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下商业建筑的复杂性给防火和安全疏散带来了诸多困难.以北京地铁8号线奥林匹克公园站新奥购物中心为例,对该地下商业建筑中人员特征参数及火灾荷载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五一假日、工作日和非工作日调查与实测数据的统计,获得了行人特征数据、中心餐饮及家电类火灾荷载值,并对地下商业街行人安全疏散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调查数据和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地下商业性能化消防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行人步行设施空间疏散特征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向步行设施内的疏散行人流提供合理的物理空间布局,研究行人步行设施空间的疏散特征指标.首先,根据步行设施内部空间是否能被行人占据移动,将其划分为行人移动空间与障碍物空间,并利用障碍物空间外缘轮廓线间的最短距离确定行人移动的瓶颈宽度;然后,基于移动瓶颈对行人移动空间的毗邻划分,提出了步行设施行人疏散的移动网络构建方法,将步行设施空间转化为行人疏散的移动网络;基于行人移动距离最短的疏散路径选择策略,将移动网络转化为疏散树;最后,基于疏散树的层和节点及其隶属关系,从空间面积、移动距离、瓶颈宽度、障碍物布局4个角度提出了步行设施空间的疏散特征指标.进而得到评价步行设施空间布局及调整优化障碍物布局的方法,算例分析表明:根据指标对障碍物的布局进行调整,优化了障碍物布局,证明指标在步行设施空间疏散特征分析中的可应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安全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其中行人是最易受到伤害且在城市交通设施设计中不受重视的道路参与者.本文在对上海市徐家汇地区的人行横道的设置对行人的安全影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消除行人和驾驶员的盲区确保行人安全,提出了十字路口人行横道附近公交停靠站设置在路口来车方向下游,以及城市高架下人行横道设置在来车和高架立柱之间的合理设置.推导出人行横道设置离公交站点最小距离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把地铁站内的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是保障地铁公共安全的必要措施.阐述了人员疏散社会力模型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郑州地铁火车站的内部结构、出入口和客流分布情况,计算了人员疏散的时间.以社会力模型为基础,采用FDS+Evac软件对一列满载列车上的乘客及站台候车的乘客从站台层疏散至站厅层各出口的过程进行了模拟,比较了不同人群的疏散时间,分析了出口熟悉程度和出口宽度对疏散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型行人步行设施紧急疏散标志设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行人在紧急疏散过程中随时随处获取连贯的疏散标志指示信息,基于等边三角形划分空间平面的几何特征、疏散标志信息的服务半径和服务率,提出无障碍物设施"相切圆填充"的设置方法;基于行人疏散距离和疏散路径簇,提出存在障碍物设施"簇节点布局"的设置方法;基于元胞自动机空间划分理念和最短路搜索算法,计算和标定步行设施内的疏散路径簇及其簇节点.结合案例分析,阐述了大型行人步行设施内紧急疏散标志设置方法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6.
为对综合交通枢纽安全进行评价,从人员因素、设备因素、行人设施、交通组织和环境因素5个方面识别影响枢纽安全的关键因素,建立枢纽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在利用AHP确定不同指标常权重的基础上,利用专家打分法评估指标安全状态,根据指标状态对常权重进行变权处理,建立基于变权模糊petri网的综合交通枢纽安全风险评价模型,设计相应的形式化推理算法,使推理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以成都市某综合交通枢纽为实例进行安全评价,得出枢纽站的风险等级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利用元胞自动机仿真不同出口位置和不同内部布局下交通枢纽内人员的疏散情况,通过制定合适的人员行走规则,对交通枢纽内人员疏散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正面中央开口时人员的疏散效率最高,此时由于人员相对于出口大概呈对称分布,人员对过道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和正面边缘开口相比,出口位置设置在侧面更好,以减少行人在行走过程中方向的变化从而减少疏散时间。当在侧面开口时,在靠近出口墙壁处设置过道可以提高人群的疏散效率,并且适当地增加过道数目,可以对疏散人群起到分流的作用,从而对人群的疏散也很有利。  相似文献   

8.
