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杭甬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实践,介绍无砟轨道工程的底座板、轨道板铺设、砂浆层施工等工序质量控制手段、质量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高架箱梁桥有限元模型,以德国低干扰谱激励下的轮轨垂向力为输入,对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桥梁区段的高架线路动力学响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板壳单元很好地体现高架箱梁桥低频时的整体和局部振动情况,高架箱梁桥自振时顶板变化最为复杂,翼板在20阶以后振动加剧;德国低干扰谱激励下的高架箱梁桥的振动主要集中在200 Hz以下,与其他轨道型式类似;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可明显降低高架箱梁桥结构在0-50 Hz频段内的低频振动,是一种具有良好减振作用的轨道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3.
轨道板与CA砂浆层间离缝是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描述轨道板-CA砂浆层间界面本构行为、揭示层间离缝机理,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指数型界面内聚力模型,并基于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确定了改进模型的参数取值。该模型为含有指数系数的分段函数,可以表征层间界面拉力-位移关系的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指数型内聚力模型可以高效计算轨道板-CA砂浆界面内聚强度、损伤萌生时界面相对位移和界面临界断裂能,结果与试验值基本一致;改进指数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轨道板-CA砂浆界面的法向和切向开裂行为。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众多、内陆深广,解决大规模人口流动问题,最安全、最快捷、最经济、最环保、最可靠的交通方式是高速铁路,中国铁路决定把发展高速铁路作为实现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方向,高速铁路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质量控制决定整个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本文对高速铁路长桥上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质量控制作了较为明确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胡兴鹏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1):73-73
CRTSⅡ型轨道板所采用的混凝土为C55级,对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后期耐久性要求高,施工工艺复杂。轨道板采用工厂化生产,对轨道板的外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针对存在的工艺问题进行了摸索和改进。本文结合CRTSⅡ型轨道板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索,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京沪高铁先导段综合试验,针对端刺结构两端与相邻路桥结构连接的关键部位,开展了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路桥过渡段振动特性测试,分析了振动响应沿线路纵垂向的空间变化特征及与行车速度的关系。试验表明:①沿线路纵向的振动响应最大值出现在过渡板端与路基支承层交接处,并呈现出前者支承刚度小于后者的现象,反映出端刺结构的过渡板设置未能较好地实现刚度由高至低的逐渐过渡;②垂向多层的线路结构振动响应沿深度呈递减趋势,结构各层位水平向不连续引起的振动响应表现出与轮轨作用处距离成反比的关系,轨道板端经纵联后的振动特性有显著改善;③随车速的提高,振动位移表现出线性增加、振动速度与振动加速度呈现出非线性加速增大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是现代高速铁路运行的基石。但由于轨道板的尺寸较大,且其承轨台的轮廓复杂,对表面精度的要求较高,传统的抽样检测方法无法实现每块轨道板的生产溯源。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点激光测量技术的立式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轮廓尺寸的快速检测方法。首先,采用点激光传感器配合磁栅尺同步采集轨道板及其承轨台轮廓的关键数据。然后,设计了基于差值处理的点激光数据预处理方法,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计算关键轮廓尺寸,以实现在轨道板生产线要求的生产节拍内完成轮廓尺寸的自动检测。分别采用所提出的检测方法和三坐标检测法对同一轨道板的9个承轨台进行检测并对比两者的精度,结果显示2种检测方法的测量结果相差较小;利用所提出的检测方法对承轨台的小钳口距进行5次重复测量,结果显示最大极差为0.010 mm。研究结果验证了基于点激光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一致性,能够大幅提高轨道板的检测速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上设置限位凹槽与上部自密实混凝土凸台相结合,以实现结构层之间的传力、限位功能。该文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路基上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空间静力分析模型,并利用自主开发的FOSYS动力分析程序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两种主要凹槽设置方案的轨道结构静、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温度、车辆、基础沉降荷载作用下,两种方案的结构受力变形略有差异,但均在合理范围内;2)当自密实混凝土与底座板间土工布层摩擦作用不足时,双槽方案结构横向稳定性明显强于单槽方案;3)动力荷载作用下,两方案的动力学指标均满足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要求,凹槽设置方式对于轨道结构动力学特性影响较小。综上,两种凹槽设置方案均具有一定可行性,考虑长期使用条件下双槽方案横向稳定性更佳,推荐使用双槽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环境振动特点,对成灌铁路某桥梁段地面振动进行现场测试,分析不同测点地面振动加速度时程特点、频谱特征,并进行1/3倍频程分析和Z振级的衰减分析。结果表明,列车以180 km/h速度通过时,地面振动持续时间约6 s,距线路中心10 m处振动峰值加速度为60 mm/s2;在10 m处振动频谱分布范围在20~90 Hz,高频振动随距离衰减更快,大于20 m处振动主要以15~45 Hz为主;地面振动Z振级的衰减符合对数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10.
