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糖料蔗主要种植产地,长期以来,传统的渠道灌溉影响了广西蔗糖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广西蔗区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应用现状调查,阐述了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存在的问题。基于此,选择典型工程,分析糖料蔗各种灌溉方式中管理体制、灌溉定额、灌溉技术特性、灌溉效益以及成本、农艺措施、农机措施、地形坡度和水源条件等因素,并结合近几年广西糖料蔗灌溉试验数据,总结蔗区滴灌(含地表滴灌和地埋滴灌)、微喷灌、喷灌(含固定式喷灌和其他)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达到全国60%以上。然而,广西糖料蔗区大多分布于山丘坡地,灌溉水源一般为低洼的地表水或地下水,造成了灌水不均匀,运行成本增加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结合广西百万亩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提出在高效节水灌溉条件下,糖料蔗"润、湿、透、干"的科学灌溉制度和满足山丘坡地灌水均匀性要求的"分区调控、小水慢灌"的技术控制模式。这一成果为促进广西糖料蔗产业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系统分析了国际、国内蔗糖产业发展情况及广西蔗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概述了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的客观形势,阐明了高效节水灌溉对糖料蔗生产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广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推广情况及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为探求指针式喷灌对广西甘蔗的影响,选择在南宁市宾阳县廖平农场高效节水工程开展大田试验,试验设置指针式喷灌3个处理和无灌溉(CK)1个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指针式喷灌能提高糖料蔗的单产,有灌溉设施的蔗区单量6.37 t/亩,比无灌溉蔗区4.02 t/亩多2.35 t/亩;有灌溉设施的蔗区平均含糖分为14.04%,比无灌溉的蔗区14.29%低0.25%。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最适宜合浦县主要经济作物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从合浦县的实际出发,结合各种节水灌溉方式的特点,通过试验分析,探索出合浦县糖料蔗、柑橘和香蕉最适宜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广西蔗糖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结合广西蔗糖产业对灌溉的发展需求,分析了广西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的潜力、规模化发展思路及目标,提出了广西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建设促进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制度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普遍用于高效节水灌溉设计的一次灌水定额法进行评价,提出采用旱作物传统灌溉制度计算常用的水量平衡法计算高效节水灌溉定额。并以新植糖料蔗为例,根据甘蔗传统灌溉试验资料、结合其种植技术及甘蔗高效节水示范区灌溉技术调查,采用水量平衡法对甘蔗高效节水灌溉制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广应用毛细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室内试验分析相关技术参数,并依托广西崇左市陇铎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立试验示范区,开展糖料蔗毛细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糖料蔗在毛细节水灌溉条件下,生育期各生长指标均优于滴灌和无灌溉,其中:株高比滴灌增加1.2 cm,比无灌溉增加30 cm;株茎比滴灌增加0.06cm,比无灌溉增加0.23 cm;每亩有效茎比滴灌增加17株,比无灌溉增加630株;每亩理论产量比滴灌增加0.3 t,比无灌溉增加2.5 t。另外,毛细节水灌溉比滴灌节水5%左右。由此可见,毛细节水灌溉是一种防堵性能好、灌溉均匀度高、具有节水增产的灌溉技术,适合在山丘区糖料蔗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9.
