒸发技术中取得的进展,概述了界面太阳能蒸发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包括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太阳能蒸馏-发电联产、灭菌以及其他能源转换应用等,总结了当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并展望了界面太阳能蒸发技术的发展趋势。界面太阳能蒸发技术对解决水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范锦姬 《制冷》2005,24(3):23-23
我国首个以海水作为能源的空调示范项目在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邓鑫 《硅谷》2010,(12):38-38
介绍在海水淡化中应用太阳能技术的背景、原理以及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的特点,综述太阳能蒸馏装置应用在海水淡化中的研究进展,总结太阳能海水淡化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指出传统太阳能蒸馏器单位面积产量过低的主要原因是蒸汽的凝结潜热未被重新利用,自然对流的换热模式限制热性能以及太阳能蒸馏器中待蒸发海水热容量太大,限制运行温度提高,并对太阳能海水淡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蒸馏淡化是一项重要的海水淡化技术。蒸馏淡化是将海水蒸发后冷凝获得淡水,传热材料在设备安装成本中所占比例达15%~22.5%。要求传热材料耐蚀,传热效率高,强度高和价格适中,优化选材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和淡化成本,选材需综合考虑成本、使用寿命和导热效率。铜合金和钛合金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流材料,多级闪蒸传热材料多采用铜合金管,低温多效蒸馏则采用钛合金管与铝黄铜管组合。开发新型传热材料降低工程造价和海水淡化成本是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新开发的铝合金和超级不锈钢与传统材料相比,在保证效率的同时,价格更低,有望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和淡化成本。综述了国内外应用于蒸馏海水淡化的金属传热材料,包括钛合金、铜合金、铝合金和不锈钢,从材料的耐蚀性、传热效率、成本和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简单介绍了新型有机高分子传热材料。  相似文献   

17.
海水淡化与反渗透技术的发展形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世昌  周清  王志 《膜科学与技术》2003,23(4):162-165,171
全世界海水淡化生产能力统计表明,2000年以前蒸馏法(主要是多级闪蒸)占优势,2000年以后则以反渗透法占优势;海水淡化厂已从中东布遍各大洲.当前除中东国家外,都以反渗透法为首选技术.美国已基本上不再发展蒸馏法,在膜法中除海水反渗透外,纳滤、超滤和微滤都已全面进入水脱盐和水处理领域,而且后二者(水处理膜)增长速度远高于脱盐膜技术.我国反渗透淡化技术已经步入成熟发展阶段,有必要在沿海城市发展以海水淡化为基础的补充水源,并开发自有系列技术,积极从事国际市场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海水淡化技术与太阳能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淡化是解决水源危机的根本措施,但海水淡化绝不能以牺牲能源为代价;现有的几种海水淡化技术各有优劣,应配套使用;河海大学和南京玻纤院等研制的太阳能加热装置,可以作为海水淡化装置中清洁、无污染的能源。  相似文献   

19.
全国首个社区海水源空调项目启用仪式日前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唐岛湾畔举行。项目的合作方—青岛恒有源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海水空调技术是依靠提取海水中的能量来进行供热制冷的热泵技术。海水空调系统由能量采集系统、能量提升系统和能量释放系统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换热设备,将海水中的能量提取出来,再经过热泵机组将能量提升至需要的温度,然后通过能量释放系统将能量释放出来,让温度适于人体的空气最后进入到房间,达到供暖制冷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国产铁路空调客车内普遍存在的漏水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得出蒸发器积水盘呈负压是造成冷凝水渗漏的根本原因,并分别从设计及运用角度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