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二炉一塔配置脱硫工艺烟气系统设备多、系统复杂、阻力大、能耗高。单台炉引风机与增压风机串联运行,两炉的增压风机并联运行,这种联合运行方式使得脱硫烟气系统启、停操作复杂,旁路挡板的开、关相互影响,对炉膛负压干扰大,运行调节控制要求高。介绍了运行操作控制要点、注意事项。分析了常见故障如增压风机振动、GGH堵塞、除雾器结垢、吸收塔浆液品质恶化、脱硫效率下降、石膏品质差等,有脱硫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也有运行、维护、管理不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某电厂二期3号、4号炉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FGD)共用一个脱硫塔系统,为满足国家环保要求,实施取消脱硫旁路挡板及提高脱硫效率改造,将二炉一塔改为一炉一塔,改造后,实现封闭脱硫旁路并提高脱硫效率的目标,单机满负荷工况脱硫率由95.3%提高到98.3%,FGD出口SO2浓度由55 mg/Nm3降为30 mg/Nm3左右,同时通过配套增引合一风机改造提高了风机运行安全性,并有效降低风机总电耗。  相似文献   

3.
结合山东某热电厂3×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三炉一塔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程实例,针对系统初步运行阶段,2台锅炉或3台锅炉同时进烟气至脱硫系统时,出现炉膛正压,锅炉需降负荷运行的问题,通过对烟气系统阻力及脱硫系统进烟方式的分析,查出问题产生的根源为脱硫塔进口烟道设计不合理,导致2股或3股烟气碰撞,形成烟气对流,降低了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和动压,造成系统总阻力增大,以致现有引风机全压不能克服系统总阻力。在脱硫塔进口烟道中增加隔板,改造为3台锅炉分别通过各自独立烟道进脱硫塔的进烟方式,避免了烟气碰撞形成对流,系统总阻力增大的现象,改造后系统达到了正常运行状态,问题得到解决,可为今后同类三炉一塔烟气脱硫工程脱硫塔进口烟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两炉一塔湿法脱硫装置进烟方式的操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光平 《电力设备》2005,6(5):76-79
文章通过对重庆发电厂2×200MW机组脱硫装置烟气系统的说明,介绍了两炉一塔进烟方式的操作类型、操作方法,并详细分析了烟气量和旁路挡板开度的关系曲线。针对烟气系统复杂的特点,还讨论了烟气系统探作失误的原因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为对国内的脱硫装置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移根旺 《广西电力》2012,(1):33-34,63
针对新三亚牵引站—鸭仔塘线路路径变化裕度小、跨越建筑物多和原线路停电时间短等多个设计难题,通过对传统的拆除重建方案和直线塔改为电缆终端塔方案的设计论证,采取了在电缆直线塔处断电不断线的处理方式,改变了直线电缆终端塔的功能,没有改变其受力状态。充分利用了旧铁塔和基础,极大地节约了停电时间和投资,为城市电网改造设计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吕明  张松华 《湖北电力》2012,36(4):65-67
西宁至格尔木750kV输变电线路中有大量LV40拉线塔,该型塔属于高大型重塔,无任何现成组塔工艺可鉴。本文提出了使用人字抱杆整体组塔、使用吊车整体组塔及使用小抱杆分解组塔共3种组塔方案,通过分析比较推荐吊车整体组塔为推荐方案、小抱杆分解组塔为备用方案。  相似文献   

7.
介绍两机一塔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背景、技术特点和运行注意事项,进行了优势分析,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8.
《华东电力》2013,(5):1132-1138
介绍了二炉一塔、一炉一塔、无旁路烟塔合一配置方式脱硫工艺烟气系统的布置的特点、运行操作控制要点和注意事项,并对三种配置方式常见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无旁路"烟塔合一"技术对电除尘器运行、脱硫运行、汽机循环水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华能九台电厂为例,在大量收集国内外已经完成的不同塔型、不同机塔配置的经验基础上,对2×660 MW机组配置自然通风逆流和横流湿式冷却塔的不同方案进行了比较,并对不同方案采用一机一塔与两机一塔的多种配置进行了全方位优化和论证,提出宜采用一机一塔方案,每台机组配置1座淋水面积6 500 m2的逆流湿式冷却塔。  相似文献   

