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苯并三氮唑、水杨醛为原料合成耐高温分散剂,并进行红外和热重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目的产物,且具有明显的耐高温性能。根据抗焦增液的原理复配得到抗焦液体增收剂,在延迟焦化模拟试验装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含有耐高温分散剂的抗焦液体增收剂效果明显优于含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抗焦液体增收剂。该抗焦液体增收剂添加为200 μg/g时液体收率增加4.5百分点,其中汽油馏分增加1.24百分点,柴油馏分增加3.16百分点,蜡油馏分增加0.1百分点,气体收率降低1.58百分点,焦炭产率降低2.92百分点,各馏分族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抗焦液体增收剂后对液体馏分的族组成无明显影响,因此不影响延迟焦化液体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厂延迟焦化装置加工伊朗渣油的经验,针对原料输送困难、石油焦质量下降、压缩机超负荷等问题,生产上相应采取了提高原料温度、实施焦分别管理等一系列对策,保证了含硫渣油在延迟焦化装置上的加工。  相似文献   

3.
分别在3套不同的工业装置上对沈阳工业大学研制的JZS-07型延迟焦化液体产品增收剂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当注入量为300μg/g时,可提高总液体收率2~3个百分点,注剂前后产品的化学组成变化很小,注剂费用与效益的比例为1:3~1:6,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评价了韦杜里渣油性质,并分析了后续装置未完全配套时加工进口渣油的生产情况,摸索了加热炉辐射出口温度控制、大循环比操作及切换焦炭塔条件的经验,考察了产品质量及产品的情况。针对分馏塔水力学核算结果,特别结合现有生产出现的大油气线结焦、征复式压缩机长周期地驼转及加工含硫渣油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提供加工进口原油生产的渣油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提供加工进口原油生产的渣油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延迟焦化装置长周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总结了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延迟焦化装置加工含硫渣油的经验,针对延迟焦化原料日趋重质化,劣质化给加热炉,焦炭塔,大油气管线及分馏塔等主要设备长周期运转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装置进行了改造,实施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延迟焦化技术在中国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迟焦化是一项加工渣油,特别是劣质减压渣油的成熟的炼油工艺技术。它的投资低,能加工各种高硫、高沥青质的减压渣油,它的原料范围甚至可以包括沥青和油砂。焦化汽油经过加氢后,是较好的乙烯裂解料,焦化柴油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焦化干气和富气是制氢的好原料。延迟焦化装置一直是加工劣质渣油的首选工艺装置。  相似文献   

7.
自世界第一套延迟焦化工业装置于1930年8月在美国建成以来,因其工艺流程简单、原料适应性强、投资和操作费用较低等特点,在70多年的历程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炼油业渣油转化的重要手段。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匮乏,延迟焦化原料的价格与原油相比已有很大的优势。又由于其工艺技术成熟可靠,产品的柴汽比高,经济回报率较高,所以至今仍然是重油加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新 《广石化科技》1998,(4):49-52,62
通过对延迟焦化装置循环比的分析,提出采用优化进料,甩循环汪,侧线稀释等措施达到掺炼沥青时降低循环比,减少焦炭量,并对于目前生产中掺炼沥青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延迟焦化汽油蒸汽热裂解性能实验室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裂解评价装置上对加氢前后的延迟焦化汽油油品进行了裂解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未加氢的焦化汽油裂解性能较差,结焦严重;加氢后的焦化汽油是一种优异的乙烯裂解原料,可以单独裂解或与石脑油混合裂解,其裂解的乙烯收率和三烯(乙烯、丙烯和丁二烯)总收率均较高,分别约为30%,50%,接近西部裂解性能很好的库西石脑油的水平;于停留时间约为100 ms,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焦化加氢汽油的裂解温度,对提高其乙烯收率和三烯收率有利,适宜的裂解温度为890 ℃.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稠油延迟焦化装置的焦化蜡油由于氮含量高而不能作为催化裂化原料,为此采取了减少焦化蜡油收率、最大限度提高焦化汽油和柴油收率的措施。这些措施有:增设蜡油汽提塔;将分馏塔底脱过热段的人字形换热挡板更换成抗堵格栅填料,并增设上下进料抗堵分配器;降低循环比;降低分馏系统压力和控制焦炭塔急冷油的注入量等。采用这些措施后汽油和柴油收率明显提高,在减压渣油掺炼率比较小的情况下汽油和柴油的收率可以增加2—4个百分点;在减压渣油掺炼率接近45%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增加汽油和柴油的收率2~3个百分点,降低蜡油收率2个百分点左右,每年可产生效益7486×10^4RMB¥。  相似文献   

