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HAG预激化疗作为诱导缓解方案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型(MDS-RAEB)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对应用HAG预激方案治疗的21例AML和9例MDS-RAEB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包括疾病完全缓解(CR)率、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21例老年AML患者中,HAG诱导缓解的有效率为66.7%(14/21),其中CR率为47.6%(10/21);9例老年MDS-RAEB患者中,CR率为55.6%(5/9):HAG预激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因骨髓抑制继发的感染,调整化疗方案后所有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HAG预激化疗作为诱导缓解方案适用于老年AML和MDS-RAEB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阿糖胞苷(Ara-c)(IA方案)及柔红霉素(DRA)+Ara-C(DA方案)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的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并行IA方案(IDA每天8~12 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3天;Ara-C每天100~150 mg/m2,每12 h静脉滴注1次,第1天至第7天)或DA方案(DNR每天40~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3天;Ara-C用法同IA方案)诱导治疗的93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用SPSS13.0软件包对上述两个组的完全缓解(CR)率、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 IA组和DA组的CR率为72.5%、47.2%(χ2=5.011,P<0.05),有效率为82.5%、77.4%(χ2=0.122,P>0.05).结论 对于急陛髓系白血病的诱导治疗,IA方案较DA方案具有更高的诱导CR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CAG方案治疗低增生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9例低增生性AML患者采用CAG方案,阿柔比星(Acla)14 mg/m2,第1天至第4天,静脉注射;阿糖胞苷(Ara-C)10 mg/m2,第1天至第14天,每12 h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m2,第1天至第14天,皮下注射,并于第1次注射Ara-C之前12 h开始使用,最后一次注射Ara-C前12 h停用;当中性粒细胞>10×109/L时,暂时减少或停用G-CSF.结果 2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4例(48.3%),部分缓解(PR)7例(24.1%),总有效率72.4%,治疗失败(NR)7例,早期死亡1例.结论 CAG方案治疗低增生性AML安全有效,可有效缩短外周血粒细胞减少的时间,降低化疗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对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3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长期生存并正常生育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AML患者中,女1例,男2例,接受不含全身放疗预处理方案的auto-HSCT,分别在停止治疗后68、65和65个月生育一健康小孩.结论 育龄期接受HSCT患者的生育问题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标准剂量DAG方案治疗老年人低增生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 柔红霉素(DNR)40 mg/d,静脉注射,第1天至第3天;阿糖胞苷(Ara-C)100 mg/次,1次/12 h,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7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0μg/d,皮下注射,第1天至第7天,休息14 d,重复化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完全缓解(CR)9例(50.0%),部分缓解(PR)5例(27.7%),总有效率77.7%.结论 DAG方案治疗老年人低增生AML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治疗6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65岁以上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主要症状、临床特征、骨髓象、外周血、染色体、免疫分型、应用小剂量Ara-C化疗效果等.Ara-C 15 mg/m2,皮下注射,2次/d.结果 32例老年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93%),部分缓解(PR)19例(58.3%),总有效率68.6%;FLT3-ITD阳性的患者疗效差,有染色体复杂异位的患者疗效差.结论 小剂量Ara-C姑息性治疗65岁以上AML患者有一定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临床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且需输血治疗的患者中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筛查AML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病例,保障输血安全.方法 输血前抽取EDTA抗凝静脉血3 ml送检,且同时检测直接Coombs试验和间接Coombs试验.结果 在AML需输血治疗的患者中发现2例患者直接Coombs试验阳性.结论 AML合并AIHA病例临床少见,但为提高临床医疗安全,Coombs试验筛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改良的德国多中心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组(GMALL)方案治疗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37例新诊断的ALL患者,接受改良的GMALL方案单纯化疗,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接受该院常规方案治疗的44例成年ALL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改良GMALL方案的累积完全缓解(CR)率为89.2%(33/37),1、2、3及4年累积总生存(0S)率分别为77.5%、48.0%、40.0%和40.0%.主要不良反应为3~4级血液学毒性和感染,不良反应易于控制,治疗相关死亡率低.改良GMALL方案组的OS优于该院常规方案组.结论 改良的GMALL方案治疗成年人ALL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5例初治及难治复发MM患者,硼替佐米1.1 mg/m2,第0、3、7、10天,静脉注射;沙利度胺从50 mg/d开始逐渐加量至150 mg/d或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化疗方案根据每疗程患者情况选择MP、VAD或AD方案.28 d为1个疗程,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疗程以上治疗.达到部分缓解(PR)及以上疗效的患者应用沙利度胺150 mg/d或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维持治疗.