基于智能体技术的人员群集流动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运用计算机技术研究复杂的群集流动现象,设计和优化人员疏散系统.解决群集人员流动安全管理问题.方法吸取社会力模型中行人运动受到社会力支配的思想,综合考虑行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利用智能体技术,在人员流动行为规则的指导下,建立群集流动的微观动力学模型,借助自适应网格生成技术实现了人员群集流动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对仅有一个出口的大房间和设有障碍的通道的人员疏散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动画图像显示了人员流动过程中在流动通道瓶颈处的成拱现象及行人流避让和绕过障碍的现象.结论通过群集流动微观动力学模型并借助自适应网格生成技术,实现了对于人员群集流动状态及其演化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提高了运算速度.表明本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地铁徐家汇枢纽站换乘大厅防火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出了合适的维生疏散环境与逃生时间准则的前提下,采用性能化防火设计分析的方法,并综合考虑最不利工况,设置不同的火灾场景,对徐家汇车站换乘大厅的防火排烟系统、人员的疏散设施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论证了防火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纵横方向跨度较大的现代大型商业建筑,难以完全依照传统的防火设计方法进行防火设计.根据现代大型商场的设计特点,提出将大型共享空间作为"亚安全区".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从烟气流动和人员疏散两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共享空间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安全,可以视为人员疏散的"亚安全区",并为消防人员侦察扑救火灾提供暂时安全场所.设置"亚安全区"是解决大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难题的一种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地下交通枢纽是人群大量聚集的场所,由于其空间相对封闭,因此安全标识在预防突发状况,进行紧急疏散等情况下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安全标识的内容与分类,分析了北京地下交通枢纽安全标识现状,并对地下交通枢纽安全标识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地铁列车前部发生火灾功率为7.5 MW的火灾情况下,屏蔽门开启数量的不同对火灾烟气扩散的影响.方法运用FLUENT软件对列车前部起火的隧道火灾进行了模拟,选择了屏蔽门全部开启和关闭靠近火源一侧的8个屏蔽门两种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关闭靠近火源一侧的部分屏蔽门,可以使烟气得到更好地控制,扩散到站台的烟气量较少,更利于人员的疏散.结论在发生隧道火灾时,合理地选择屏蔽门开启数量可以为地铁站台内人员的疏散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公共交通战略成为缓解城市拥挤的首要任务之一。选取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作为典型地铁站,分析了地铁站的特点、功能、以及不同设施的特点。人民广场地铁站是连接1、2和8号线的综合轨道交通枢纽,重点分析了1、2和8号线出入口的行人速度。研究发现1号线和8号线的上下行行人速度明显低于2号线,分隔设施的设计并没有提高楼梯处的行人速度,反而由于行人的出行行为降低了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建筑空间人员安全疏散性状预测平台,实现对火灾安全疏散的性能化分析.方法利用人员疏散路径优化算法对人员疏散路径进行优化,在路径优化基础上,利用C—SGEM模型对火灾状态下人员疏散行动的时间进行计算,探讨该平台对深埋地铁火灾安全疏散性能化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扶梯运行情况对人员疏散安全性的影响.结果在路径优化基础上建立的应急疏散方案能满足地铁安全疏散的要求并且使扶梯保持上行时疏散安全性最佳.结论人员安全疏散性状预测平台可以实现对大型复杂公共建筑物安全疏散的性能化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地铁区间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地铁环线积水潭—鼓楼区间隧道在列车发生火灾情况下的烟气扩散情况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隧道内排烟风机不同开启状态下不同高度的烟气质量浓度的分布、烟气在隧道内的水平扩散距离和水平扩散速度.另外,通过对临界风速的计算和隧道风速的模拟来验证积鼓区间隧道排烟风机抑制烟气扩散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所安装隧道排烟风机在5MW火灾场景下可以使内环隧道风速达到临界风速要求,能够控制逃生路线上的烟气层安全高度.模拟结果可以为地铁区间隧道的改造及人员疏散方案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Link-node仿真的北京奥运应急交通疏散预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奥运交通需求的预测,制定了奥运高峰日应急交通疏散预案,提出了基于link-node的路网仿真及疏散时间算法模型,根据现场调查数据和奥运交通规划搭建了奥林匹克中心应急疏散仿真路网,并对奥运高峰日疏散预案进行了仿真,得到总疏散时间、可能拥堵路段、疏散交通量、疏散行程时间及其他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7.
现代建筑日益趋于结构大型化和功能复杂化,复杂建筑由于其特殊的火灾特点,使得火灾中人员疏散面临相当大的难度.进行火灾中人员疏散行为规律研究,对于采取相应的疏散引导措施和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表明,人员疏散行为与人员心理及个体特征密切相关.为了分析火灾中人员疏散行为的规律,提出了相应的疏散引导措施.本研究根据复杂建筑人员个体特征,设计有关人员在火灾中心理及行为的问卷调查表,并对复杂建筑中的人员进行随机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不同个体特征人员在火灾中的心理以及疏散行为规律,并据此提出针对不同特征个体疏散行为的引导措施,从而为复杂建筑应急疏散顸案的制定和应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