施工过程中需要为下道施工工序预留大量的预埋件,预埋件的埋设质量对下道工序质量影响非常大。但由于预埋件数量大,要求精度高,施工过程中难免产生预埋件失效的情况。本文以客运专线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预埋件失效后采用的植筋补强措施为例,详细介绍了植筋补强施工的过程及施工重难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惠学智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93-93
我国高速铁路工程的建设加快了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为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关键,CRTSⅡ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板的预制质量对高速铁路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CRTSⅡ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板的预制及预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6)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于高速铁路的建设速度以更好地促进各地之间的人员与物资的快速流通。某高速客运专线设计时速为350km/h,在铁路轨道的设计中正线采用的是无砟轨道的结构,其区间正线主要使用的是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结构。这种类型的无砟轨道的施工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由于铁道的设计时速极高,因此对于铁路轨道的平顺性、稳定性等都要求较高,需要在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施工过程中做好对于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几何状态的调整。本文将在分析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中对于精度调整要求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对于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中的精度的调整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CRTSⅡ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出此项无砟轨道体系的标准施工作业流程,介绍提高CRTSⅡ双块式无砟轨道作业效率所采取的技术管理措施和专门研发的创新机具和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廖肇礼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6):94-95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具有施工精度高、运营速度高、座车舒适度高的特点,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上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为了大量减少工后不均匀沉降存在的危害,在线路设计上除了隧道便是大量的使用桥梁设计,而底座板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中的基础工序及工程量最大的工序,而底座板的张拉又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中关键工序,它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无碴轨道的稳定和列车的运输安全,因此,底座板施工中张拉环节非常重要,应加强质量控制,以确保底座板张拉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轨道板与CA砂浆层间离缝是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描述轨道板-CA砂浆层间界面本构行为、揭示层间离缝机理,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指数型界面内聚力模型,并基于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确定了改进模型的参数取值。该模型为含有指数系数的分段函数,可以表征层间界面拉力-位移关系的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指数型内聚力模型可以高效计算轨道板-CA砂浆界面内聚强度、损伤萌生时界面相对位移和界面临界断裂能,结果与试验值基本一致;改进指数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轨道板-CA砂浆界面的法向和切向开裂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2)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铁路的客运功能越来越凸显出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的重要位置。在铁路建设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高速铁路网的构建已成为当今铁路工程建设的主导角色。而无砟轨道正是高速铁路建设最适宜、最需要的轨道构架模式。同时,它本身施工质量的优劣是决定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与否的最关键因素。在此就高铁无砟轨道工程建设质量系统控制做一定的阐释,以期达到增进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CA)砂浆设计要求,通过原材料优化选择和现场施工验证,对CA砂浆的施工工艺进行总结和探讨,对类似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上设置限位凹槽与上部自密实混凝土凸台相结合, 以实现结构层之间的传力、限位功能。该文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路基上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空间静力分析模型, 并利用自主开发的FOSYS动力分析程序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对两种主要凹槽设置方案的轨道结构静、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 温度、车辆、基础沉降荷载作用下, 两种方案的结构受力变形略有差异, 但均在合理范围内;2) 当自密实混凝土与底座板间土工布层摩擦作用不足时, 双槽方案结构横向稳定性明显强于单槽方案;3) 动力荷载作用下, 两方案的动力学指标均满足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要求, 凹槽设置方式对于轨道结构动力学特性影响较小。综上, 两种凹槽设置方案均具有一定可行性, 考虑长期使用条件下双槽方案横向稳定性更佳, 推荐使用双槽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