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大底盘多塔楼复杂高层结构采用搭接柱进行竖向构件转换的特点,以一个14层的双塔楼采用搭接柱转换的实际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缩尺比为1/15的模型,对其进行模拟地震整体结构振动台试验,依次对整体模型进行7度多遇,7度基本,7度罕遇以及8度罕遇地震输入,研究整体结构的破坏模式与抗震性能,并且采用MIDAS软件进行整体结构有限元对比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工程中的搭接柱以及与搭接柱相邻的楼板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保持弹性工作状态,能满足整体结构大震不倒的要求;采取搭接柱转换的结构竖向刚度均匀,没有形成软弱层;大底盘与塔楼交界处的剪力突变,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加强;裙房底部柱出现破坏,对此应采取适当加强措施。图13表4参13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地铁上盖大底盘-层间隔震塔楼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对大底盘-层间隔震塔楼竖向振型的特点、周期和振型质量参与系数进行了分析。在设防烈度竖向地震作用下,通过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考察大底盘-层间隔震塔楼结构的基底剪力、隔震垫反力和转换梁内力,研究塔楼高度、隔震层竖向刚度等参数对大底盘-层间隔震塔楼竖向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底盘-层间隔震塔楼结构存在塔楼竖向主振型,随着塔楼高度增高,竖向主振型的周期和振型质量参与系数逐渐加大; 在设防烈度竖向地震作用下,塔楼底部竖向地震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之比(垂重比)的平均值为0.35,比非隔震塔楼平均增大4.6%; 隔震垫竖向地震反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下反力之比(反力比)的平均值为0.30; 大底盘转换梁竖向地震下弯矩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下弯矩之比(弯矩比)的平均值为0.31; 随着塔楼高度增大,垂重比、隔震垫竖向反力比以及转换梁弯矩比均相应减小。  相似文献   

3.
广州东方文德广场由A~D共4幢住宅塔楼和E幢办公塔楼组成,塔楼最大高度119.3m。本工程存在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错层、大底盘多塔楼和高位转换等超限情况,属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时从抗震概念设计出发,适当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目标,采用不同的计算软件进行结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构造加强措施,从而确保了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广州爱群会景湾由A,B两幢塔楼和裙房组成,两个塔楼高度184.6m。存在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大底盘多塔楼和高位转换等超限情况,属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时从抗震概念设计出发,适当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目标,采用不同的计算软件进行结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构造加强措施,从而确保了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对象为底部大底盘大空间,上部单塔23层剪力墙高层建筑。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PERFORM-3D对该大底盘单塔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其次对该结构进行模拟地震整体结构振动台试验。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和振动台试验,从宏观上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混合结构的竖向刚度均匀,没有形成薄弱层;大底盘与上部剪力墙交界处的剪力突变,应采取适当的加强:大底盘的框架结构强度和刚度满足要求;由于上部剪力墙结构的连梁高度较高,而窗间剪力墙的宽度较窄,导致窗间剪力墙的强度较弱,首先进入塑性,该部分采取适当的延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灏怡财富中心包含两栋超高层塔楼,地面以上带有4层裙房。塔楼均采用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根据建筑需要,塔楼底部均设置有搭接块转换。针对塔楼结构特点,就本工程结构选型、搭接块受力、大震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设计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轨道交通在大城市中的需求日益增加,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的数量也随之增多。这类项目一般采用大底盘单塔或多塔的建筑形式,且由于受到轨道线的限制,容易在大底盘及转换层处出现层刚度比超限以及大底盘扭转效应明显等问题。