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聚砜-Al2O3复合膜处理油田含油污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裕卿  丁健  常俊石 《工业水处理》2000,20(2):24-25,34
报导了用Al2O3微粒填充到聚砜中制备的复合膜对含油水体进行处理。通过对水通量随操作压力,时间和水样的分析可知,该复合膜对含油污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在相同的操作压力下,PSF与Al2O3质量比为10:5的复合膜的水渗透通量最大,并且随着时间的进行该复合膜的水渗透通量下降的最慢;  相似文献   

2.
正一种五层共挤高强度阻隔抗菌环保复合膜复合膜从外到内依次为聚乳酸/聚己内酯复合膜,聚乳酸淀粉复合膜I、聚乳酸/EVOH/POSS/层状蒙脱土复合膜、聚乳酸/淀粉复合膜II、聚乳酸/壳聚糖复合膜。该复合膜通过多层熔融共挤成膜。该复合膜具有优异的强度、韧性,并对氧气具有良好的阻隔性,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可应用于环保包装膜领域。/湖南工业大学,CN105459536A,2016-04-06一种低黏度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及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复合膜的红外显微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成像光谱仪对聚合物复合膜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膜为7层对称结构,分别由(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氨酯等组成。该技术可以实现聚合物多层复合膜的快速定性分析,这对聚合物多层复合膜行业的质量控制和多层复合膜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常见的15种独立小包装茶叶包装袋为研究对象,应用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5种复合膜的组成可分为聚丙烯均聚物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相同进样量同种复合膜的裂解行为以及不同进样量同种复合膜的裂解行为均具有较好的重现性;该方法无需任何样品前处理,样品用量少,是一种对多层复合膜进行比对分析及鉴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热镀锌钢板纳米SiO2改性有机-无机复合膜,研究了不同的纳米SiO2的加入形式对膜层耐蚀性的影响,探讨了该复合膜中钒酸盐的缓蚀作用,该复合膜层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6.
湖南岳化合成塑纺厂投资150万元,新上一条复合膜生产线。该生产线可同时生产复合膜纸袋、聚丙烯编织袋和其他包装材料,比普通包装套膜节省薄膜60%以上,包装严密、防潮性能好。该套设备可年产复合膜纸  相似文献   

7.
《化学与粘合》2007,29(2):81-81
该片材由复合膜和与复合膜材料不同的第一层膜组成。这里的复合膜的有效组份包括一种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和乙烯基聚合物,该氨基甲酸酯聚合物是由聚烯烃基二醇和聚异氰酸酯组成。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合溶胶法制备N掺杂Ti O2溶胶及Si O2溶胶,以Al2O3陶瓷膜为支撑体,用浸渍-提拉方法将溶胶涂敷在支撑体表面,合成平均孔径为3~5 nm的N-Ti O2-Si O2/Al2O3复合膜,采用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能谱(EDX)对其表征分析;用复合膜处理黄连素废水,考察复合膜的分离及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膜对黄连素截留率达90%,无机盐截留率低于5%。该复合膜能实现有机物和盐分离、浓缩。  相似文献   

9.
以DMF为溶剂,通过急骤凝胶法制备了一种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有机-无机复合膜g-C3N4/PVDF,并利用XRD、FTIR、TG等手段对该复合膜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膜中的PVDF以β相结晶存在,g-C3N4不影响PVDF结晶的结构。此外,还利用迭代法研究了复合膜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发现,g-C3N4的加入改变了PVDF的热分解过程,使热分解分为明显的2个阶段,并推导出了2个阶段的热分解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溶液共混法制备明胶XNBR复合膜。对该膜制备条件的研究表明:在明胶、XNBR质量分数比为10: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90min的条件下所得膜的力学性能较好。对明胶/XNBR复合膜和明胶/壳聚糖复合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明胶/XNBR复合膜较明胶/壳聚糖复合膜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张杰  刘壮  巨晓洁  谢锐  汪伟  褚良银 《化工学报》2021,72(9):4941-4949
二维膜因其可控的结构和通道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气体分离、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诸多分离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层状Mg/Al氢氧化物(LDH)单片与聚乙烯醇(PVA)高分子链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层层堆叠构建了PVA/LDH复合膜。利用SEM、XRD考察了PVA与LDH的配比对于复合膜层状结构与层间距高度的影响规律。考察了PVA/LDH复合膜的纯水通量及染料模型分子的截留率。结果表明,不同PVA混合量的复合膜断面都具有层状结构。由于氢键作用导致复合膜较之于纯LDH膜的层间距有所缩小,随着PVA含量增加复合膜层间距先减小后增加;在PVA含量为15%时达到最小值,PVA含量超过15%后复合膜层间距有所增加。不同比例复合膜,以PVA质量分数为25%的复合膜的纯水通量最大;同时,该复合膜对分子量在300~800的染料分子具有优异的截留性能,截留率均超过97%。该工作为PVA/LDH复合膜在印染废水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水热处理和添加有机物的方法制备了TiO2/ZnO纳米多孔复合膜,利用XRD、SEM、TEM和EDS对薄膜进行了分析表征,通过甲基橙降解研究了多孔膜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这两种方法都可获得具有孔洞特征的多孔复合膜,对添加有机物法制备的多孔膜进行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该多孔膜光催化性能明显优于致密复合膜。  相似文献   