10.
对多炉一塔湿式烟气脱硫系统改造过程中的原砖烟道和干烟囱腐蚀、原砖烟道结构强度受影响、侧进式搅拌器设备昂贵、脱硫剂制备系统易堵塞、真空皮带机需高位布置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设计优化,如引风机改造增压、吸收塔塔顶架设湿烟囱、吸收塔与循环氧化池分置、粉仓卸料口与浆液箱进料口错开布置、采用真空平衡间歇式自排液器进行气液分离等.实际应用表明,优化设计后的系统具有投资省、维护量少、系统可靠、运行稳定等优点,适用于老锅炉的脱硫改造.  相似文献   

11.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空气动力场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孙奉仲  王伟 《热力发电》2006,35(10):28-30,34
对电厂自然通风逆流式双曲线冷却塔内的空气动力场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利用PHOENICS计算平台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认为:冷却塔无风运行时,塔内形成负压,压力沿塔高逐渐升高;塔内流场呈轴对称分布时,塔内周向分布均匀,中心流速最大。由于冷却塔的冷却能力受环境的影响很大,还对淋水密度、环境温度、阻力变化等各种变工况进行了计算与比较,发现入塔水温与淋水密度对塔内流场的影响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某电厂2×300 MW机组2炉1塔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FGD)系统FGD主保护、增压风机并联运行、增压风机出口汇合烟道及烟气泄漏等问题,分析了影响FGD系统投运率的因素。从FGD系统运行、维护和投运率等角度考虑,建议2×300 MW机组在场地布置允许的条件下采取1炉1塔的布置模式。  相似文献   

13.
同杆并架双回线路模变换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何奔腾  胡为进 《电网技术》1998,22(1):25-27,30
本文通过对同杆双回线的模变换分析,得出了其模变换表达式,同时也得出了几种特殊的对应于普通三相系统模变换的同杆双回线矩阵。其中,推出的复数矩阵具有零元素多,运算简单等优点,而两种实数矩阵类Clark和类Karranbaner变换矩阵除具有上述优点外,且其运算简单物理意义明确,可运用各种稳态及暂态电气量。  相似文献   

14.
喷射鼓泡塔烟气脱硫在600 MW机组上的运行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内首台应用在600MW机组的喷射鼓泡塔烟气脱硫(FGD)技术,并对该技术的工艺和运行参数进行了分析。试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SO2脱除率高,石灰石利用率高,不易结垢,装置简单、可靠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改进的抵消场法计算杆塔雷击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改进的抵消场法的基本原理 ,并将改进方法的仿真结果与江阴特高杆塔工程计算结果和Wagner抵消场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抵消场法适用于特高杆塔和普通杆塔 ,是一种计算杆塔雷击响应的普适方法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胡三季  陈玉玲 《热力发电》2005,34(12):72-73
根据工业冷却塔及模拟试验塔的试验结果,提出了模拟试验塔试验结果用于工业冷却塔时的修正系数,可供工业冷却塔热力性能设计及改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师宝安  李倩 《电力建设》2012,33(9):31-34
为了缓解输电线路走廊资源紧缺与电力输送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珠三角地区建设了大量的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以广东地区500 kV顺江同塔四回路线路为例,计算了检修线路上产生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计算结果表明:与同塔双回线路相比,由于同塔四回线路各导线之间的耦合作用加强,检修线路上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显著增加,静电感应电压可达运行线路工作电压的12%,电磁感应电流也可达到运行线路载流量的6%,超过IEC和国标中B类接地开关的额定值。分析了停运线路组合方式和线路长度对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的影响,合理选择停运回路的组合方式和同塔四回路段长度,可以有效降低检修线路上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  相似文献   

18.
湿法烟气脱硫(WFGD)喷淋塔内烟气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借助商用Fluent软件,针对300MW机组湿法烟气脱硫(WFGD)系统喷淋塔内烟气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详细考察了几何结构尺寸和运行参数对喷淋塔内烟气流场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喷淋塔内烟气流场总体趋势大体上一致,几何结构尺寸和运行参数对塔内烟气流场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故障类型及换位方式对同杆双回线回路间耦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钱鑫  谢鹏  李琥  施围 《电网技术》2002,26(10):18-20,57
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换位方式对两回路间耦合的影响,建立了同杆双回线路研究模型,用EMTP方法计算了一回停运检修时运行回路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对检修回路的耦合电压与电流,结果表明换位方式是双回线回路间耦合的决定因素;当带电回路发生故障时,停运检修回路应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还提出了实际操作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输电线路直线铁塔空气间隙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永勤 《电网技术》2000,24(12):62-65
本用计算空间异面直线距离的方法计算铁塔头部导线与铁塔构件的空气间隙,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可以作算铁塔空气间隙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