通过对两个上部结构形式不同、体量相当的大底盘单塔建筑的振动台试验研究,对比分析其破坏情况、动力特性、动力响应,得到此类形式建筑结构的设计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转换层在层刚度比超限情况下依然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没有形成明显软弱层,整体结构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2)塔楼长宽比较大时,其扭转效应明显,在设计时应限制长宽比;(3)塔楼2/3高度处为结构的薄弱部位,设计时应予以重视;(4)裙房偏置和大底盘平面不规则会造成大底盘扭转明显,角部构件损坏较为严重,应对此进行适当的加强;(5)由于大底盘的存在,上部塔楼的嵌固端上移,在结构选型时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我国现行规范对于不同结构体系的最大适用高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工程由于建筑平面布局原因,塔楼与裙房之间无法设置防震缝,两塔楼平面不对称,因此成为超限高层结构。在结构的超限设计中,通过对单塔及整体模型的分析对比,以及对二道防线设计的框架剪力调整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包络设计的原则,对于大底盘以上楼层及其在裙房的投影范围设计取整体模型计算结果,对于大底盘裙房范围内框架设计时采用整体模型和裙房单塔模型配筋结果进行包络设计。通过对塔楼连接薄弱部位的分析,双塔连接的位置及塔楼与裙楼连接的区域应力较大,采取加大板厚及楼板配筋的加强措施。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结构的变形及薄弱部位,核心筒墙体在底部加强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受压损伤,底部楼层沿平面长向的墙体及核心筒角部受压损伤较为严重,通过提高底部框架及剪力墙抗震构造措施等级至特一级,提高底部核心筒外墙水平及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并设置过渡层,保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商会.国贸中心由A,B两幢塔楼和裙房组成,塔楼A高度207.0m,塔顶为层层内收的莲花瓣造型。工程结构存在大底盘、多塔楼、平面及竖向不规则和高位转换等多项不利因素,属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时从抗震概念设计出发,采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重点介绍了塔楼A结构的超限分析和抗震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部分弱连接大底盘塔楼偏置结构地震仿真分析及设计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楼面结构存在部分弱连接大底盘塔楼偏置结构的工程背景,进行了多个分析模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得到了结构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研究了结构的扭转效应.研究表明:(1)结构可能存在的薄弱部位为塔楼底部以及裙房收进位置上部楼层的竖向构件、连接部位的塔楼和周边裙房楼板、弱连接处等;(2)部分楼面弱连接大底盘结构和普通大底盘结构不同位置的扭转角的大小和规律基本一致,应采用与普通大底盘塔楼结构相同的偏置率计算方法;(3)针对大底盘塔楼偏置结构的结构布置、抗震设计建议等进行了总结与完善,给出了相关设计建议及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1.
SI住宅配筋清水混凝土砌块砌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是一种新型结构体系,是由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配筋砌体剪力墙和混凝土楼屋盖所组成的房屋建筑结构,是融砌体性能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性能为一体的结构。介绍的配筋清水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工程实例不仅延承了普通的配筋砌块砌体结构体系,而且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外墙采用清水混凝土砌块,块型尺寸为90mm×190mm×390mm,带30mm深凹槽,组砌方式为上下对扣砌筑,这是配筋清水混凝土砌块砌体施工技术新特点之一;内墙采用普通配筋砌块,块型尺寸为190mm×190mm×390mm,带60mm深凹槽,组砌方式为反砌。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挡墙榫卯结构砌块,并对砌块不同组合模式下的层间抗剪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砌块随着榫卯数量的增加,其抗剪强度逐渐降低;竖向压力与砌块抗剪强度正相关,增加竖向压力能提高砌块抗剪强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进一步提出了砌块抗剪强度计算公式,进行了榫卯数量影响因素修正,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为进一步研究砌块挡墙的抗剪承载力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锚固块是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关键构造之一,其结构的合理性对桥梁的疲劳、耐久性、承载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实际桥梁锚固块进行ANSYS分析,将模型按间距0.2 m等分为若干截面,得到各截面横向、竖向、纵向应力分布云图,接着从锚固块的最大应力路径着手,比较各截面应力变化。