采用2006年MM国际统一疗效标准观察疗效,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不良事件通用命名标准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20个月,35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8%,其中完全缓解(CR)率48.6%,良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17.1%,PR率17.1%.3年预计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60.92%和72.41%.达PR以上疗效患者的OS率高于未达P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初治及难治复发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及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度非血液学毒性主要包括乏力(3/35)、恶心、呕吐(8/35)、便秘(4/35)和周围神经病变(3/35).Ⅲ~Ⅳ度血液学毒性为粒细胞缺乏(10/35)和血小板减少(8/35).结论 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MM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可延长患者PFS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及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运用瑞特染色法、FAB细胞形态分类标准、流式细胞术(FCM)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遗传学染色体吉姆萨显带技术及RT-PCR技术对70例确认有t(8;21)与AML1-ETO融合基因双阳性的AML患者及70例正常染色体核型的AML患者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70例t(8;21)AML患者中M11例,M2 64例,M4 3例,无法分型的急性白血病(AL)2例;免疫表型分析发现CD13、CD33、CD34、CD117高表达,40%表达CD19,11%表达CD15,10%表达CD11b,7%表达CD7;遗传学显示50%的t(8;21)AML患者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主要为性染色体丢失、9q-及超二倍体;RT-PCR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100%阳性.CD+19t(8;21)AML患者完全缓解(CR)率72%,CD+19伴CD+7t(8;21)AML患者CR率为0,正常核型CR率31%.结论 t(8;21)AML患者主要在M2中集中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较多见.CD19表达较高,而CD7表达极低,CD34、CD117高表达,这些抗原的表达可能与核型密切相关.CD+19是预后良好的指标,但同时出现CD+7,则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米托蒽醌联合替尼泊苷(MT)方案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诱导缓解中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并观察疗效与白血病染色体核型的关系.方法 将33例M5患者按治疗史分两组:初治组23例(A组)、DA(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或HDA(三尖杉酯碱、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1个疗程无效组10例(B组).按核型预后分两组:预后中等组29例(C组),预后不良组4例(D组),均采用MT方案2个疗程诱导缓解,分别统计4组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MT方案对A、B组的M5诱导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3%(19/23)及60%(6/10),有效率达91%(21/23)及70%(7/10).C、D组CR率分别为83%(24/29)及25%(1/4),有效率为88%(26/29)及50%(2/4),其中复杂核型CR率为0(0/3),非复杂核型的11q23染色体异常患者一次化疗达CR率100%(4/4).MT方案对M5化疗后白细胞最低点在第(7±3)天出现,为(0.4±0.2)×109/L,白细胞<1×109/L时间达(8±5)d,未见化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MT方案简单有效、较安全,是治疗M5的较佳化疗方案,对1个疗程DA、HDA方案无效者亦可试用.MT方案化疗疗效与核型预后分组有关,对11q23染色体异常的M5患者疗效较好,对复杂核型患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伊马替尼(IM)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降低单药IM疗效欠佳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残留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IM联合G-CSF治疗11例IM治疗后Ph染色体转阴率≥35%的CML患者.起始治疗量为IM 400或600 mg/d,G-CSF 5μg·kg-1·d-1,皮下注射.白细胞计数≥30×109/L者,延迟或间断使用G-CSF直至白细胞<20×109/L.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外周血bcr-abl转录水平,治疗6个月后转录水平降低未超过0.5个对数(log)者,停用G-CSF.bcr-abl转录水平持续下降但仍未获得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者,继续使用该方案治疗1~6个月.结果 11例患者中9例出现bcr-abl转录水平的明显下降(包括7例下降>1个对数和2例下降>0.5个对数),2例出现bcr-abl转录水平的下降小于0.5个对数.7例下降>1个对数者,其中2例获得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5例原为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的患者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未出现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和治疗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 IM联合G-CSF方案治疗单药lM治疗反应欠佳的CML患者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我国成年伴NPM1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PMc+AML)的临床特点,初步探讨定期定性检测该突变在早期判断AML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毛细管电泳法对95例成年初治AML患者检测NPM1突变情况,并选取其中5例完全缓解患者定期检测该突变.结果 95例成年AML患者NPM1突变发生率为29.5%(28/95);≥40岁患者突变发生率[40.0%(22/55)]明显高于<40岁患者[15.0%(6/40)](λ 2=6.963,P=0.012);正常核型AML患者突变发生率[51.1%(24/47)]明显高于异常核型患者[8.3%(4/48)](λ2=20.860,P=0.000).AML患者发生NPM1突变以M5[72.7%(16/22)]、M2[36.3%(8/22)]常见,在具有重现性染色体异常的AML中,未发现该突变.NPMc+AML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明显高于NPMc-AML组(t值分别为4.132、4.603、4.069,均P<0.05).NPMc+AML患者完全缓解率、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NPMc-AML患者(λ2值分别为10.448、4.146、4.384,均P<0.05).定期检测的患者血液学复发前1.5~2.0个月草新出现NPM1基因突变.