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A-92防锈重载乳化切削液适用于各种金属的切削加工冷却与润滑,特别适合于替代硫化切削油,用于黑色金属钻孔,攻丝和拉削等重载加工。NA-92乳化液夏季使用产霉变发臭,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改善环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自行车组合件的安全要求(耐振性除外)为研究对象;将ISO4210-89、BS6102-92、JISD9012-90(引用JISD9401-90)、NFR30-004-92、CPSC1512-87、AS1927-89及CNS3864与GB3565...  相似文献   

3.
对明胶(Gel)和丙烯酸丁酯(BA),明胶和丙烯腈(AN)的二元接枝共聚物Gel-g-pBA、Gel-g-pAN,以及明胶和丙烯酸丁酯、丙烯腈的三元接枝共聚物Gel-g-p(BA-AN)乳液在胶片护膜层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接枝共聚物乳液对胶片物理机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el-g-p(BA-AN)共聚物乳液的加入能显著地降低胶片的吸水率,提高胶片的渗透性能、抗划伤性能(干、湿态)和耐折性能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CA溶液、PAN溶液及两者共混溶液的凝胶固化过程的显微摄影及聚合物-溶剂-沉淀剂的三元相图,揭示了CA-PAN-DMAc溶液的相转变特性及影响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内在因素。结果表明,共混溶液中,CA和PAN以不同的速度发生相转变,由于CA和PAN间的相互作用,使膜断面呈现指状结构和不对称网络结构;相转变点受温度及共混比等条件的影响,膜断面形态亦相应变化;共混膜的水通量和平均孔径均大于纯组分。  相似文献   

5.
通过CA溶液、PAN溶液及两者共混溶液的凝胶固化过程的显微摄影及聚合物-溶剂-沉淀剂的三元相图,揭示了CA-PAN-DMAc溶液的相转变特性及影响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内在因素。结果表明,共混溶液中,CA和PAN以不同的速度发生相转变,由于CA和PAN间的相互作用,使膜断面呈现指状结构和不对称网络结构;相转变点受温度及共混比等条件的影响,膜断面形态亦相应变化;共混膜的水通量和平均孔径均大于纯组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机械混合Si3N4,AlN,Al2O3,Dy2O3和纳米β-SiC粉料,通过热压烧结,制备了10wt%纳米SiC颗粒增强,α-SiAlON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在室温时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压痕断裂韧性和三点弯曲强度比单相α-SiAlON略高,但复合材料的三点弯曲强度可以保持到1000℃,其值为时单相α-SiAlON的两倍,断口形貌表明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比单相α-SiAlON的小,这两  相似文献   

7.
CA/PAN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DSC、SEM、FT-IR等方法,研究了CA-PAN、CA-PAN-To二元和三元混溶液的相容性。结果表明,CA和PAN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有部分相容性。改变共混比例,共混膜具有不同微相区的两相结构,To有助于提高两组分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首次以KPS-NaHSO3为引发体系,N,N'-甲叉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MAA)为接枝单体,研究了接枝共聚反应规律,制得了接枝交联明胶(Gelx-g-PMAA)。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机械混合Si3N4,AlN,Al2O3,Dy2O3和纳米β-SiC粉料,通过热压烧结,制备了10wt%纳米SiC颗粒增强α-SiAlON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在室温时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压痕断裂韧性和三点弯曲强度比单相α-SiAlON略高。但复合材料的三点弯曲强度可以保持到1000℃,其值为这时单相α-SiAlON的两倍。断口形貌表明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比单相α-SiAlON的小,这两种材料的室温断裂方式均以穿晶断裂为主。研究表明,低粘度的玻璃相是造成单相α-SiAlON高温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纳米SiC的加入可以促使晶界相结晶,从而使复合材料的高温性能维持到较高的温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载气混合B3N3H6原料制备B—N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2,H2和Ar三种载气混合的B3N3H6原料,余辉微波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BN薄膜。通过漫反射富氏变换红外光谱,Knoop硬度和附着性划痕试验分析薄膜的结构,成分和性能。结果表明,N2和H2混合的B3N3H6原料制备的薄膜具有c-BN和h-BN双相组织,Ar混合的B3N3H6原料具有h-BN单相组织。  相似文献   

