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术语。语篇分析与翻译理解和表达密切相关,已被纳入翻译理论研究范围。汉语诗词作为一种结构特殊的语篇,要将其译成英语,再现其文学之美,必须研究和运用各种语篇衔接手段,使译文自然、连贯。通过衔接与连贯方法及汉诗英译的实例,探讨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研究在翻译过程中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3.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语篇连贯具体的应用问题。把语篇根植于动态的交际过程,探究语篇连贯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在指导景区公示语英译实践方面有极强的解释力。尝试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阐释景区公示语英译过程,以更好地翻译景区公示语。  相似文献   

5.
语篇语言学引入翻译领域后,给翻译研究注入了理性的思考,它的语篇分析模式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谋篇策略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语篇分析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典籍英译本的评析之中,显示出了这种分析模式较强的科学客观性,但也存在着不足,仍有许多值得商榷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6.
语篇连贯是话语分析中一个复杂且颇有争议的一个研究领域。在此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语篇连贯的问题。该理论指出人类交际作为一种认知活动是以关联为取向的。并试图将语篇置于动态交际过程中来探讨语篇连贯是以何种途径在交际双方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 ,语篇理解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语言解码过程。本文探讨语境、关联与语篇理解的关系。发现对于语境的正确选择极其关键 ,一旦认识到语境假设 ,人们便可由逻辑推断而掌握语篇的预期含义 ;交际者应提供关联性最大的语言信息 ,交际对象则尽可能进行关联程度最大的逻辑推理 ,从而达到对语篇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制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探讨语言形式与语用理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根据该理论,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分析话语标记语在话语生成与理解的过程中的明示和制约作用。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制约了话语理解的程序意义,为听话人指出了话语理解的方向,从而保证听话人能找到话语的最佳关联。话语标记语的存在是关联性的要求,是话语交际过程中的一种明示导向标记。  相似文献   

9.
对于语篇连贯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很多学者忽略了连贯处理的心理过程,认为衔接对语篇连贯起决定性作用。在此分析了衔接与连贯的关系,并从认知的角度,分别用图式理论和关联对语篇连贯做出了解释,从而通过语篇连贯与语篇教学的关系,以教学过程为例进一步讨论了语篇连贯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语篇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的过程,原文语篇中的连贯性能否再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交际功能能否实现以及译者所要采取的翻译策略。本文从语篇视点的角度出发,对翻译实践进行重新审视,并从语境、文体、逻辑连贯等方面来探讨语篇连贯在翻译中的重构。  相似文献   

11.
对河北省3个主要城市4A级以上景区公示语英译现状的调查发现,尽管大部分景区都配有英语公示语,但总体质量差强人意,存在译名不统一、拼音滥用、语法与措辞错误、语用失误等问题,进而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语言规划(包括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是人们有意识影响语言发展的活动.我国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语言功能规划,用以规划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许多城市公共场所公示语英译不标准、不规范,出现不少问题,成为语言规划新的研究领域.从语言功能规划角度,对公示语英译的规范和标准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翻译标准问题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古今中外,许多翻译理论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翻译标准,但却没有一条公认的统一标准。由此看来,翻译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具有共时性。以此从接受理论观点出发,进一步阐述原文、译文及其读者之间的关系,分析译文接受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出接受理论对古诗英译的指导作用,从而使译者更好地进行古诗翻译,以此更好地传播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指导下的"功能语篇分析"模式,从人际功能、经验功能、语气和主位结构等方面对2007年发表在两个国际知名土木工程类期刊上的6篇土木工程论文摘要进行量化分析,讨论土木工程论文摘要的语篇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公示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它涉及建筑、旅游、交通、环境等诸多方面。公示语自产生以来,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被人们广泛应用。它主要通过传递某些特殊的信息,来向人们发出某些命令、提出某些要求,或者引起特定人群的关注,基于此,公示语的翻译,应该利用关联来达到某种应有的交际意图,凸显某些信息焦点。应用语用翻译理论、关联理论等基本的理论观点,结合大量的翻译例子,进行详细的评述与分析研究,就英汉翻译过程中的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学规律,开展多角度的探讨,进行公示语的翻译方法与对策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阅读理解的语篇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阅读理解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语篇进行分析和理解。实践证明,利用语篇分析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使用的敏感性,因而能更进一步理解语篇所传递的命题意义和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别选取英语和汉语有关描写秋天的散文原文及其各自的汉、英翻译文本,对其中的语篇指示语(discourse deixis)进行基于平行语料的对比(parallel contrastive corpus)分析,探究英汉语篇指示语的异同,指出英语属形态倾向性语言,重视句子结构的完整,语篇之中多用指示代词和连接词等语篇指示语,在形式上表现出带有更多的显性语篇标记(overt markedness)形式;而汉语则不太看重语言的形态因素,只要语句意义上连贯,并不强求句法构造形式的完整性,语篇之中少用或不用指示代词和连接词等语篇指示语,形式上表现出隐性语篇标记(covert markedness)形式。  相似文献   

18.
在自建语料库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汉英人文社科论文、自然科学论文摘要的语步分布特征和语步序列特征。结果表明:汉英学术论文摘要的语步序列特征、方法、结果、结论和讨论语步基本一致,汉英社科摘要序列重视研究背景,自科摘要序列更为重视实验性结果;汉语社科摘要的结果语步占比低于英语社科摘要32%,英语自科摘要更为重视实验性结果的阐述,其结果语步的用频比汉语摘要高15%。  相似文献   

19.
语篇分析理论研究的是句子层面之上的语言的使用和构建.处于英语学习高级阶段的学生,他们写作的直接产品是语篇,而语篇不是句子的简单堆积,是通过模式、衔接、连贯等手段将语言排列组合成逻辑严密的语言整体.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借助语篇分析理论,旨在探讨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意境是诗歌之魂,如何在古诗英译中移植意境,这是译者亟需解决的问题。试从意境的形象性;抒情性;超越性;意境是情感、形象和超然的心灵境界的完美融合这四个主要的本体特征着手对其进行探讨,译文中只有再现了四个本体特征,才能给译文读者留下广阔的品味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