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国内各大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中部分高职院校依据自身专业定位与特色,将课程划分模块,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在职业技能领域有显著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主要介绍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在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过程中,面对问题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内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
为了适应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干,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积极探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模块式创新教育模式。本文重点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课程结构及开发程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模式和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1)
目前高职院校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方式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的工学交替实践,对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实施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推广、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全国技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等初步成效,据此提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设置中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成立专门工学交替领导小组、在工学交替基地创建团学组织、积极丰富工学交替内涵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分析"双层次螺旋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工学交替实践背景,提出体现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和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思路,从重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教材、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工学互融"工作室、构建职业素质体系等5个方面,阐述工学交替实践的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3)
目前酒店职业教育还远不能满足酒店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高职特色不够明显、教学内容和方法存在缺陷、课程体系与人才需求、教育方式与就业需求等方面不能完全匹配的问题。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针对专业实践课程的工学交替的模式,从而探索出以能力为目标的酒店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9)
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及实践中,搭建科学、实用、完善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本文以当代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职教理念,就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递进式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米帅倪超时超 《砖瓦》2022,(10):170-172
结合调研分析结果和学院建筑类专业群发展实际,提出基于工程总承包(EPC)的高职建筑专业群“广识、通用、专精”人才培养模式,并以EPC岗位群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高职建筑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体系,通过设置特色课程模块与自选技能课程模块,方便学生灵活选择课程,满足企业用人与学生成长需求,促进专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积极推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尤其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在职业标准颁布实施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的课程体系,确保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要求、职业资格认证内容相对应,从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岗证"合一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构建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陈勇燕 《福建建材》2022,(12):109-111
“课证融通”是实施“1+X”证书制度过程中对接学历证书“1”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的关键。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结构平法识图”课程改革为例,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试点专业“1+X”证书制度的实施情况,提出了课程体系与证书体系、课程模块与技能任务、课程学习评价标准与技能标准多元融合的“1+X”课证融通实施路径,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融入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5):39-43
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应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强调人文发展能力并重,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健康管理专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借鉴TAFE体系将职业技能细化为四个模块课程,构建基于职业发展阶梯化的课程体系,采用"2+0.5+0.5"多元制阶梯递进的课程教学安排模式,将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设计并实施综合考核评价方案,以期为健康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7)
本文在基于高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从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保障体系三个方面构建出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崔晓燕 《砖瓦》2022,(3):173-175,178
依托于高职本科建筑工程专业,以技能大赛划分模块,有效对接证书标准和岗位需求,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实现"课证赛岗"的有效融通.划分工程能力专项实训课程模块,突出高职本科以实训技能培养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同时强化岗位能力理论学习,突出办学特色.通过"双模块"课程体系构建模式的研究,增强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明确学习目标,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6):148-150
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和完善提供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完善提升职业技能大赛的质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职业技能大赛赛事的举办存在困难,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引领性不强。结合存在的问题及二者的关系,提出了职业技能大赛下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从就业面向描述、培养目标及规格、课程体系设置、办学条件、学生考核评价标准五个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4.
郭丽丽 《四川建材》2014,(5):201-202
英国有"工读交替",德国有"校企合作",美国有"合作教育",新加坡运用"教学工厂",国外高职学校的培养模式多种多样,但主要都围绕应如何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同时又能符合教育规律的长远需求深化改革。我国从学科式、模块式、任务引领式、项目驱动式到"工学结合"式,课程设置应注重专业定位、学生工作能力以及素质的培养。文章对目前国内外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阐述,从课程设置发展趋势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结合长江大学特色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模式,从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从当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计划,优化了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构建了“三大模块”(实验、实习、设计)和“三个层次”(基础、综合、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设计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果.最后提出了“体验建造”这一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7)
文章探讨了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定位出发,重新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新的"4+1"模块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并对新课程体系下的课程设置、项目设计、课程内容改革作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韩荣  辛玉洁  丁路 《山西建筑》2014,(33):244-246
基于民生设计理念,对环境建筑设计课程的构建理念载体、模块概念组成、课程开展内容等进行了总结与研究,并通过课程教学效果的检定,得到了民生设计理念下课程模块的构建模式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春艳 《建造师》2011,(10):201-203
本文从“学科本位”模式、教育适应性和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分析了中职构建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的必要性,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为例,进行了中职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的探索,最终从完成职业技能鉴定与实践教学的有效接轨、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多样化”和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的技能实训教材几个方面对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就业导向型...  相似文献   

19.
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建筑制图课程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春芳 《山西建筑》2009,35(34):217-218
从建筑设计技术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出发,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建筑制图》课程教学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整合、学习情境的构建实施、实训教材的开发选用、考核方式的确定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希望对高职《建筑制图》的教学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胡志明 《砖瓦》2022,(1):172-174
以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研究在"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装配式建筑类专业的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训课程,完善课程标准,形成模块化实训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充分挖掘实训课程中的职业技能点,将实训课程划分为分项实训、专项实训以及综合实训三个层次,在各类实训课程中加强"课证"及"课岗"的融合对接。在第四学期安排综合实训环节,在校内完成课程体系、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采用前12周理论知识串烧和专项实训与后6周案例综合实训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建筑钢结构工程案例图纸为核心,以综合技能实训手册为纲领,以"一条导线,五个模块,八项技能"为思路,根据具体岗位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