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设计、加工和装配了一套实验室规模的微波冷冻干燥装置,旨在实验验证介电材料对微波冷冻干燥液体物料的强化作用。介电材料用烧结的碳化硅(SiC),石英玻璃作为介电材料的参照物;甘露醇,一种典型的药物赋形剂被选为待干溶液中的溶质。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介电材料可以有效地强化微波冷冻干燥过程。与传统冷冻干燥相比干燥速率大大加快,在试验条件下干燥时间可以节省20%。微波加热逐渐生效并且主要体现在干燥过程的后半部分。当溶液中的固含量很低或者固体物质具有很小的介电损耗因子时,如果不用介电材料,微波加热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作者提出的吸附—解吸平衡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考虑吸湿效应的多孔介质冷冻干燥数学模型。模型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并带有一个移动边界,以模拟介电材料辅助的微波冷冻干燥过程。介电材料选用碳化硅(SiC),原料液为脱脂奶。模拟结果表明:介电材料能够有效强化微波冷冻干燥过程。在典型操作条件下,介电材料辅助的微波冷冻干燥所用的时间比普通微波冷冻干燥减少33.1%。当料液中固体含量较低或者固体产品的损耗因子较小时,介电材料对微波加热的效果不明显。基于冰饱和度、温度和水蒸气浓度的分布,本文分析了干燥过程中的传质传热机理,并对干燥速率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的数值求解一个微波冷冻干燥质、热传递数学模型,以考察介电物质对微波冷冻干燥的影响。被干燥物料水溶液的溶质选用乳糖(Lactose)——一种典型的药物赋形荆。介电物质为烧结的碳化硅(SiC)。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介电物质能够有效地强化微波冷冻干燥过程,干燥时间大为缩短。在典型操作条件下,干燥时间为179.1min,比普通微波冷冻干燥节省43.4%。通过考察温度、冰饱和度、蒸汽质量浓度和压力分布,分析传质传热机理,确定了干燥速率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吸波材料辅助的液体物料微波冷冻干燥多物理场耦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菁  王维  张朔  宋春芳  唐宇佳 《化工学报》2019,70(9):3307-3319
为了研究吸波材料辅助微波加热对传统冷冻干燥过程的强化作用,建立了多孔介质温度、浓度和电磁场耦合的多相传递模型;以烧结的碳化硅(SiC)为吸波材料、以甘露醇水溶液为待干料液进行了微波冷冻干燥实验,并测定了甘露醇固体的介电特性。模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吸波材料对初始非饱和多孔物料微波冷冻干燥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初始非饱和样品微波冷冻干燥时间比传统冷冻干燥缩短了18%,比常规饱和样品传统冷冻干燥缩短了30%。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这表明提出的新型干燥方法确实能够实现过程传热传质的同时强化。通过考察样品内部温度、饱和度和电场强度的实时分布,分析了微波冷冻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和电磁波传播与耗散机理。在微波冷冻干燥过程中,初始非饱和样品累计吸收的辐射能和微波能的总和与传统冷冻干燥相当。这说明,该干燥方法只是提高了能量效率,从而大幅缩短了冷冻干燥时间。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吸波材料辅助微波加热对传统冷冻干燥过程的强化作用,建立了多孔介质温度、浓度和电磁场耦合的多相传递模型;以烧结的碳化硅(SiC)为吸波材料、以甘露醇水溶液为待干料液进行了微波冷冻干燥实验,并测定了甘露醇固体的介电特性。模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吸波材料对初始非饱和多孔物料微波冷冻干燥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初始非饱和样品微波冷冻干燥时间比传统冷冻干燥缩短了18%,比常规饱和样品传统冷冻干燥缩短了30%。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这表明提出的新型干燥方法确实能够实现过程传热传质的同时强化。通过考察样品内部温度、饱和度和电场强度的实时分布,分析了微波冷冻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和电磁波传播与耗散机理。在微波冷冻干燥过程中,初始非饱和样品累计吸收的辐射能和微波能的总和与传统冷冻干燥相当。这说明,该干燥方法只是提高了能量效率,从而大幅缩短了冷冻干燥时间。  相似文献   

6.
根据Luikov法建立了一个介电物质强化的微波冷冻干燥质、热传递数学模型,以考察介电物质对微波冷冻干燥的影响。该模型采用更具有实际意义的柱坐标系,考虑了非饱和多孔冰区内的升华一凝华现象。干燥过程存在两个移动边界。  相似文献   

7.
王光宇  孟境辉  张锴 《化工进展》2023,(4):1779-1786
微波干燥是一种提高煤泥干燥效率的先进技术,其中间歇式在能耗和超温问题上具有更大的改进潜力。在微波干燥过程中,煤泥的介电性质会显著影响干燥性能,然而当前缺乏介电性质影响煤泥微波干燥的机理研究。本文首先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间歇微波干燥的多相多孔介质模型,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由于介电性质实际是温度和水分含量的函数,从机理上着重分析了温度、水分含量相关的介电性质(VP)对煤泥平均温度、水蒸气质量分数、气相压力及液态水饱和度的影响,通过与以往处理成常数的介电性质(CP)相对比,结果发现,CP平均温度明显低于VP,并且温升速率在干燥过程中没有显著变化,而VP的平均温度表现出先急剧升高后维持稳定的趋势。CP水蒸气质量分数和气相压力分布虽然与VP分布趋势相同,但是CP明显低于VP。VP能够模拟出间歇微波干燥期间的“泵送效应”,而CP不能有效显示此现象。因此在煤泥间歇微波干燥中VP比CP更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8.
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芪提取物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适用于中草药提取液浓缩干燥的新工艺,以黄芪水提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四种工艺,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不同干燥方法对样品干燥动力学特性、干膏制品的表观形貌及原子力显微特征和样品含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干燥1h所得到的干膏质量与其他方式干燥4h的效果相当。样品经冷冻干燥所得干膏粒径约为1.363nm,经热风干燥所得干膏的粒径约为5.419nm.相比较,样品经微波干燥后的多糖含量高于其它干燥方式。结论是,微波技术用于中草药提取液的浓缩干燥,不仅可以缩短干燥时间,而且有利于有效成分的保留。  相似文献   

9.
微波真空组合干燥技术是将微波干燥和真空干燥或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结合起来,弥补了微波干燥过程中物料温度高导致热损伤、真空或真空冷冻干燥干燥时间长的缺点,使物料在较低温度下短时间内完成干燥过程,具有干燥温度低、营养成分损失少、干燥速度快等优点。本文针对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其干燥原理、干燥特点、干燥设备和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具有预制孔隙多孔介质冷冻干燥的多相传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局部质量非平衡假设,建立了多相多孔介质热、质耦合传递数学模型,理论验证具有预制孔隙的初始非饱和多孔物料对冷冻干燥过程的强化作用。模型考虑了多孔介质的吸湿效应,构建了3种吸附-解吸平衡关系。模型使用基于有限元法的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平台数值求解,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初始非饱和冷冻物料能够有效地强化冷冻干燥过程。采用不同函数形式的吸附-解吸平衡关系模拟的干燥曲线均与实验数据非常吻合。通过分析物料内部的饱和度、温度和质量源分布,探讨了初始非饱和物料冷冻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机理。初始非饱和物料的干燥速率控制因素主要是传热。模拟考察环境辐射温度对冷冻干燥过程影响的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