11.
用于有机蒸汽分离的PAN—SR复合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聚内烯腈(PAN)为膜材料考察了铸膜液浓度、不同添加剂、不同硅橡胶对膜性能的影响,制成了PAN基膜和PAN复合膜,利用电镜考察了PAN基膜的形态和结构,将PAN基膜怀PA复合膜分别浸泡在7种溶剂中200-1320h,观察膜性能及膜失重变化,测定复合地有机蒸汽的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AN-SR 事膜适用于从空气中分离有机蒸汽。  相似文献   

12.
国外部分     
国外部分951082010年世界能源展望ISBN92—64一13904—4,199395109西班牙气体工业的发展GazAujourd’but117,1993,(Feb),75。8295110亚洲天然气N,国内工业的发展ISBN0—910091—87...  相似文献   

13.
在Si-Al-O-N系统中,研究了β'-Sialon-12HAlN多型体自补强复相陶瓷,利用气压烧结工艺制备了致密的β'-Sialon-12HAlN多型体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主晶相是β'-Sialon-12HAlN多型体,晶界是由合La-Si-Al-O-N的玻璃相和微量的结晶相组成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了乳化剂(E)(1283,SDS和1283+SDS)对明胶/丙烯酸丁酯(Gel/BA)、明胶/丙烯腈(Gel/AN)明胶/(丙烯酸丁酯-珍烯腈)(Gel/(BN-AN)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提示出了这三种乳论剂的使用对明胶拉枝共聚反应的影响规律。对于Gel/BA三种乳化剂均合适,对于Gel/AN,Gel/(BA-AN),1283或不加乳化剂较为合适,本还研究了在不用乳化剂的条件下,乳化时间  相似文献   

15.
NIPA/DMAA共聚物及其水溶液相转变温度的研究EI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不同配比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对它们进行了验证。DSC分析表明,共聚物的Tg随NIPA含量逐渐增大先是显著升高,当NIPA含量为46.5mol%时,Tg达132℃,随后共聚物的Tg仅有微小的升高。共聚物水溶液的相转变温度比PNIPA均聚物高,当NIPA的含量为46.5mol%时,共聚物的雾点温度高达51.6℃,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共聚物分子链的疏水性较PNIPA均聚物分子链的低所致。  相似文献   

16.
Ti—Al—N系功能梯度薄膜的相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证明Ti-Al-N系功能梯度薄膜在厚度方向上有金属(Al9(Ti9Al)N和(Ti2Al)N(110)三种相结构,在(Ti0Al)N相中又有(111)和(200)两种择优取向,随着氮分PN的不断增加,薄膜中金属相含量急剧下降,陶瓷相含量则急剧增加,当PN〉1.5Pa后两种相含量的变化均趋势平缓。  相似文献   

17.
李悦生  丁孟贤 《功能材料》1995,26(4):368-370
合成了一系列双醚二酐(HQDEA)型共聚醚酰亚胺,研究了它们的H2/N2分离性能。刚性二胺单体的引入可明显降低聚醚酰亚胺的链段活动性,改善H2/N2分离性能。30℃时,HQDEA-MDA/DAB(80/20)和HQDEA-MDA/TDA(80/20)的透H2系数分别比均聚物HQDEA-MDA高24%和15%,H2/N2分离系数分别比HQDEA-MDA高9%和30%。  相似文献   

18.
LAN/ATM互连及仿真B—ISDN业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IEEE802.3LAN支持实时业务的探讨,提出了LAN透明传输B-ISDN业务的概念,对其路由选择,仿真B-ISDN业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具体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明胶浓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总浓度以及单体配比(BA/AN)等因素对明胶/(丙烯酸丁酯-丙烯腊)[Gel/(BA-AN)]三元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揭示出了其内在的规律;另外还对Gel-g-p(BA-AN)。元接枝共聚物乳液在常温、冷冻以及补加明胶水溶液等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找出了提高乳液稳定性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DYNAMIC MECHANICAL BEHMIOR AND STRUCTURE STABILITY OF PMMA/α-MSAN BLEND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均相,相分离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α-MSAN)共混物的动态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130℃退火48h可使PMMA,α-MSAN及其均相共混物达到稳态结构;在200℃退火1h可使PMMA/α-MSAN共混物接近完全分离,引入注意的是,仅相分离的PMMA/α-MSAN(40/60)呈现两个动态损耗模量(E″)峰,且两峰的分离程度强烈地依赖于在200℃退火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