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膜生物反应器(MBR)能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氨氮及难降解有机物含量,但高昂的膜制造成本和膜污染制约了膜技术的应用。向膜生物反应器中投放粉末状活性炭(PAC)可有效降低膜污染现象,但处理后污水仍达不到零排放标准;而颗粒活性炭(GAC)与MBR工艺的结合,使得MBR系统中膜通量变大、过滤阻力降低,大大减缓膜污染,降低了膜使用成本,更加有效去除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能满足日益严格的污水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通过膜强化生化反应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具有污染物去除效果好,污泥产率低的优点.分析了影响MBR处理效果的相关因素,提出新型复合生物动态膜(HDMBR)生物反应器.同时论述了其所具有的特点,说明了HDMBR运用于回用水处理是一种高效、低耗、资源化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3.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焦化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以PVDF中空纤维微滤膜作为膜组件,结果表明,采用MBR工艺进行焦化废水生物处理,系统对COD和NH3-N的去除均有很好的效果,平均去除率均可达到95%以上,且达到国家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COD≤150mg/L;NH3-N≤25mg/L),有一定的推广意义.此外,膜污染控制也是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应用的关键,本实验进行了膜清洗方法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膜生物反应器(MBR)的使用过程中,水力停留时间(HRT)、溶解氧(DO)、污泥负荷等操作条件和膜污染程度直接关系到MBR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对过程是否能够工业化起到关键的作用。针对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过程,考察了HRT、DO和污泥负荷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从达标排放和节省能耗角度考虑,确定HRT8 h,DO 3 mg/L,污泥负荷0.3-0.4 kg/(kg·d)为适宜条件。实验运行过程中,定期对膜进行反冲洗和化学清洗,通过采用先反冲洗,再酸洗,然后碱洗,最后NaClO溶液清洗的方法对膜进行清洗,效果明显,清洗后膜的纯水通量恢复到新膜的75%以上,满足继续使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传统无纺布膜生物反应器(MBR)与外加电场无纺布膜生物反应器(EMBR)在同样操作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污染物质被去除的效果、膜污染的控制以及污泥特性等问题。结果表明:MBR和EMBR出水的COD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01,13.20 mg·L-1,EMBR出水的COD平均去除率为95.15%,要大于对照系统的91.77%。MBR出水的氨氮平均去除率为90.03%,而EMBR的则为92.09%。MBR出水的总磷(TP)去除率达到22.87%,EMBR有更高的TP去除效果,去除率达到43.59%。MBR和EMBR出水的平均浊度分别为3.72,3.31 NTU,且两者的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2.98%,93.13%。MBR污泥的平均质量浓度为5 034 mg·L-1,而EMBR污泥的平均质量浓度为7 957 mg·L-1,对比MBR污泥的平均质量浓度增加2 923 mg·L-1。整体上EMBR污泥的污泥容积指数(SVI)值低于MBR污泥的SVI值。试验表明EMBR有更低的膜污染增长速率,而无纺布膜的表征结果说明电场的存在可以缓解无纺布膜表面的膜污染。  相似文献   

6.
重力流膜生物反应器(GDMBR)具有低能耗、低维护和出水稳定的工艺特点,然而,目前关于利用GDMBR直接处理农村污水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探究GDMBR处理生活污水的通量变化规律、污染物去除效能以及不同膜孔径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GDMBR处理生活污水时可在无反冲洗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行,稳定通量为1.3~1.5 L/(m2·h)。这是由于膜表面生物滤饼层内形成了疏松多孔结构,且膜孔内污染物含量极低。GDMBR工艺可在较低污泥质量浓度的前提下实现对COD和UV254的高效去除,去除率分别为78%和85%,并有效保留污水中的氮源和磷源。此外,不同膜孔径对GDMBR工艺除污染效能的影响甚微,但微滤膜构成的GDMBR系统的稳定通量略高于超滤膜系统。  相似文献   

7.
废水处理水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的特点,膜的污染及清洗方法,研究膜的有机、无机、微生物污染问题,对7种废水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对废水中的BOD5、SS、浊度、NH3-N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能达到回用要求,对COD的去除也能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豆制品加工废水的可行性及处理效果,为豆制品加工废水处理提供新的工艺选择.方法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豆制品加工废水,在连续运行过程中.对进水和出水的化学需氧量、生物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氨氮和总磷进行测定,通过对主要污染物进出水质量浓度变化的分析,确定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处理豆制品加工废水的可行性、运行情况和豆制品加工废水中对各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通过60d的连续运行,MBR处理豆制品加工废水出水水质好,CODCr,BOD5,氮氮和SS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6.84%.94.37%,95%和99.83%.结论利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豆制品加工废水在技术上可行.有机物去除率高,装置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能力,出水稳定.  相似文献   