结论 NPM1基因突变在成年AML患者中,尤其是正常核型AML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临床表现为患者年龄偏大,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均较高,NPM1基因突变是成年AML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定期定性监测该突变可早期判断AML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EPOCH方案治疗老年外周T细胞淋巴瘤( PTCL)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为PTCL老年患者28例,采用EPOCH方案治疗:依托泊苷50 mg/m2、表柔比星12mg/m2、长春新碱0.4mg/m2溶解于0.9%NaCl溶液持续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4天;环磷酰胺750 mg/m2静脉滴注,第5天;泼尼松60 mg/m2口服,第1天至第5天,每21 d为1个疗程.依据WHO标准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和评估.结果 28例患者共完成85个疗程EPOCH方案化疗,中位化疗2个疗程,完全缓解(CR)15例,部分缓解(PR)5例,总有效(OR)率71.4%(20/28),总体平均生存时间20个月.初治患者CR率64.7%(11/17),PR率23.5%(4/17),OR率88.2%(15/17),明显高于诱导化疗失败的难治性患者[分别为36.4%(4/11)、9.1%(1/11)和45.5%(5/11)].两组O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λ2=5.99,P<0.05),且初治患者平均生存时间长于难治性患者(24个月与13个月).EPOCH方案化疗的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53.6%(15/28)和50.0%(14/28),非血液毒性发生率较低,初治与难治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CH方案是治疗老年PTCL患者有效而且耐受性较好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总结BTD与MPT方案序贯治疗新诊断的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应用BTD、MPT方案序贯治疗的新诊断非移植MM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BTD方案诱导治疗至少2个疗程.达到部分缓解(PR)及其以上疗效后,改用MPT方案巩固治疗至少2个疗程,再应用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直至疾病复发、进展.观察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应用BTD方案诱导治疗的36例MM患者中,7例(19.4%)获得完全缓解(CR),8例(22.2%)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4例(38.9%)获得PR,总缓解(OR)率为80.6%.29例有效(CR+VGPR+PR)患者应用MPT方案维持治疗,1例VGPR患者获得CR,3例PR患者获得VGPR,4例(1例既往CR,1例VGPR,2例PR)出现复发进展,其余患者病情平稳.在应用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的25例患者中,3例出现进展,其中2例死亡,其余患者病情稳定.中位随访16.5(2~4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获得,预期1年生存率为86.0%,3年生存率为77.0%.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带状疱疹、胃肠道反应、贫血、感染、便秘、疲乏、皮疹等.3~4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BTD、MPT方案序贯治疗可以用于新诊断的非移植MM患者的-线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孤立性胸壁粒细胞肉瘤(GS)复发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异基因HSCT(allo-HSCT)后3年并发孤立性胸壁GS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胸部CT发现心膈角处肿物,经手术发现肿物原发于胸壁,切除后病理诊断为GS,经化疗以及局部放疗后治愈,目前无复发迹象,仍在定期随访中.结论 化疗联合局部放疗是治疗髓外孤立性GS的较好的方法,对于AML-HSCT的患者,需要注意髓外复发病灶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Hyper CVAD B方案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12例难治性复发性ALL患者,应用Hyper CVAD B方案,具体根据患者年龄、体表面积、合并症进行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间期,若1个疗程未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则进行第2个疗程,方案同前,2个疗程未达CR则换用其他方案.结果 12例患者中获得CR8例,PR 2例,NR 2例,总有效率83.3%.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改变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Hyper CVAD B方案可作为难治性和复发性ALL的挽救治疗方案,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在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1例应用硼替佐米治疗的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应用R-CHOP方案化疗后5月余疾病进展,改用硼替佐米化疗后达完全缓解,随访14个月,疾病仍处于缓解状态.结论 硼替佐米在治疗复发/难治的MCL中有积极作用,并且患者不良反应在可控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剂量HA(LD-HA)方案及标准方案序贯诱导法治疗高危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疗效.方法 对50例不适合常规诱导的高危ANLL患者(LD-HA组)进行了序贯诱导.第1个周期诱导方案为LD-HA,首次诱导仍未缓解者,更换为标准方案(DA或HA)诱导.选择同期以DA或HA方案诱导治疗的23例ANLL患者(DA/HA组)作为对照,最多诱导2个周期.结果 LD-HA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80.0%(40/50),诱导过程死亡2例;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9.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2.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0%、24.1%、18.8%.DA/HA组共17例完全缓解,缓解率为73.9%;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9.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2.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58%、27.1%、27.1%,两组相比,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9、0.237、1.807,P值均>0.05).结论 以LD-HA及标准方案序贯诱导高危ANLL患者,可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3岁,主因"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年,复发6个月"于2010年6月第23次入院.4年前,患者因"心悸、乏力半个月,上肢痛3 d,加重伴发热1 d"于2006年3月18日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