11.
以国内某石化企业延迟焦化装置加热炉为例,采用减压渣油为原料,在计算机模拟与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焦化加热炉的动力学、物性及反应器模型等的模拟策略,建立加热炉的数学模型,经过现场模型验证和工况分析,可得到沿加热炉炉管轴向的温度、压力、流速及气液组成的分布。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现场值偏差较小,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分布趋势与宏观认识一致。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现场加热炉的工况分析,为延迟焦化加热炉的设计、操作与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室小型焦化评价装置考察了金属化合物、富芳组分和自由基生成剂等3种添加剂对延迟焦化液体产品分布的影响,发现不同添加剂对提高液体产品收率的效果和机理不同,其中富芳组分催化裂化油浆在掺兑量(w)小于10%时对焦化原料反应产物分布影响不大,掺10%时液体产率略增;自由基生成剂四氢萘添加后抑焦效果明显,焦炭产率降低1.32百分点,液体产品收率提高5.21百分点,但其成本高,不宜推广应用;综合考虑,具有应用前景的是金属化合物添加剂,液体收率可提高1.2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延迟焦化装置扩能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大庆分公司炼油厂延迟焦化装置扩能改造情况 ,内容包括 :柴油系统的换热流程优化、空气冷却器改造等。装置处理量由原来的 1.0Mt/a提高至 1.17Mt/a。此改造方案不增加设备 ,仅靠降低装置循环比及局部改造瓶颈部位 ,改造后循环比降至 0 .3,总液体收率提高 2 .3% ,年净利润达 15 43× 10 4RMB $。  相似文献   

14.
延迟焦化装置的扩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我国正在运转的19套延迟焦化装置的现状;对延迟焦化装置的加热炉、焦炭塔、分馏塔等主要设备的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降低循环比、深拔减压渣油、减少炉管注水以及缩短生焦周期等提高装置加工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0.6Mt/a延迟焦化装置扩能至1.2Mt/a的改造设计方案。该方案首次采用了可灵活调节循环比的工艺流程,使循环比可以低于0.2,甚至可以实现零循环比操作;采用了优化的换热流程,使焦化原料的换热终温达到了330℃;实现了大型焦化装置双面辐射加热炉和水力除焦设备的国产化。改造后装置于2002年7月一次投产成功,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自2016年大检修以来,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延迟焦化装置出现的原料缓冲罐罐顶平衡线腐蚀、焦炭塔上进料线弯头腐蚀、解吸塔塔底重沸器壳体腐蚀、稳定塔塔顶冷却器管束腐蚀等进行腐蚀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原料缓冲罐罐顶平衡线腐蚀为高温硫腐蚀,需要采用对管线材质升级或加防腐蚀内衬等措施;焦炭塔上进料线弯头腐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延迟焦化装置加热炉为两室四路进料,首次采用单炉室生产方案后,出现了加热炉出口处易结焦堵塞、压缩机喘振概率增加、机泵寿命缩短、分馏塔操作难度增加和汽油、柴油质量受到影响等问题。通过采取炉管注汽、延长生焦周期、控制甩油流量以及进行轻烃回炼等应对措施,保证了装置的平稳运行,同时将原料优化至催化裂化装置处理,每月产生效益约540万元。  相似文献   

18.
采用n-d-M法、E-d-M法及四组分分析法,对现有延迟焦化原料(减压渣油、催化裂化油浆)及乙烯焦油进行了组成与性质分析,并通过测定原料油的电导率及热失重(包括TGA和DTA)分析,研究了乙烯焦油对延迟焦化原料胶体稳定性及热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有的延迟焦化原料中掺炼乙烯焦油会导致原料中的饱和分含量降低、芳香分含量增加。在35 ℃条件下,延迟焦化原料的胶体稳定性参数随着乙烯焦油掺炼比的增加而增大,胶体稳定性在一定范围会得到改善。此外,乙烯焦油的掺入,会导致焦炭产量增加及生焦反应趋势提前,且产物中各馏分油收率会出现明显变化。说明乙烯焦油掺入后的热解过程及热解产物间并不是单纯的加和,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齐鲁石油化工公司胜利炼油厂延迟焦化装置分馏塔因结焦严重使重蜡油不能正常抽出的情况,通过(1)在集油箱底板上开孔;(2)取消重蜡油集油箱上方分馏塔板降液管的液封盘,并延伸该塔板的降液管,由动改前的距离重蜡油集油箱底板1 080 mm改为400 mm;(3)降低油气线速,降低泡沫层高度,控制焦炭塔塔顶温度、压力,控制生焦高度,在焦炭塔顶注入急冷油等措施后,使重蜡油集油箱结焦影响操作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