根据当前喷灌、滴灌和微喷灌等高效灌水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 精确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的论点,并讨论了高新节水灌溉技术与高效农业发展的关系以及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了高新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发展前景,对干旱缺水区发展高新节水灌溉技术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是水务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点内容,是实现水务现代化、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保障工程。大连市针对高效节水灌溉出台了扶持政策,在政策和资金上为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介绍了大连市进行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的进程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其他地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实现水务现代化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蒙山县屯巴山灌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基本情况,论述了灌溉方式、供水方式、管材比选情况。选定了低压管灌、水泵加高位水池供水、PE管道的节水灌溉方式,并根据现有地形、地质、水源条件、作物种植结构等条件,在连片面积4 000亩的蜜柚种植区范围内论述了低压管灌的灌溉制度、高位水池及管网布置设计。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成效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农业和再生水灌区发展现状以及节水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分析为基础,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内,农业节水灌溉发展对策,即构建农业灌溉高效节水体系和农业水资源科学管理体系。山区重点围绕特色林果、绿色养殖、生态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节水;平原近郊区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以井灌区节水改造和建设再生水灌区为重点,调整用水及农业种植结构,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谢崇宝 《中国水利》2012,(9):37-41,44
灌溉的物质条件决定了灌溉方式这个意识选择;灌溉发展具有规律性,但任何一种灌溉方式都有其适用范围,都与周围各种条件和现实相联系,只有不断创造条件,才能有效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只有从失败中学习并依靠新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才能循环往复推进灌溉事业的进步和提升.因此,应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艰巨性和曲折上升性,增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自党性、支撑力和自信心,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河套灌区发展节水灌溉要因地制宜,总体目标的实现应该分阶段进行。用灰色理论进行河套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分析,预测2010年节水潜力为10.30亿m3,2020年为13.81亿m3。灌区节水潜力有:采取工程措施、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开采浅层地下水、改进地面灌溉方式、发展灌水技术、提高灌区节水灌溉管理水平等。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供水管理和需水管理难以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从耗水管理角度出发,以区域耗水平衡为理念,采用SWAT模型对河北省馆陶县基于蒸腾蒸发(ET)的水资源管理进行了分析,模拟了小白龙灌溉、低压管灌和喷灌3种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分别对应的6种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模式(共18套水资源管理方案)的区域耗水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低压管灌和喷灌两种节水灌溉方式对于减少区域ET量的作用与其所减少的取水量相比差距较大,真实节水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影响区域ET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区域ET量在湿润年份明显要高于干旱年份。这一规律并不随着灌溉方式和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而发生根本性变化。灌溉对冬小麦生育期ET量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对玉米生育期ET量的影响,减少冬小麦种植面积可以有效降低区域ET量。因此,馆陶县实现区域耗水平衡的最佳灌溉管理方案是灌溉方式为喷灌、冬小麦种植面积减少20%且全部改种为棉花。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江苏省水资源分布不均,引供水能力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阐述了推广水稻节水灌溉的必要性,介绍了江苏省主要推广的水稻浅湿灌溉技术、浅湿调控灌溉技术和水稻控制灌溉技术以及“小区示范—扩大示范—大面积推广—全面推广”的推广模式,总结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效果.通过1998~2000年的推广实践,累计推广水稻节水灌溉面积418.9万hm2;节水超过124.8亿m3;增产粮食25.5亿kg;投入产出比达到1∶103,表明江苏省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达到了节水、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文中回顾了交城县节水灌溉的发展历史,论述了发展节水灌溉的巨大效益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思考。包括适宜的节水灌溉形式、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做好水资源规划、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进行节水工程管理制度的改革等。  相似文献   

18.
余昌福 《吉林水利》2014,(11):14-16
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属于有效提升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维护农业生态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方式。文中对我国的节水灌溉现状进行了浅要分析,并且对节水灌溉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作了讨论,另外预测了未来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从国内外农业节水现状看江苏省农业节水发展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节水技术、用水管理、经济政策、种植结构、水价调节和用水户参与等方面介绍了世界发达国家农业节水的主要措施。在介绍我国农业节水发展水平、主要途径和典型经验的基础上,着重从水的有效利用率、单方水粮食生产能力和喷、微灌占灌溉面积的比例等方面分析我国农业节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通过对江苏农业节水现状、成绩和存在问题的诊断分析,指出江苏省今后农业节水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0.
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及集成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针对张掖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研究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的必要性。作者认为在开展灌溉输配水技术、地面灌溉技术、以水权为中心的农户参与式灌溉用水管理技术、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作物灌溉制度、生物及农艺节水技术、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优化配置技术等农业节水关键技术研究基础上,建立和推广适宜当地大田粮食作物、大田高收益经济作物和设施高效益作物的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各类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中采用不同的主体节水技术和相关配套技术以及针对不同应用对象的推广方式,技术集成模式推广中需要考虑和探索解决适用规模、节水灌溉技术选用准则、推广应用方式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