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化是现代园林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园林绿化发展就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园林的创造中,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和观赏的需要,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本文将对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土景观文化和民居的紧密结合相融为,这种关系需要房地产经营和设计者的认同和追求,未来民居的设计和结构布局就是要尊重本土文化。尊重自然。  相似文献   

3.
林刚 《包装世界》2013,(3):100-102
生态环境是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态关系环境,传播生态文明的校园环境必然遵循生态环境价值观。生态校园环境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元素应用必须以彰显生态文明文化为主题,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尊重受教育者的成长规律,如此才能实现以人和环境为主体的地球生态文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透过工业设计造型之美浅析自然造物之美。首先阐述何谓美,何谓自然之美。然后通过对产品设计的认识浅谈自然的美,自然的神奇和伟大。设计师从自然中认识提炼,创造出美的设计即设计师的造物,提到了仿生设计,如何利用自然生物进行仿生,最后是认识到自然造物之美和人造物之美的关系,设计要尊重自然。  相似文献   

5.
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人深层的精神需要,赏识是个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它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工业设计与中国传统造物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晟 《中国包装》2003,23(3):65-68
寻求文化品位,对人性的尊重以及对自然尊崇是后现代工业设计与中国传统造物观的共同之点。比较是为了互补和重构。设计是为了人们更好到生活,人性化的设计就是考虑人的各种需求,赋予产品以性灵。  相似文献   

7.
区域气候、水文、地理等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地各具特色的地域自然特征,而历史遗风、本土文化等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这些地域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极大的影响到风景园林的设计。因此,在设计园林时应因地制宜,尊重地域特色,实现与地域自然、人文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成婧欢 《包装学报》2015,7(2):79-84
安徽黟县西递和宏村是中国皖南古村落的杰出代表.皖南古村落建筑在选址方面尊重自然,崇尚"天人合一".其民居在装饰方面注重细节,体现了精湛的雕刻工艺;其结构布局合理,造型独具特色.皖南古村落及其民居建筑艺术给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如下启示:尊重环境,选址与建造尽量保持自然形态;遵循"顺应自然"的造物思想,民居设计与空间、环境协调一致;合理布局,实现生态建筑目标的同时,实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建筑物与小区景观色调的处理,以自然、柔美的色调缓解人们紧张的生活与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9.
刘天韵 《设计新潮》2013,(4):100-105
维思平建筑事务所在四位拥有德国教育和工作背景的建筑师和环境设计师吴钢、张瑛、陈;麦、KNUD ROSSEN的领导下,整个团队既有着德国建筑设计体系中的严谨,又强调建筑、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建筑设计上,更关注城市问题、生态问题、建筑与城市的结合以及城市与环境的结合问题。在其观念中,技术并不是全部,尊重自然,倡导健康生态,节能高效的建筑才是重要的。”这也是维思平所一直秉持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闫琦 《中国科技博览》2010,(27):199-199
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就需要加强要教师队伍整体意识,加强教师责任感,切实增强其能动性:同时认真开展师生互动,尊重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这几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学质量自然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这就是园林植物配置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12.
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情感和归属、他人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简言之就是文化生活和精神信仰的需要,就会变得更加迫切。中国人已经远离饥荒时代,重建和培育信仰可谓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中国建筑与景观的特色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的建筑与景观特色之路就是阅读和尊重地方的土地和自然过程,利用现代技术实现生态化的设计形式,来满足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本文从几个方面以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王刚 《中国科技博览》2011,(36):654-654
防洪工程生态护坡工程建设应树立“尊重自然、恢复自然”的理念,使护坡工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向山区推进,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文章对搞好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保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发展史,在不断的发展中,人类必须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报复”。就中国现状分析,我国环境保护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变成不可协调的矛盾,阻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就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中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旨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做出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高瞻远瞩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7.
所谓自然风水学,就是在继承中国几千年风水学说的精华并去除江湖迷信风水流派的基础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人为根本、以阴阳宅乘(利用)地球生气(4080兆赫的微波磁场)为核心、以正宗杨公风水为主体、以《葬书》《青囊奥语》《天玉经》《玉尺经》为主要理论来源、以其他各个风水流派中符合自然规律的常识为合理补充、以自然环境(主要是山和水)为条件、以勘察设计施工为手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道法自然并完全遵循自然规律、最大限度实现天地人合一的建造学并命名为自然风水学。  相似文献   

18.
吴新林 《包装工程》2020,41(18):178-182
目的 社会经济发展、技术应用创新、消费观念变迁等社会因素对可持续的生态设计构成了新的挑战,通过构筑“人—社会—自然”的生态设计方法,以进一步拓展生态设计的内涵与外延。方法 在“人—社会—自然”的关系场中,以社会作为联系人与自然的重要纽带,整体观照人、社会、自然三要素,使设计不再局限于物用或消遣,而是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的内心,使设计同时注重功能设计与人的情感归依。结论 在凸显跨代设计理念的生态家具设计实践中,针对生命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产品功能与情感的动态需求,利用“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设计方法,通过赋予家具在调和家庭情感关系方面的特定作用,实现了产品生命周期与人的生命周期高度契合,使家具既满足了日用功能,又彰显了功用之外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工作的以人为本,其核心就是用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的方式去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而激励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挖掘人的智力与潜力。本文就这一论题发表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20.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的一生有的轰轰烈烈、风光无限,有的是平平淡淡、碌碌无为。究其原因,这其中大都包含着一种对人生追求的态度,一种谋求个人发展的美好愿望。正是有了这种愿望与追求,才称其为艺术人生、完美人生;也正是有了这种期望与追求,才使自己的血肉之躯有了灵魂,使其更加美丽与动人。人在社会上不是孤立的,除了生理、安全需要外,还有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总是会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人们也总是力求用发展来施展自身能力,以达到完美境界的成长需要。而一但步入社会,走进某一组织,个人发展就与组织发展分不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