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做好《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财建[2012]167号)的落实工作,加强和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评审管理,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和备案工作的通知》: 一,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出发,以推广绿色建筑为重要抓手,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与措施,大力引导和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我部将对各地绿色建筑配套激励政策制定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并作为评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绿色建筑示范社区等称号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建筑技术》2009,(7):662-662
为大力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充分发挥和调动全国各地发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积极性,鼓励绿色建筑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近期出台了《一星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鼓励具备条件的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经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后,科学、公正、公开、公平地开展所辖地区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规划设计阶段和竣工投入使用阶段,  相似文献   

3.
《暖通空调》2013,(6):71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下发了《关于公布2008—2012年度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通知》。通知指出,住建部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相关评价技术细则,从2008年起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评价工作,截止到2012年底,共有742个项目获  相似文献   

4.
评价工作稳步推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9年6月29日发布<关于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于2009年8月18日由黄融主任签发<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请示>,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该报告确定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办公室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日常管理机构;上海市绿色建筑促进会承担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日常工作;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为技术支撑单位;并组建了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专家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为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建设部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并于近日正式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评定工作,开始受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请。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发挥和调动各地发展绿色建筑事业的积极性,鼓励各地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促进绿色建筑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健康发展,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7.
《门窗》2007,(11):33-33
11月19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评定工作启动。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建设部日前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正式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8.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是指对申请进行绿色建筑等级评定的建筑物,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为依据,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所确定的程序和要求,确认其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标识包括证书和标志。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建设部组织相关单位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印发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并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上述标准和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和标识工作已开始步入正轨,为绿色建筑的示范、推广和评奖工作提供了依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建设部日前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正式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1.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相关评价技术细则,住房城乡建设部从2008年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评价工作,截止2012年底,共有742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近日将2008年至2012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进行汇总,并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上公布总名单。742个项目中设计标识为694个,运行标识为48个(设计、运行双认证项目为34个)。星级分布均为平衡,分别为一星239个,  相似文献   

12.
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7年建设部科技司组织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科研单位编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并同时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为了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规范绿色建筑市场,引导我国绿色建筑又好又快发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3.
<正>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促进绿色建筑快速健康发展,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逐步推行绿色建筑标识实施第三方评价,住建部办公厅就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有关工作发出通知:一、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住房城乡建设部不再对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评价机构审定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进行公示、公告和统一颁发证书、标识。各评价机构对自愿申报的  相似文献   

14.
《岩土工程界》2007,10(12):5-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以下简称"评价标识"),是指对申请进行绿色建筑等级评定的建筑物,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按照本办法确定的程序和要求,确认其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标识包括证书和标志。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评价标识的组织实施与管理。第四条评价标识的申清遵循自愿原则,评价标识工作遵循科学、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第五条绿色建筑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三个等级。  相似文献   

15.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指的是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确认绿色建筑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2008年4月,由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绿色建筑专委会共同成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简称绿标办,设在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具体开展绿色建筑设计、运行阶段的评价标识项目申报、评审和公示工作。截止到2009年7月,共有10个包括住宅与公建的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2个运行评价标识项目的评价工作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6.
8月28日,建设部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以下简称《技术细则》)。上述政策从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及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角度出发,大力推广适宜技术,发展绿色建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发展,绿色建筑逐渐成为一种潮流趋势。早在2005年,国家相关部门便开始推广绿色节能建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逐渐确立了绿色建筑评价和标识的规范、标准和方法等,《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技术细则》等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绿色建筑标识并不只在中国所有,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标识,行业比较熟悉的就是美国Leed。目前在中国取得认证的绿色建筑标识数量是200个,总计数量是29000多个。中国的绿色建筑标识,是指在建筑的全设计周期内,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8.
工程     
《中国住宅设施》2013,(1):124-12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2012年度第二十五批、第二十六批,2013年度第一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建科[2007]206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建科[2007]205号)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建科[2008]113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公布2012年度第二十五批、第二十六批,2013年度第一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长沙市岳麓区实验小学等13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北京市绿色建筑标准和政策现状调研,介绍了该市绿色建筑及其评价标识的发展特点。借由分析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特征,提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中国绿色建筑进程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2009,(7)
2009年6月24~25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主办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进会"在京召开。会上,明确了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各地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方案,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出台的《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2009]109号)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对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和评价人员进行了培训,介绍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