基于应力变化规律,再分别考虑锚固位置、锚固厚度等方面对锚固块三向应力的影响,最终得到合理的锚固结构构造。其结论对今后相类似的锚固体系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6片不同偏心距配筋砌块砌体墙片的平面外偏心受压的静力加载试验,了解了配筋砌体墙片在平面外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及机理、承载能力与变形特征,以及竖向钢筋在不同偏心距时的受力特性。将各墙片的承载力试验结果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的规定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探讨了配筋砌体剪力墙平面外竖向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为建立承载力计算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很多高土石坝直接坐落在覆盖层上,修建坝体后,会使坝基覆盖层产生较大的应力和剪切位移,对覆盖层的渗透稳定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开展考虑应力和剪切位移影响的坝基覆盖层渗透特性试验研究。利用粗粒土大型高压水平渗透仪,考虑竖向应力和剪切位移的影响,对砂砾石和砂双层土进行渗透试验研究,探讨了砂砾石和砂双层土试样的渗透性和抗渗坡降随竖向应力和剪切位移的变化规律,将渗透破坏的发生和发展分为稳定、过渡和破坏三个阶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竖向应力的增大,砂砾石和砂双层土的渗透系数逐渐减小,而细颗粒的启动坡降和试样的破坏坡降则逐渐增大。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大,砂砾石和砂双层土的整体渗透系数先减小后增大,破坏坡降先增大,后迅速减小。无剪切位移以及剪切位移较小时,细颗粒的启动坡降和试样的破坏坡降之间的过渡阶段较长;而发生大的剪切位移后,启动坡降和破坏坡降之间的过渡阶段大大缩短,达到启动坡降后很快就会出现渗透破坏。  相似文献   

16.
盾构过站预留孔洞的模板和支顶体系,除了受到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之外,还要受到新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和上浮力。在广州地铁三号线大塘站的施工中,该模板和支顶体系采用环状模板和辐射状钢管加可调支托。我们对该模板和支顶体系的各个构件受到的轴向压力、上浮力和垂直压力等进行了计算。实际施工证明该模板和支顶体系是安全可靠的,而且它的施工精度高、结构简洁、施工便利。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垂直粘结矩形斜管,其斜管具体有平整的顶面和底面。试验研究表明,它还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较大的经济效益和斜管全长均起着固液分离作用---起端不存在“由紊流变层流”的过渡段。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装配式建筑在村镇低层住宅结构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一种装配式轻钢框架-复合轻墙结构。该结构由轻钢框架作为竖向承重体系,单排配筋再生混凝土薄墙板作为抗侧力构件与轻钢框架共同抵抗水平地震作用,再生混凝土薄墙板复合EPS保温模块和粉煤灰砌块层形成保温墙体。通过4个装配式轻钢框架-复合轻墙结构和1个轻钢空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墙板分布钢筋间距和墙体构造形式(是否复合粉煤灰砌块层)对该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轻钢框架与单排配筋再生混凝土薄墙板协同工作良好,结构具有明确的两道抗震防线,由于复合EPS保温模块和粉煤灰砌块,实现了抗震节能一体化;减小墙板分布钢筋间距和复合粉煤灰砌块层可显著提高结构承载力和延性。基于JGJ 138—2016《组合结构设计规范》及相关文献,给出了装配式轻钢框架-复合轻墙结构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龚进  周鲁敏 《工业建筑》2011,41(4):30-33,49
前期研究表明,采用销键使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相互咬合,可以有效地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剪强度。在设置芯柱的条件下,可明显地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是一种新型的砌体结构。通过对4榀在不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带构造柱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进行的低周往复侧向加荷试验,对采用新型结构形式的墙体和普通结构形式的墙体的变形、延性和耗能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设置构造柱的新型墙体的抗剪承载力试验公式。试验证明:在设置构造柱的条件下,采用新型结构形式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的抗震性能要优于采用普通结构形式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结合前期研究得出:这种新型砌体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值得进行工程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