9.
无机陶瓷膜处理生活污水中膜污染及清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废水生化处理与膜分离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项新技术.本实验采用无机陶瓷膜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考察了不同的清洗剂对膜管的去污能力.结果表明,0.5%NaOH和7.5%的H2O2对膜管的清洗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处理生活污水导致的膜污染主要是由生物、有机物及胶体等物质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无纺布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其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并对膜污染和膜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纺布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COD和NH3-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和90%;表面通量和透膜压力对膜污染影响显著,增加表面通量或透膜压力,将加快污泥颗粒在膜表面沉积速度,膜污染加剧,过滤阻力增加;无纺布过滤阻力主要来自泥饼层,约占总阻力的98%.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improve membrane reactor ( MBR ) performance for micro?polluted surface water treatment in start?up phase, removals of nitrogen and organic matters especially synthetic organic matters by M...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效的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工艺.方法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与MF膜截留协同处理微污染水的动态模拟试验,以进出水中CODMn、浊度、色度及UV254作为评价水质净化效果指标.结果系统运行稳定后,浊度平均去除率93%,色度平均去除率86%,CODMn平均去除率70%,UV254平均去除率61%.通过采用间歇曝气和投加粉末活性炭方法可以减缓膜污染,膜污染呈现先快后缓的规律.结论采用MF与PAC协同工艺处理微污染饮用水源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和性能,处理后出水水质可以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浸没式超滤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对低温低浊水的净水效能以及对膜污染的缓解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处理低温低浊水时,能够降低膜表面的负荷,对可逆污染和不可逆污染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mg/L时,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出水的浊度低于0.06NTU,对CODMn,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0.9%,25%,比单纯的超滤工艺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0%,15%.  相似文献   

14.
不同孔径中空纤维膜水净化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和分析了不同孔径的中空纤维膜对不同微污染水的过滤效果.结果表明,所有的膜对于浊度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可溶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仅与分离膜孔径有关还与水质有关,水质是影响COD和UV254去除的主要因素.故在对膜品种选择时应综合考虑截留率和膜通量.  相似文献   

15.
低压膜直接过滤处理低温低浊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低压膜过滤和传统滤池过滤的滤后水水质和运行成本的比较分析,得出低压膜过滤在低温低浊水时可以取代滤池过滤的结论,低压膜过滤在保证出水浊度低于l NTU时,滤速可达20m/h,过滤周期为150h,低压膜过滤可以采用原水直接过滤,不需投加混凝剂,长期运行后没有受到较大的污染.反冲洗方式简单易行,所需压力远低于常规的膜组件.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密度沉淀池-超滤组合中试工艺,处理存在低温、低浊、高藻、高有机物等特点的微污染原水.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浊度、藻类及微生物指标的去除效果极佳,出水浊度值在0.07~0.09 NTU,藻类基本全部去除,未检测出总大肠杆菌群;组合工艺的CODMn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31.12%和52.65%,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在高密度沉淀池中投加3 mg/L和5 mg/L的粉末活性炭,可使CODMn去除率分别提高至38.6%和44.6%,超滤出水ρ(CODMn)已远低于3.0 mg/L,并能延缓膜污染,降低跨膜压差增长速度,有效延长超滤膜的化学清洗周期.  相似文献   

17.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racticability of coagulation-immersed membrane process during low-temperature period through the study of steady operation,chemical cleaning methods,water quality and agent consumption.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membrane performance decreases with the reduction of temperature,but low temperature has little effect on stable operation of immersed membrane when coagulation as pretreatment.EFM with 1200 mg/L sodium hypochlorite after every 48 filtration cycles was made for reducing membrane fouling efficiently,and the method,with 1.5% sodium hydroxide and 3500 mg/L sodium hypochlorite for 10 h and then 2% hydrochloric acid for 4 h,is an appropriate cleaning method under low temperature.Compared with convention treatment process,immersed membrane process not only has same agent consumption,but also permeated water quality is more superior such as fine removal effect on turbidity with average 0.10 NTU.Therefore,coagulation-immersed membrane process is more appropriate for increasing water quality demand and the treatment of low turbidity and low temperature water.  相似文献   

18.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处理低温低浊水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复合型生物絮凝剂(CBF)在处理低温低浊水源水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采用实验室静态试验方法,考察投加量、pH、阳离子絮凝剂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独使用CBF时,当投药量范围在5~17.5mg/L以内,CBF可有效地去除水中浊度与高锰酸盐指数(CODMn),最佳投加量为7.5mg/L.CBF在弱碱性条件下絮凝率较高,最佳pH为8.0.在混凝过程中投加阳离子絮凝剂可有效提高CBF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并减少投药量.在与聚合氯化铝铁(PAFC)复配使用时,最佳投药量分别为4mg/L和10mg/L,此时浊度去除率为73.0%,CODMn去除率为60.7%.  相似文献   

19.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分析了水力负荷、气水比和进水温度对进水各种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气水比和进水温度分别为3 m3/(m2.h)左右、1∶1和10~14℃以上时,系统可取得对有机污染物、氨氮和浊度较为理想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微污染源水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其中的浊度、腐殖质等影响到了饮用水水质。混凝是一种安全、实用、高效的水处理技术,而混凝剂是混凝技术的核心,选择一种合适的混凝剂至关重要。以硫酸铝(AS)、聚合氯化铝(PAC)、氯化铁、聚合氯化铁(PFC)等4种混凝剂处理微污染源水,再分别与助凝剂PAM、活化硅酸(ASI)复配使用,PAM与ASI具有较好的吸附架桥能力,大大提高了絮凝效率。通过检测浊度、UV254、絮体粒径3个指标,得出这4种混凝剂单独使用时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2、18、16、8 mg/L;与PAM复配使用时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1、0.1、0.05、0.2 mg/L;与ASI复配使用时ASI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5、1.5、1.0、1.0 mg/L。另外,自然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会产生腐殖酸,从而污染水质。分别使用聚丙烯酰胺(PAM)、PAC以及两者复配,通过检测混凝后的UV254以及絮体粒径指标,得出PAM、PAC单独使用时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8、100 mg/L,PAM与PAC复配时PAM的最佳投加量为0.8 mg/L,证明复配可在低投加量下有效增强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