13.
周勇  高从堦 《化工学报》2010,61(10):2590-2595
采用均苯三甲酰氯和间苯二胺通过界面合法分别得到苦咸水反渗透复合膜和海水反渗透复合膜。两者在低盐浓度时,对氯化钠的脱除率相近;在高盐浓度时,苦咸水反渗透复合膜对氯化钠的脱除率明显低于海水反渗透复合膜。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两者表面形态发现海水反渗透复合膜表面粗糙度更小。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海水反渗透复合膜表面的羧酸根含量更多。  相似文献   

14.
聚乙烯醇(PVA)被引入多孔海藻酸钙(CA)薄膜中,形成多孔CA-PVA复合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将制得的多孔CA-PVA复合膜与肌红蛋白(Mb)组装在玻碳电极上,形成Mb-CA-PVA复合膜修饰电极。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Mb在该复合膜上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5.
常压下,采用化学氧化现场吸附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阴离子型聚氨酯导电复合膜。该复合膜不仅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其表面电阻为103Ω/cm,而且导电性较为耐久和稳定;同时复合膜也兼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良好的透气性。  相似文献   

16.
热层压复合膜的生产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新型复合膜——热层压复合膜的生产工艺、优势与特点及应用。该膜不含有任何复合用的粘合介质或其他外加材料。  相似文献   

17.
选用壳聚糖(CH)和木薯(CA)淀粉为基本成膜材料,甘油为增塑剂,改性纳米SiO_2(NS)为增强剂,采用流延法制备壳聚糖-淀粉基复合膜,探究壳聚糖与木薯淀粉比例、甘油含量以及改性纳米SiO_2含量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采用极差分析并结合方差分析确定了纳米SiO_2/壳聚糖/淀粉复合膜的较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壳聚糖与淀粉质量比6∶4,甘油含量35%,改性纳米SiO_2含量2%。在此条件下,复合膜的各项性能分别为:拉伸强度32.43 MPa,断裂伸长率38.98%,透光度19.96,水蒸气透过率10.53×10~(-11)/(m·s·Pa)。该复合膜与不添加改性纳米SiO_2的复合膜相比其力学强度增加了158.41%,水蒸气透过率减小了13.48%,复合膜力学强度和耐水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甲基纤维素/聚酰胺可生物降解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丙三醇为增塑剂,将甲基纤维素、聚酰胺与烷基烯酮二聚体反应后制备出甲基纤维素/聚酰胺复合膜。力学性能测试表明,聚酰胺、烷基烯酮二聚体能够明显改善纤维素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湿态拉伸强度。生物降解性能测试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可在复合膜上生长,该膜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但是聚酰胺的添加使复合膜的生物降解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9.
《现代塑料》2004,(8):8-8
我国第一条非PVC医用复合膜生产线落户四川彭山。据介绍,该生产线共投资15亿元人民币,投入使用后将在产4000吨非PVC医用复合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善细菌纤维素敷料功能单一的问题,以该纤维素为基材吸附透明质酸,再通过静电自组装聚赖氨酸,以期制备出功能型敷料。主要探讨透明质酸和聚赖氨酸的浓度比例对敷料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红外分析、微观结构观察、含水率和水蒸气透过率等性能表征及抑菌性测定来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成功制备出细菌纤维素-透明质酸-聚赖氨酸复合膜。复合膜中透明质酸与聚赖氨酸结合形态以及复合膜的理化性质随着两者浓度增加而改变。透明质酸和聚赖氨酸的起始复合浓度为1 mg/m L以上时可获得更好的抑菌性,且1∶1的浓度比例能够获得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透气性和90%以上抑菌效果的复合膜,在功能敷料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