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景观设计》2005,(F11):42-42
该项目属于“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的东南区块,总占地面积53000平方米。 在北山路绿地改选过程中,遵循保护的原则,在保证对原有植被大体不动的前提下,对局部绿化进行完善和补充,对原有景观建筑进行修缮,  相似文献   

2.
孔强 《华中建筑》2009,27(10):100-102
该文旨在通过对前后北岸城市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的分析,重塑文化在历史空间中的地位,引发在历史街区景观设计中对文化恢复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人文情怀展示着城市的情感记忆,本文从景观感知的视角入手,从体验者感知、空间感知、业态感知、公共设施感知四个角度,建立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景观感知评价体系,据此评估上下杭历史街区景观感知发展水平,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景观感知提升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湖北省荆州市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及研究,从景观文化营造的角度对该历史街区的街区概况、环境特征、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具体深入分析,有利于恢复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和城市文脉的延续,对历史街区的振兴、城市的生态平衡、营造特色城市提供了一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与风貌的展示窗口,具有传承精神文明、塑造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将景观叙事策略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设计,能够强化使用者体验,增强街区的故事性与可读性,使街区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充分的表达。文章从理论出发,探究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叙事性景观设计策略,并以温州“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工程实践为例,分析了叙事性景观节点塑造与空间逻辑构建方法,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街区是重要特色记忆,其保护更新是城市改造的重要内容,笔者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况,阐述相关发展进程并介绍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案例实践项目和我国建设实况,分析现阶段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困境和阻碍.最后通过山东省坊子区坊茨小镇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案例实践,试图从景观视角下提出关于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对柳州市历史街区的景观文化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并结合城市意象中提出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五个基本物质形态要素,在此基础上,以柳州市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和东门历史文化街区两个街区为例加以分析,提出针对性地历史街区景观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为推动柳州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一定...  相似文献   

8.
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古老的传统商业街区,也是济南目前保存较多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泉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但近年来,该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特色风貌,复兴其活力,文章从保护其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活力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原居民的社会网络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镇历史街区景观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晴 《华中建筑》2008,26(6):138-140
镇历史街区是区别于传统古村落及城市历史街区的一种历史遗迹,它既有城市有序的规划格局,又与自然,乡村有着紧密有联系,其景观表现出双重性,景观特色异常明显,文章针对城镇历史街区帚观的特点,分析了城镇历史街区的景观元素,景观的构成关系,并提出相关保护层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金华市雅畈镇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传统的商市功能、特色的民俗文化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过程中一些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延续地方特色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西湖钩沉——西湖植物景观的历史特征及历史延续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杭州西湖是自然和人文相融合的杰作,是民族审美的典范.构成自然景观的山、水、植物三大要素中,山、水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植物景观维系着历史的风貌,体现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延续性.撷采了历史文献中有关西湖植物的种类,特别是讲述了"西湖十景"的植物景观特色,当代的杭州园林工作者,通过文脉传承,使西湖许多脍炙人口的植物景观得以再现,使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绵延不断,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2.
杭州古有“人间天堂”之称,今有“经济强市,文化名城”之誉。伴随经济的强势发展,杭州的餐饮首先成为征服全国的一把利器,杭州菜红遍大江南北。紧随其后,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商品经济的催生下,杭州的设计界有了长足的发展。餐饮、娱乐、办公、房产、建筑、景观等等,设计师们已涉足方方面面,形成合理分流、做专做精的设计集群特征。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一批优秀的设计师就是这样一个集群。始建于1994年的中国美院风景设计院,以中国美院为学术依托,以主创人员工作室为基本框架,通过建筑、室内、景观各工作室之间的相互链接和整体协调,建立起了风景设计院独立而全新的创作模式,从而涌现出一批有鲜明个人风格和较高艺术品位的设计作品。编者希望,这种设计集群现象能够成为全国的设计师们一个身体力行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扬州瘦西湖是一处美丽的园林,它历史悠久。早在公元五世纪南北朝时期就是一处美丽的园林。瘦西湖的“瘦”字,代表了它的秀美。瘦西湖的主要景点有虹桥、长堤春柳、桃花坞、小金山、五亭桥和白塔等。昔人的“两岸依水全是柳,一路楼台直到山”,恰当地描绘了瘦西湖的风光美景。  相似文献   

14.
印象·西湖     
王凯 《中外建筑》2010,(7):28-31
开头一直难以落笔,自卑或自惭,或如秋雨老师所言:西湖的文章实在做的太多了,做的人中又多是历代的高手,再做下去自己也觉得愚蠢。最终铺开这一堆自娱自乐的文字,缘于心中深深的江南情结。  相似文献   

15.
《景观设计》2005,(F11):30-31
工程设计红线范围东面以西山路为界,包括西山路东侧曲院风荷公园和丁家山之间的原杨公堤地段,北面以灵隐路为界,南面以虎跑路为界,西面界线沿青龙山,五老峰,鸡笼山,  相似文献   

16.
17.
西湖行宫初创于康熙,兴盛于乾隆,是清帝南巡线路上一座重要的也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行宫。西湖行宫后苑园林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高超水平,是清代皇家行宫园林的重要例证。以西湖行宫园林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变迁脉络,论证西湖行宫的初创时间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利用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对行宫园林的变迁过程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雍正时期浙江总督李卫的圣因寺山园开发奠定了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八景"的基础,总结西湖行宫的园林特色表现在因山构园、院落结构与八景题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有珍重历史遗存的传统,以“古迹”为核心形成了本土遗产话语。本文基于方志、图像等史料,重构了古代传统“古迹”语境下杭州西湖苏堤的历史叙事:苏堤至迟在南宋中叶被列为古迹,并经循环阐释凝练成“苏堤春晓”一景,后又借由清康乾题名、立碑建亭促成景物焦点转移。揭示了中国古代“源流并重”“地以人胜”的古迹观念,重视古迹记录建档、阐释传播的保护行为。阐释了在此观念影响下,苏堤的历史价值,以人物纪念、社会教化为主的社会价值,以“叠晕之美”为主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函馆西部历史地区修复项目看城市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点向面的开发,低密度的城市容积率,当地资本和土地的充分利用,以及系统型基本规划的具体引导等设计概念和步骤,方法,成功地再生了一个城市地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古代杭州西湖为例,在历史文献典籍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古代西湖成因进行概述,结合历代西湖治理实践,总结西湖治理与保护过程中的经验,最终提出西湖治理与杭州人居提升之作用与影响,以求资鉴当今,为当代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